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信號損耗我們的研發工程師經常就說一個頻率點和對應的衰減值,16G看到5.6dB;或者你們把銅絲加大,看能不能干到5.1dB,按照這兩個規格分別報價和出樣品,很多初入高速線纜行業的工程師聽到是云里霧里,什么鬼玩意,當我們將25Gbps信號速率升級到如今的56Gbps信號速率時,由于PAM4(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信號制式的引入(IEEE 802.3BS小組),以太網Serdes鏈路上傳輸的信號基頻點也僅僅是從12.89GHz上移到13.28GHz(關鍵頻點),今天我們就討論下這個,具體要看哪個頻點的問題,為什么高速訊號看頻點,頻點和衰減值都是什么玩意,今天一起找找資料學習了解下.
我們經常說25G的線纜,測試頻點在12.89G,從理論上來講這兩個不是一個東東,25G是說這對差分信號的傳輸速率,單位是bps,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比特率。而協議上測試頻率12.89G指的是頻率,單位是Hz。25G信號的bps和12.89G的Hz之間有什么關系呢?要看編碼類型,要看碼型,NRZ是一半,PAM4是四分之一,以此類推。因為頻率指的是完成一個信號周期,比特率是每個電平都會計算。 如果是雙邊沿采樣,數據傳輸速率是通道帶寬的2倍,如果是單邊沿采樣,那數據傳輸速率就是通道帶寬。備注:數據傳輸速率是數字量概念,通道帶寬通常是模擬概念
信號頻率和傳輸速率的換算公式:
速率=頻率*每個周期中傳輸的比特數具體公式為:速率=頻率*log2(傳輸的符號數)其中,頻率單位為赫茲(Hz),速率單位為比特每秒(bps),log2表示以2為底的對數。例如,設信號頻率為10kHz,每個周期中傳輸的比特數為2,則速率為:速率=10*2=20kbps。又例如,設信號速率為100Mbps,傳輸的符號數為256,則頻率為:頻率=100M/log2(256)=12.5MHz。
通道帶寬:簡單講就是我們修的高速公路,如果一車道就是一個帶寬,如果幾車道,就乘以相對應的車道,得出來就是可以跑的帶寬,專業的書本上一般都這么寫,信道可以不失真地傳輸信號的頻率范圍,為不同應用而設計的傳輸媒體具有不同的信道質量,所支持的帶寬有所不同,信道容量:信道在單位時間內可以傳輸的最大信號量,表示信道的傳輸能力,信道容量有時也表示為單位時間內可傳輸的二進制位的位數(稱信道的數據傳輸速率,位速率),以位/秒(b/s)形式予以表示,簡記為bps;舉例說明:
PCIe是串行總線,PCIe1.0的線上比特傳輸速率為2.5Gb/s,物理層使用8/10編碼,即8比特的數據,實際在物理線路上是需要傳輸10比特的,因此:PCIe1.0 x 1的帶寬=(2.5Gb/s )/ 10bit =250MB/s
這是單條Lane的帶寬,有幾條Lane,那么整個帶寬就是250MB乘以Lane的數目。PCIe2.0的線上比特傳輸速率在PCIe1.0的基礎上翻了一倍,為5Gb/s,物理層同樣使用8/10編碼,所以:PCIe2.0 x 1的帶寬=(5Gb/s )/ 10bit = 500MB/s。同樣,有多少條Lane,帶寬就是500MB/s乘以Lane的數目。PCIe3.0的線上比特傳輸速率沒有在PCIe2.0的基礎上翻倍,不是10Gb/s,而是8Gb/s,但物理層使用的是128/130編碼進行數據傳輸,所以:PCIe3.0 x 1的帶寬=(8Gb/s)/ 8bit = 1GB/s。同樣,有多少條Lane,帶寬就是1GB/s乘以Lane的數目。由于采用了128/130編碼,128比特的數據,只額外增加了2bit的開銷,有效數據傳輸比率增大,雖然線上比特傳輸率沒有翻倍,但有效數據帶寬還是在PCIe2.0的基礎上做到翻倍。這里值得一提的是,上面算出的數據帶寬已經考慮到8/10或者128/130編碼,因此,大家在算帶寬的時候,沒有必要再考慮線上編碼的問題了。和SATA單通道不同,PCIe連接可以通過增加通道數擴展帶寬,彈性十足。通道數越多,速度越快。不過,通道數越多,成本越高,占用更多空間,還有就是更耗電。因此,使用多少通道,應該在性能和其他因素之間進行一個綜合考慮.
速率:開車在高速公路上跑,跑多快因素很多,主要有車道設計是否合理,一個設計跑300碼的瑪莎拉蒂跑車,你去我們鄉下的馬路跑也沒毛線用,本身車子的質量也很關鍵,線材的導體和特性設計等都會直接影響,專業書本在介紹的時候,一般這么寫,信道在單位時間內可以傳輸的最大比特數,信道容量和信道帶寬具有正比的關系:帶寬越大,容量越大,理論計算4M寬帶的公式是:4*1024/8 = 512K/s ,也就是說理論情況下4M寬帶網速下載速度最高可以達到512k/s, 基本上是這。
頻率:目前經常搞混的參數之一,RF系列的同軸線材中是最多引用頻率,視頻信號傳輸一般采用直接調制技術、以基帶頻率(約8MHz帶寬)的形式,最常用的傳輸介質是同軸電纜,同軸電纜是專門設計用來傳輸視頻信號的,其頻率損失、圖像失真、圖像衰減的幅度都比較小,能很好的完成傳送視頻信號的任務,但是現在采用對絞線版本也可以解決音視頻傳輸問題,故很多場合在成本問題上,會來考慮對絞線版本,對于差分對的傳輸線,傳輸速率或帶寬(Mbps)=時鐘頻率(MHz)位寬通道數*每時鐘傳輸數據組數(cycle),480Mbps=240MHz*1*1*2, 每個時鐘周期傳送2次數據(這跟編碼方式有關USB為NRZI),也即當傳輸速率為480Mbps時,對應的時鐘頻率為240MHz,而且這個240MHz的時鐘頻率還是USB芯片里面晶振經過倍頻得到的,實際USB晶振有12MHz,24MHz,48MHz等
PCIE信號,有很多TX和RX的高速鏈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其實還有一對100MHz的參考的時鐘。在高速信號發送過程中,發送芯片里有一個叫PLL(鎖相環)的模塊,會采樣100MHz的時鐘后進行倍頻,倍頻到可以采樣到高速信號的頻率,然后時鐘內嵌到數據通道中一起發送,到了接收端之后,又有一個新的模塊叫CDR模塊,中文名叫時鐘恢復模塊。它主要是負責從收到的數據信號中恢復出內嵌的時鐘,并用恢復出來的時鐘對數據信號進行采樣識別。一般我們做這種高速信號仿真只會關注接收端的波形或者眼圖,訊號在傳輸過程中由于受到內部結構穩定性和外部環境的影響,數據線會受到衰減,其從發射端的訊號在接收端就有失真的現象,接收信號就變得不那么完美了,這個是正常的現象。除了關心接收端信號之外,你們有看過接收端進行CDR模塊恢復出來的時鐘信號嗎?把恢復出來的時鐘信號和接收端的高速信號放在一塊看,在截取的這一串數據信號中,時鐘信號通過上升和下降沿對數據信號進行采樣。對于高速信號來說,每一位的“1”或者“0”的位寬的倒數就是我們的速率25Gbps。那問題來了,時鐘信號的上升和下降沿都對數據進行采樣,那么時鐘頻率是多少呢?
為什么只看關鍵頻點
上面是比較理想情況下的channel的損耗參數,在16GHz是10.82dB的損耗,按照線性度來說32GHz處應該就是21.64dB了。那怎么證明我們是看16GHz處-10.82dB的損耗,而不是看32GHz處-21.64dB的損耗呢?我們看這個測試圖形在16GHz位置還是-10.82dB,但是過了20GHz后,立馬變成30dB的超大衰減,在20GHz處也是27dB。那如果20Gbps信號的損耗真的是要看到20GHz頻點的話,27dB的衰減在眼圖中估計就不成型咯。說明了20Gbps的損耗肯定就不是看20GHz頻點了,另外12.5GHz頻點之后的損耗對眼寬影響是巨大的(1倍頻之外主要影響上升沿)。
上升沿邊很重要
帶寬取決于信號的邊沿時間,而非信號頻率(同樣,定義傳輸線也是按照信號邊沿時間和傳輸延時的比例關系,而非信號頻率與傳輸延時的關系)。因此我們要樹立起一個觀念,在高速信號領域,信號邊沿時間的重要性是要高于信號頻率。只是在很多情況下,信號頻率與信號邊沿時間是息息相關的,即:信號頻率越高則信號邊沿時間越小。目前看第四個圖形測試圖形屬于眼圖邊延平滑有觸點導致不良.眼圖常用知識介紹
互連帶寬是對互連所能傳輸信號的最短邊沿的度量,舉個例子:假設互連帶寬為1GHz,那么它所能傳輸的最快邊沿RT=0.35/1GHz=350ps(本征邊沿時間);如果邊沿時間為350ps的信號進入互連,那么由如下公式輸出邊沿時間:
RT2out = RT2in + RT2interconnect
RTout =√(350ps2+350ps2) = 495ps。如果要使得互連對信號邊沿時間的影響不超過10%,那么互連的本征上升沿要小于該信號上升沿的50%,也就是說:互連的帶寬要大于信號帶寬的2倍;為傳輸1GHz帶寬的信號,互連帶寬至少需要2GHz。
RTout =√(350ps2+175ps2) = 391ps。
此時互連帶寬對信號邊沿的影響是:391ps-350ps=41ps。大約為10%。
如上圖所示,從原則上講邊沿時間和時鐘的唯一約束是:邊沿時間一定小于周期的50%。
-
以太網
+關注
關注
40文章
5439瀏覽量
171965 -
PCIe
+關注
關注
15文章
1242瀏覽量
82763 -
損耗
+關注
關注
0文章
197瀏覽量
16045 -
高速信號
+關注
關注
1文章
229瀏覽量
17719
原文標題:為什么高頻訊號就看頻點
文章出處:【微信號:線纜行業朋友分享圈,微信公眾號:線纜行業朋友分享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