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談到物聯網應用的價值,溯源防偽必是其主要內容,但理想距離現實卻有相當距離。在中國制造業的代表企業之一華為,工作人員在梳理內部編碼時發現竟然有200多種不同的編碼,因為歷史原因,導致有的產品上貼了十幾個編碼,很難有人說清楚每個編碼的目的是什么,有新的需求就只好往上增加,誰也不敢減少,結果就是貼的編碼越來越多。而到了企業轉型升級時,需要確定產品唯一的編碼時,混亂的編碼就成了一個瓶頸。
在日前召開的世界物聯網創新與應用高峰論壇上,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物聯網研究室主任張旭舉了上面這個例子,其實這一情況在物聯網的發展中頗具代表性。物聯網發展至今,已不再是簡單一種技術,而是非常復雜的一個生態體系,擁有多重標準和技術,遍及各個領域,涉及到跨品牌、跨平臺、跨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而標準自然首當其沖。
標準各異阻礙物聯網互聯互通
在世界物聯網創新與應用高峰論壇上,世界物聯網大會執行主席何緒明說:“作為互聯網發展延伸和擴張的一部分,物聯網推動了信息科技與傳統領域深度融合。2018年是世界物聯網元年,隨著社會時代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發展,萬物互聯、互通、共享,這是一個歷史發展的規律,造福世界人民。”與會專家表示,物聯網生態體系的建設,需要通過物聯網把各種物和要素聯接起來,形成新的體系,并和每個行業的應用領域深度融合起來。而標準不一、安全等仍是目前物聯網亟待解決的問題。
的確,萬物互聯可持續發展,標準是關鍵。何緒明表示,很多國家和地區,很多大企業都在搶占物聯網的標準高地,但缺乏長遠的認識和認知,標準各異。“可以想象一下,不同的區域標準,不同的行業標準,不同的國家標準,如何來進行萬物互聯?物聯網的目的是實現物、人、事的交互和共享,標準各異是物聯網產業發展至今出現的問題之一。”何緒明說:“為了推動世界物聯網產業健康發展,盡力減少物聯網世界的人力財力的開發成本,我們提出了差異化的指導標準。”目前,中國物聯網進入高速發展期,形成了包括芯片、設備、軟件、應用等相對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鏈,其中NB-IoT產業鏈尤為突出,在共享單車、無人機、無人超市、無人駕駛、安全安防等體系里,NB-IOT網絡都有布局。
據介紹,NB-IoT作為萬物互聯網絡的一個重要分支,面向物聯網終端,適合廣泛部署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生產和智能家居等眾多垂直領域,推動著物聯網產業發展,將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帶來全面的改變。
對于標準的制定,全球檢測認證機構UL中國區首席代表張斯光提議,“讓市場去選擇,到了某一個節點物聯網標準化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英國標準協會(BSI)亞太區信息安全及數據治理首席標準專家潘蓉認為,從技術層面要解決不同標準之間的利益點,建議成立一個協作組織,邀請其它相關的標準組織協商。
“作為企業,從傳統的制造業角度來說,全球化的物聯網標準非常重要。”海爾U+標準專利部總監王淼表示,海爾內部不同品類的家電可以互聯互通,但要把不同品牌家電聯通起來,越來越難。“我們希望能夠建立跨平臺的互聯互通,用戶也有這種互聯互通的需求,目前做跨平臺的互聯互通時機基本成熟。我們產品出口到海外,必須遵守海外國家的規范,標準不同,產品不同,我們在標準方面投資很大。”王淼說:“希望標準先行,這樣對于國內企業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也有益于推動海外的出口。”
物聯網安全迫在眉睫
萬物互聯,安全至關重要。2016年10月21日,美國東部發生了大規模互聯網癱瘓。專家認為,隨著智能產品的廣泛應用,黑客可以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利用軟件控制成千上萬的聯網設備,如相機、家庭路由器等,通過海量的互聯網流量去沖擊一個目標。2017年5月12日,“永恒之藍”電腦勒索病毒蔓延全球,黑客把所有磁盤文件加密、鎖死,遠程控制木馬,向用戶勒索“贖金”。
那么,如何在現階段保證物聯網的安全呢?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表示,國家發布的網絡空間安全戰略強調了加快安全可信產品的推廣應用,因此,安全是永恒的主題,這也是科學的網絡安全觀。
沈昌祥表示,現在網絡不僅是資源財富,更體現國家主權,黑客通過網絡不僅可以勒索錢財,還可以控制一個國家。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安全?“不單是找漏洞、打補丁,應該從邏輯驗證,從計算體系結構和計算模式上實現科學創新,確保完成計算任務的邏輯組合不被篡改破壞,就是所謂的安全,也就是主動免疫的防御。”沈昌祥認為,“老三樣”封堵查殺被動防御已經過時。
沈昌祥建議,要從計算機體系結構改進安全防護,可信計算是指計算運算的同時進行安全防護,計算全程可測可控,不被干擾,使計算結果總是與預期一樣。“這改變了只講計算效率的片面的計算模式,這是一種運算和防護并存的新的計算模式,我們稱為主動免疫。”他說。
沈昌祥認為,這種免疫系統有篩查功能,以密碼為基因,實施身份識別、狀態度量、保密存儲等功能。及時識別自己和非己成份,從而破壞與排斥進入機體的有害物質,相當于為計算機信息系統設計了免疫能力。“這樣能做到攻擊者進不去,進去以后拿不到,即使拿到了,因為加密了看不懂,篡改也沒有用,不可能癱瘓系統,這樣能解決人為的攻擊和病毒,構建一個安全可靠、安全可信的物聯網。”沈昌祥強調,“沒有安全就沒有物聯網的發展,要通過物聯網的構筑,發展新的網絡體系,構筑網絡強國。”
工業互聯網商業模式尚在摸索
除了標準和安全,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也正成為物聯網發展的重要議題之一。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兩化融合與智能制造研究部主任劉默介紹,2014年,在工信部的部署和指導下,相關部門已開始了工業互聯網的研究。為什么要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劉默從制造、IT等不同視角作了以下分析:
從制造的視角看,第一是利用工業數據的需要。以前的制造系統產生的數據量并不大,然而,隨著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快速應用,一個大趨勢是把大量的工業數據采集上來,這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加以管理。
第二就是業務協同的需要。以前企業內的生產活動大部分是以企業為中心在內部協同,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企業間的協同,這也需要一個載體和工具。
第三是應用創新的需要。以前的工業軟件大部分由少數的大型企業創新和開發,而未來工業智能化必然是場景化、細分化和精細化,這會有很多細分領域的微型工業應用,單靠幾個大型軟件企業是不夠的,所以必須有一個平臺載體來降低創新的門檻。
而從IT的視角來看,在過去十幾年中,中國信息技術的進步給整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孕育了相應的技術基礎:一方面是云技術的成熟,云本質上是一個降成本的技術,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大幅降低制造企業IT化的運營成本,以及部署的成本;另一方面則是提升價值的技術,包括物聯網和大數據。物聯網把大量機器的數據采集上來,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方法挖掘數據的價值,從而能給制造企業帶來效益。
在劉默看來,工業互聯網的探索正由此前的IT企業轉向制造企業,從2015年開始,大量裝備、自動化等企業進入了工業互聯網領域。據了解,當前工業互聯網的布局主要有四條路徑,分別由裝備和自動化企業、制造企業、軟件企業、IT企業來主導。“因為現在盡管平臺數量很多,這個領域也很熱,但是大家的業務模式、商業模式其實都還在摸索之中。”劉默說。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2文章
44915瀏覽量
375946 -
安防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60瀏覽量
62791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28瀏覽量
94217
原文標題:物聯網:補齊三“短板”迫在眉睫
文章出處:【微信號:SmartGrid-cn,微信公眾號:智能電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