石墨烯,這種因其多種結構、熱學和電子特性而受到廣泛贊譽的二維(2D)材料,已從實驗室走向如今可供購買的量產微芯片。這標志著電子行業先進材料轉型的早期階段。這篇文章將介紹石墨烯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石墨烯及其二維同類材料的未來又將如何?
石墨烯在電子學的初期
2004年,康斯坦丁·諾沃塞洛夫和安德烈·蓋姆在曼徹斯特大學首次分離出石墨烯,并測量其屬性時,該材料在電子領域的潛力成為其承諾的基石。他們的開創性論文《原子薄碳膜中的電場效應》(《科學》,2004年10月)強調了石墨烯的電子特性,引發了科學界的熱烈反響。
這一突破不僅展示了石墨烯的潛力,還通過論文中描述的剝離方法,使全球研究人員能夠平等地研究這一材料。然而,早期石墨烯商業應用的成功更側重于其物理特性——如材料強度和熱導率,而非其電子能力。盡管如此,研究人員仍在探索其在高速晶體管、光調制器及其他電子元件中的潛力,這從專利和出版物的激增中可見一斑。
圍繞石墨烯的專利活動顯示出反映全球事件和特定應用的激增,但總體趨勢是從2009年到2016年的快速上升,隨后保持穩定但高水平的活動。中國提交的專利在這一活動中占據主導地位,反映出公開承諾利用石墨烯積極推動各個行業的發展。
圖1克服挑戰:從研究到生產
盡管經過多年的研究和石墨烯電子能力的多次展示,真正實現大規模生產仍面臨重大障礙。轉移石墨烯——即在一個基底上生長材料,再轉移到另一個基底上——引入了變異性和污染風險,并且增加了多道復雜的生產步驟,導致成本上升。
解決方案是將石墨烯直接沉積到半導體兼容的基底上。這種方法消除了轉移相關的問題,使得在標準半導體制造設備上實現可重復的設備性能成為可能。這導致了基于石墨烯的霍爾效應傳感器的生產,用于磁場測量,以及用于液體分子檢測的場效應晶體管——這兩者現在都已實現量產,并保持一致的質量。
制造的新紀元
直接沉積方法減少了污染并確保了純度。對沉積在藍寶石上的石墨烯進行的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分析顯示出干凈的界面,僅檢測到來自石墨烯的碳和來自晶圓基底的氧化鋁。該過程還確保了晶圓之間和批次之間的均勻性,石墨烯展現出卓越的電子遷移率(>10,000 cm2/Vs)。這樣的性能對于要求高靈敏度、熱穩定性和低功耗的應用至關重要。
拉曼光譜仍然是評估石墨烯質量的首選方法,持續驗證低缺陷水平和可重復的高遷移率。這些成就標志著重要的進步,為將石墨烯整合到主流半導體工藝中奠定了基礎。
圖2二維材料在電子學中的未來
直接沉積石墨烯的傳感元件的可用性僅僅是個開始;下一個前沿包括認證高產量生產,并將石墨烯與特定應用集成電路和其他組件集成到單一封裝解決方案中。此外,研究人員還在關注基于石墨烯的異質結構,并探索其他二維材料,承諾帶來全新的電子設備類別。
石墨烯從學術好奇走向量產電子組件的旅程展示了先進材料的變革潛力,但前提是以可擴展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交付。當我們站在更廣泛應用的邊緣時,顯然石墨烯正在為電子技術的新紀元鋪平道路——在這個時代,二維材料將重新塑造技術的格局。
浮思特科技深耕功率器件領域,為客戶提供IGBT、IPM模塊等功率器件以及單片機(MCU)、觸摸芯片,是一家擁有核心技術的電子元器件供應商和解決方案商。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54瀏覽量
426196 -
材料
+關注
關注
3文章
1254瀏覽量
27378 -
石墨烯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566瀏覽量
7990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