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可穿戴設備在大廠的帶動下,曾經被視為半導體科技產業的未來之一,不過,由于可穿戴設備遲遲未找到應用定位,以至于熱潮曇花一現。然而,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以及人們對自身健康管理的意識抬頭,可穿戴設備似乎找到重點應用——近期消費類及專業類可穿戴醫療電子被半導體科技產業再度視為可穿戴設備極佳的應用市場。無論是哪一類可穿戴醫療電子產品,尤其是專業類醫療電子,使用者的安全相當重要。消費類醫療電子也許較不會涉及人身安全,但若是信息的顯示或準確度有問題,也會間接影響使用者的身心狀態。因此本文將先探討可穿戴醫療電子如何再度成為業者焦點,再進一步討論可穿戴醫療電子如何越來越提升其安全性。
1
可穿戴醫療電子再成產業焦點
近期醫療電子可以說再度成為業者關注的焦點。隨著Apple Watch、Misfit手環等可穿戴設備銷售量快速下滑,原本生機勃勃,可望成為科技產業新希望的便攜式可穿戴醫療和保健電子產品市場,在2017年初看似進入了冷靜期。除了中國品牌小米、華為還在繼續發布手表、手環的新品和另辟蹊徑的深圳智能表芯堅持走替代傳統手表的道路以外,絕大部分中國廠商已經另謀出路。不過,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擁有相當多的人口數量,再加上,包括中國或其他新興地區的民眾收入逐漸增加,但卻面臨著重疾的威脅。因此在全球醫療企業眼中,中國將很快成為全球最大的醫療設備市場,且潛力無限,也使得許多企業與投資者,再度將重心放在醫療與保健設備產業。賽迪顧問表示,2016年全球醫療電子市場和去年同期比增長4.1%,銷售額達2431.96億美元。隨著新興經濟體的醫療需求提高和發達經濟體對醫療領域的持續投入,全球整體醫療電子市場持續增長。其中,開發中國家的市場明顯高于已開發國家增速。此外,中國醫療電子市場在經歷了2015年23.7%的高速增長后,2016年仍保持快速成長,同期比增長率達26.9%,遠高于全球醫療電子市場發展速度。
2014~2020年全球可穿戴醫療電子市場發展預估(以使用者應用分類)
根據IDC的資料顯示,2016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大約以32.8%的CAGR成長,預計在2020年達到2.37億臺的出貨量。舉凡和人體相關的裝置幾乎都可以被賦予智能化,例如手表、手環、衣服、鞋帽、首飾、配件(如耳機、背包)、智能眼鏡,以及貼片式與植入式設備等,主要用于提供通訊、健康、運動、娛樂、定位、支付以及人工智能(AI)接口等功能。MarketsandMarkets則預估,全球醫療電子市場到2020年將可能達到565億美元,2014年到202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約5.5%。隨著可穿戴設備市場與應用持續擴展,亞德諾(ADI)亞太區醫療產業市場經理王勝認為,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將歷經三階段的演變:“從最初著重于基礎的運動與生命特征信息獲取、收集和處理,發展到目前的第二階段,可穿戴設備的功能已經變得更豐富與完善了,不僅兼顧人體健康和生活環境參數,更強調使用者配戴舒適度的‘無感服務’。”接下來,可穿戴設備將整合更多與人體、環境有關的功能,并成為人工智能的重要環節,進一步提升使用者的生活形態。目前,可穿戴設備在使用者的“黏性”、個人隱私、健康周期與數據可信度等方面都還有進步的空間;此外,使用者并不希望在身上配戴看起來太突兀的設備,因此,"無感式"和"隱匿式"的裝置也是主要的設計方向。另一個發展趨勢是為了解決特定問題而提供的單一或幾種功能的產品也日益受到重視,特別是結合醫療保健功能的可穿戴設備。
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將歷經三階段的演變,目前已發展至第二階段
2
可穿戴設備結合醫療保健功能
“在終端消費者的剛性需求推動下,醫療保健已經是可穿戴設備的一項剛需功能了。”王勝引用美國BTC的統計指出,超過80%的消費者認為可穿戴技術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能讓醫療保健變得更加便利;同時,還有71%的人相信可穿戴技術有助于‘改善健康與健身’,顯示醫療保健與可穿戴設備密不可分的關系。特別是包括心率、血氧、血壓、運動、體脂、體溫和呼吸等基本的生命特征信號監測(VSM)與身體的健康及其趨勢性變化息息相關,因而更適于整合至貼近身體與日常配戴的可穿戴設備中。另一方面,這也衍生出對于更多半導體硬件與軟件的需求。包括用于監測這些生命特征信號的傳感器、光學、MEMS與阻抗元件,處理這些信號的模擬信號處理、數字信號與無線通訊芯片,以及算法將所獲取的電信號轉換為生理信號并解讀成有意義的信息。因此,王勝強調,傳感器、電路與算法三者缺一不可。
3
專業醫療設備走入千家萬戶
因應預防性醫療與消費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多原本只用于醫院內的高性能、專業級醫療設備正擴展到院外,進一步提升可穿戴設備的功能與服務,并促使醫療類與消費類設備之間的界線模煳。王勝進一步解釋:“‘可穿戴設備’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它并不完全是消費類設備。例如像可穿戴醫療設備也有很多是在醫院中使用或是醫師建議病人在家療養使用的醫療級設備。如今,專業的醫療器材公司正投入這一類可穿戴醫療設備的開發,而消費電子產品制造商也在積極推出醫療設備的可穿戴,例如華米開發的小米手環。因此,這二者之間的界線也逐漸消失,開始朝同一方向發展。”王勝預期,各種運動健身、生活管理方面的預防類可穿戴設備將會越來越多,所提供的VSM功能也會日趨完善。例如基本的睡眠品質監測,將進一步加入腦電、血氧與心率等指標,提高基本監測的準確性與可靠度。但無論是醫療診斷級或院外的預防類裝置,都正朝向可攜式與穿戴式的方向發展,讓病患離開病床的束縛,以及減輕醫護人員的基本訪視次數。隨著更多的醫療級技術朝向消費級可穿戴設備發展,為了提高對于用戶的吸引力,這一類預防醫療設備除了增加醫療保健功能,還衍生出協助使用者解讀數據的第三方服務模式,由專業的醫療數據服務團隊在遠端提供數據的解讀、分析與反饋。
4
如何確保安全性?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醫療器材的功能也不斷提升,加上物聯網(IoT)概念的風行,醫療電子器材“萌生”了智慧。另外,為了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居家照護也越來越在高齡化時代受到重視,一些更專業的醫療電子設備甚至已開始滲透到一般民眾的家中。但這些增添智慧的專業或消費類醫療電子器材真的能夠幫助到病人,保證病人在使用時的安全嗎?根據美國病人安全組織ECRI的調查,2017年病人10大議題問題中,電子病歷的外流、準確且迅速的判定病灶、臨床決策支持系統(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CDS)的正確使用、病患身分識別、藥物使用的正確性、錯誤的預防方式…等,都會嚴重威脅病人的生命安全。現在的醫療電子器材如何在各種功能或是檢測精準度不斷進展,以及通過醫療平臺分析相關數據,給予病人相關建議的同時,提供最保障的安全性,真正發揮其效用,都將是半導體業者與醫療器材制造商,甚至醫療單位皆須戮力思考的問題。為了解決醫療電子安全性的問題,半導體業者也開始根據現階段醫療電子的發展,而提出相對應的新方案。
-
醫療電子
+關注
關注
30文章
1364瀏覽量
90264 -
可穿戴設備
+關注
關注
55文章
3820瀏覽量
167217
原文標題:思考 | 再成寵兒,可穿戴醫療電子真的安全嗎?
文章出處:【微信號:MEDTECCHINA,微信公眾號:Medtec醫療器械設計與制造】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