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個5G國際標準正式完成并凍結之際,布局5G已達9年的華為也收獲碩果:華為3GPP 5G預商用系統獲得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組委會頒發的“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獎”。華為5G產品線總裁楊超斌5日在“華為5G”圓桌會議上向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jwview)表示,在首個標準制定中,華為與全球組織合作,共同定義標準,貢獻了包括Polar、LDPC、大規模陣列天線、3D Beamforming、上下行解耦等十余個原創技術。
本文引用地址:此外,楊超斌還表示,作為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可提供端到端5G預商用系統的公司,華為已在倫敦、柏林、北京、上海、東京、米蘭、迪拜、溫哥華、多倫多、首爾等10個核心城市實現了5G預商用網絡部署,并將于2018年推出全套5G網絡設備商用系統,目前歐洲部分運營商已向華為簽訂合同,明年即可交付設備。
華為5G產品線總裁楊超斌在“華為5G”圓桌會議上發言 主辦方供圖
5G商用將至,你準備好了嗎?
5G究竟能為社會帶來什么?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2秒鐘下完一部電影的巔峰網速、更便宜的通訊費用,以及可流暢使用AR、VR功能的智能手機,但事實上5G能做的遠不限于這些娛樂消費場景。
除了峰值相當于4G網絡100倍的數據傳輸速率,5G還能縮短近5倍的網絡時延、提供毫秒級的可保障高可靠性的聯接,并在單位面積內提供數百倍于4G的聯接能力——這些都將給產業經濟、世人生活帶來顛覆性的影響。
舉個例子,無人駕駛依賴的低延遲網絡響應在4G內只能小范圍實現,它們需要面對車與車、車與路人、車與周邊環境的即時溝通,特別是在高速環境下,毫秒之間的延遲最終很可能造成安全事故,5G環境下的端對端穩定連接以及快速響應此時就能幫上大忙。
正如中國移動總裁李躍所言,屆時隨著萬物被互聯,感知入口、連接、智能將泛在化,一個全新的智能社會將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的整個社會,包括技術、生活、工作、商業、思維都將被顛覆和重構。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也指出,除了面向消費者,面向企業5G能夠支持1000億級別物的連接,并提供工業級的可靠性和實時性。這些能力使得5G成為支撐“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等產業戰略順利實施的關鍵基礎。
從2G、3G、4G走到5G,中國參與世界通信產業格局的程度日益加深。在《“十三五”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等重要文件中,均提出要積極推進5G產業發展。工信部近日印發通知,啟動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工作,力爭2018年底前推進5G產業鏈主要環節基本達到商用水平。
楊超斌認為,中國將在5G時代領跑全球。“多年來中國在移動通信領域獲得跨越式發展,無論是運營商、設備商,還是終端廠商、移動應用,在端到端的產業鏈建設上都處于有利位置。另外,我們具有制度優勢。”
布局5G 9年,華為領先在哪?
5G時代,華為是當之無愧的領跑者。早在2009年,華為就投入6億美元用于5G標準階段的研究;2017年華為在5G產品開發上投入逾40億元,2018年這一數字預計超50億元;人力方面,共有超過5000人從事5G項目開發。去年11月,華為的Polar碼方案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的解決方案,受到世界矚目,但華為在5G原創技術方面的貢獻遠不止于此。
目前,從無線網、承載網、核心網,到芯片、CPE,華為是全球唯一一家可提供端到端5G預商用系統的公司。12月3日,華為3GPP 5G預商用系統獲得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組委會頒發的“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獎”。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徐直軍在大會上宣布,“華為將于2018年推出面向規模商用的全套5G網絡設備解決方案,支持全球電信運營商部署5G網絡。同時,華為也將于2019年推出支持5G的麒麟芯片,并同步推出支持5G的智能手機。”
尤其是上下行解耦,解決了5G技術在覆蓋、成本、可靠性之間的主要矛盾。由于5G網絡適用的頻段較高,而頻段越高覆蓋能力越差,運營商需要增加站點來提高覆蓋,大大增加了建網成本。所以,如何做到低成本的5G連續覆蓋成為5G部署痛點。
楊超斌介紹,基于該創新技術,5G將打破歷來移動通信上傳下載頻率綁定的限制,通過多頻段立體協同,在享受3.5GHz下行大容量的同時,將5G網絡上行承載在1.8GHz,最大化頻譜資源利用率,大幅提升網絡覆蓋。根據在英國倫敦驗證的結果,使用上下行解耦技術后,覆蓋半徑提升了73%,基站覆蓋面積可以提升3倍。因此,基于這樣的技術可以幫助運營商解決覆蓋問題,大幅度減少建網投資。
“當我們提出上下行解耦的技術以后,得到了全球運營商的廣泛支持,包含中國三大運營商以及歐洲的不少主流運營商,也包括不是我們客戶的美國運營商,這也是為什么上周在美國上行解耦技術可以完成標準化。”楊超斌表示。
按照3GPP時間表,在今年底R15階段第一個標準基本凍結后,2018年6月將繼續完成面向eMBB場景的SA(獨立組網)標準,最終將于2019年底完成面向eMBB(增強移動寬帶)、mMTC(大規模物聯網)、URLLC(低時延高可靠通信)三大場景所有需求的完整版的5G R16國際標準的制定。
目前,華為5G預商用系統已進入全球多個信息產業發達國家,在倫敦、柏林、北京、上海、東京、米蘭、迪拜、溫哥華、多倫多、首爾等10個核心城市實現了5G預商用網絡部署。
此外,華為在全球的5G業務布局,均是與當地主流電信運營商攜手,包括中國三大運營商、日本NTT DOCOMO、歐洲Vodafone、韓國LGU+、韓國KT、德國電信、英國EE、新加坡電信、法國電信Orange,俄羅斯MegaFon、中東Etisalat、Telefonica等等,這使得華為在全球的5G業務布局含金量十足。
楊超斌指出,華為將于2018年推出全套5G網絡設備商用系統,意味著對客戶做出了承諾,只要它們需要華為就可以提供,并且這個設備要能支持面向未來的平滑演進,有信心在5G國際標準正式出臺后,依然適用且兼容新的標準。目前歐洲部分運營商已經向華為簽訂合同,明年將交付設備支持其商用,同時有望與日本、韓國、加拿大等海外運營商合作。
5G開啟萬物互聯時代,服務垂直行業需求
面對如此優異的成績,華為依然保持著謙遜和低調。楊超斌強調,聯合創新才是5G茁壯成長的源動力。
“5G跟過去的四代技術不一樣,萬物互聯是主要特征,需要于服務不同的行業和互聯網。這個特征會導致整個需求呈現高度離散性,因為不同行業的應用需求完全不一樣。”楊超斌指出,華為是5G生態的真正踐行者——華為 Wireless X Labs 無線應用場景實驗室成立一年以來,匯聚行業伙伴,共同探索未來移動應用場景,推動商業和技術創新。目前產業伙伴已經增至 271家,有47個全球創新項目。
當前華為已經與 BOSCH、KUKA、上汽等多家垂直行業合作伙伴,在智能工廠、遠程駕駛、無人機以及智慧醫療等領域開展了深入合作研究和 POC 驗證,確保各個垂直行業需求能夠充分被理解和支持。
在車聯網領域,2016年9月,華為聯合奧迪股份有限公司、寶馬集團、戴姆勒股份有限公司、愛立信、英特爾、諾基亞及高通等公司成立“5G 汽車聯盟”(5GAA)。2017 年 6 月,華為與中國移動、上汽集團共同演示了全球首個真實網絡環境下的5G遠程駕駛;2017 年 11 月,華為聯合沃達豐、慕尼黑工業大學在英國倫敦演示了 5G 外場遠控駕駛應用,演示中 5G 網絡使車輛控制信號傳輸的端到端時延控制在10毫秒以內。
在智能制造領域,2017年8月,華為與 Festo 在德國慕尼黑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研究基于 5G 切片網絡的云化機器人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應用,推動制造行業數字化轉型。
本次 MBBF 2017上,X Labs 正式發布“數字天空計劃”,通過低空網絡覆蓋,為無人機應用創新注入活力,使能低空數字化產業經濟。X labs 還不斷擴展其“特別興趣組”(SIG),集合行業伙伴,打造新生態。目前已經成立了面向低空數字化應用、無線醫聯網、全連接工廠的 SIG,還在策劃如云 AR/VR、智能電力交換、機載無線總線等SIG。
楊超斌向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jwview)指出,華為成立這些聯盟、興趣組,與行業做聯合研究,當下的主要目的是理解需求,讓華為在參與標準制定的時候,更加具有針對性。否則,很有可能制定出來的標準未來滿足不了行業需求,最后沒有辦法使用。
比如說車聯網,原來的設想只是時延足夠短,實際與車企溝通才發現,短時延是一方面,連接可靠性也很重要。只要能夠保證某一個層級的可靠連接,車企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做進一步改進;但如果網絡連接質量始終是不穩定的,一會兒好一會兒差,是沒有辦法支撐車聯網應用的。因此,這兩個方面系統指標如何分解,是需要跨行業共同探討的。
“我們對自己的定位還是很清楚的,我們是做連接,但我們希望5G連接未來能夠服務于其他不同的行業。”楊超斌最后強調。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