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半導體與物理
原文作者:易哲鎧
本文詳細介紹離子注入工藝
單晶硅是一種絕緣體,因此它本身并不具備導電性。那么,我們該如何使它能夠導電呢?讓我們來看一下硅的微觀結構。
硅是一種外層電子數為4的元素,硅原子之間形成了穩定的結構,外層電子數達到8個。由于穩定的電子無法自由移動形成電流,人們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辦法——向穩定的硅中摻入一些雜質。
我們可以加入最外層電子數為5的磷元素。與硅原子配對后,磷會多出一個電子,形成多余電子。另外,還可以加入最外層電子數為3的硼元素,與硅原子配對后會形成缺電子的空位,稱為空穴。
由于多余電子形成的區域被稱為n型,而缺電子形成的區域被稱為p型。將n型和p型區域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半導體的基本結構,即PN結。
當我們將p型區域連接到正極電源上,n型區域連接到負極電源上時,電子就會從n區域流向p區域。剛開始,電子會與空穴結合,但隨著電子的不斷運動,電流也開始產生。硅由絕緣體轉變為具有導電性的半導體。這種方法在半導體物理里被稱為摻雜。
實現這一過程的方法就是離子注入,這與之前所說的氣相沉積類似。不同之處在于,離子注入直接將離子打入晶體內部,與晶體發生負距離接觸。過去,也有一種方法是利用高溫促使雜質穿過晶圓的晶體結構,實現摻雜。然而,由于該方法受到溫度影響,且摻雜精度不高且無法精確控制,已被離子注入所取代。
離子注入不僅能確切地控制摻雜的數量,而且摻雜的均勻性也很高,還可以控制注入的深度,而且不需要高溫條件。它具有許多優點。
雖然離子注入的名字中帶有"離子",聽起來像是要進行化學反應,但實際上,離子注入只是將離子射入目標材料中,是一種純粹的物理方法。
與之前提到的物理氣相沉積類似,離子注入的過程中,離子會與目標材料的原子發生碰撞,穿越材料的表面層,并在其中停下來完成摻雜。在離子注入過程中,可以使用基礎的硼離子和磷離子,也可以注入碳、硅、氮等離子。
離子注入機通過發射離子束的技術,將離子均勻地注入晶體中,使其實現摻雜。這種方法在現代芯片制造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電源
+關注
關注
184文章
17835瀏覽量
251430 -
晶體
+關注
關注
2文章
1369瀏覽量
35518 -
工藝
+關注
關注
4文章
602瀏覽量
28869 -
離子注入
+關注
關注
4文章
33瀏覽量
10393
原文標題:芯片制造:離子注入
文章出處:【微信號:bdtdsj,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