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企業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尤其對家大業大、體量驚人的華為而言更是如此。
人到中年,談愛已老,離死還早,上有老下有小,壓力挑戰不少,而企業亦是如此。
本文引用地址:1月18日,“而立之年”的華為召開市場大會頒獎典禮,宣布2018年銷售收入目標為1022億美元,按當前匯率相當于6558億人民幣,較之2017年的約6000億人民幣增長不到10%。這個增長預期相對之前動輒30%以上的增速顯然偏低,從某種程度上或許也反映出華為內部所感受到的壓力與挑戰。
增長壓力顯現
新的一年,華為給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分別定下了450億美元、106億美元和441億美元的銷售目標,另外其他業務還有25億美元的年度目標,或與云BU相關。
可以看到,華為在長期以來的基本盤電信基礎設施市場上逐漸觸及到了“天花板”,曾經占據大半收入的情況已經不再。也正因此,這家公司不斷擴大戰線,從CT走向IT,從運營商市場走向企業、消費者市場。
現今的電信基礎設施市場整體情況并不景氣,一方面經濟氣候制約嚴重,另一方面當前正處于4G與5G之間的投資周期波谷。IHS Markit估算,2017年全球電信資本支出同比下降1.8%,中國的電信資本支出下降了13%。
企業業務被華為期許為未來增長的主要引擎,雖增速不慢,但仍在蓄勢待發之中,距離成為支柱尚需時日。而消費者業務盡管異軍突起、追上了運營商業務的規模,2018年目標更是僅僅相差9億美元,但消費者業務的利潤率尚不理想,據稱華為2016年大幅增長32%但凈利潤同比僅增長0.4%,即與此有一定關聯。同時,441億美元的目標較之華為創始人、總裁任正非2016年初在2016年市場工作大會上提出的“要敢于5年內超越1000億美金的銷售收入”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此外,任正非曾旗幟鮮明地指出,“未來二三十年,人類將進入智能社會”,華為自身亦逐漸進入到“無人區”。而在邁向智能社會的過程中,前行每一步都充滿不確定性和挑戰,這對華為決策層亦將是極大的考驗。
機會依然不少
企業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尤其對家大業大、體量驚人的華為而言更是如此。實際上,這家公司不止一次敲響“冬天來了”的警鐘、始終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以警醒自身,確保前進方向不偏離軌道。
強大的洞察力與執行能力,是華為三十年來屢屢創造商業奇跡的根本。面向新的時代,華為立志“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這既是其新的愿景與使命,亦是其所看到的未來可能的機會。
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胡厚崑在華為最近發布的新年獻詞中提出,在運營商市場上,華為一方面助力全球運營商立足現實,以品質家寬、全場景站點、Mobile Money等創新解決方案,挖掘數十萬億美元現網資產的潛能;另一方面,面向未來加速5G預商用測試,建設以數據中心為核心的全云化網絡和數字化運營運維系統,為個人、家庭、企業用戶提供視頻、IoT、云通信等極致體驗的業務,實現新增長。
在企業業務領域,這家公司緊緊抓住數字化轉型的機會,通過領先的“端、管、云”全棧式ICT解決方案,幫助客戶進行ICT基礎架構的頂層設計,同時基于“平臺+生態”戰略,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所需的生態鏈。
消費者市場上,華為更是以Mate 10系列和榮耀View 10開啟了一個“智慧手機(Mobile AI)”的新時代。通過“On-Device AI+Cloud AI”,將終端真正變為“知你”、“懂你”、“幫你”的貼心助手,其信息、服務直達和高效實用將會令用戶得到完全不一樣的體驗。用胡厚崑的話說,未來華為將不斷洞悉消費者需求,探索智能社會行業變革方向,在AI、AR等領域積極創新,引領行業發展趨勢。
2017年,華為還成立了獨立運營的云BU,并將之升格為與三大BG同樣的一級部門,強力投入公有云領域?;蛟S就如企業BG、消費者BG一樣,云BU亦將得以迅速成長,為華為打開一片新的增量市場。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