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三年前比比皆是的“O2O+”一樣,AI(人工智能)火爆之后,如今“AI+”的行業不在少數,有些已頗見成效,另一些還處于萌芽階段。
教育行業正是其中之一。最新案例發生在2017年底,教育輔導巨頭好未來集團宣布將旗下IPS智能練習系統(簡稱“IPS”)更名為“學而思云學習”,在功能、內容、系統架構等方面運用AI技術進行了升級。
好未來對AI的探索是整個行業的縮影。科大訊飛、VIPKID、先聲教育等AI及教育行業企業,目前都在進行AI+的破冰。
不過,AI+教育還處于孵化階段,加上教育應用領域廣泛,AI雖然對好未來們是個風口,但就目前而言,它更多的功能還是用來“講故事”。
AI大勢已來
2017年,各個教育平臺都在嘗試AI+,新形勢下的技術產品,比如智能閱卷和批改作業、語音識別測評、拍照搜題和在線答疑、自適應學習,等等,層出不窮。
為什么不同賽道中的參與者都在邁向AI?
一方面,AI+教育已是大勢所趨。根據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所述,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引發鏈式突破,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從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躍升?!?/p>
教育行業正是一片廣闊的藍海市場:據CNNIC數據預測,到2020年“AI+教育”將帶來3000億元的龐大市場規模。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教育企業如果不選擇向AI邁進,很快會被淘汰。
另一方面,AI融入教育產品后,已經讓一些公司嘗到甜頭。AI公司科大訊飛2016年財報顯示,在“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或主營業務利潤10%以上的產品”中,教育產品和服務2016年營收9.11億元,比2015年同期增長34%。
而更實際的一面是,當教育平臺與AI產生聯系后,對于資本也有更大的吸引力。
近一個月發布的各類教育行業融資信息中,多數為AI教育平臺。最近一次是12月28日,掌門1對1宣布獲得1.2億美元的D輪融資。這家教育輔導公司將與國內AI公司商湯科技合作,在情緒智能識別等領域進行技術上的融合與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領域維度寬廣,AI+教育不局限于高頻出鏡的課后輔導,還包括電子競技、醫學教育、藝術教育等領域。一對一英語培訓平臺VIPKID、音樂教學平臺AI音樂學院、教務教學平臺課程幫、早教智能機器人貝芽等,都是目前較為活躍的新興AI教育平臺。
不過目前,在眾多的應用中,教輔市場仍然是AI技術最活躍的細分領域。
“需求決定市場,”儲朝暉表示,由于家長的需求依然在于提高分數,因此在AI領域發力的不少為教輔平臺。
未達教輔之本
和其他平臺通過AI教育產品盈利不同,AI+教輔更多是輔助平臺服務。這讓教輔平臺的AI成果實際效果變得更為復雜。
AI在課后輔導方面的作用可以分為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了解學生在學習環節的問題,并通過AI提供解決方法。但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全行業的發展,僅停留在發現問題階段。
在教輔領域,好未來集團在AI探索上屬于前列。2016年5月,好未來推出IPS系統。該系統通過前期大數據的收集,了解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輔導。經過一年多的積累,該系統已經收集35億條數據。
但在發現問題后,IPS系統目前無法做到真正幫學生解決問題。
這一點,從教學體系可見一二。根據官方信息,好未來的云學習平臺提供規劃師、批改端、學而思在線直播平臺三項主要服務。從服務內容看,云學習平臺以提供針對性習題為主。
不僅是好未來,其他教輔平臺也集中于習題方面的改良。極課大數據的EI教育智能系統(AI+教育產品),可用于布置作業,并對批改之后作業痕跡進行圖像收集,同時產生數據。
而在解決問題方面,目前各教育平臺的AI系統,大部分還是更多的習題訓練,而不是在教授端進行改良。如果系統提出關鍵知識點讓老師再次講解,看似是解決方式的一種,其實在解惑環節AI依然沒有參與。
北京某中學數學老師余悅表達了質疑,對于K12階段的單學科而言,知識點并不多也不復雜,無論是解析幾何、函數或者三角定律,都無需利用AI精細化發現問題。
而從課堂教授習慣看,K12階段的教師在課堂中經常臨時提問或使用非標準化習題,這與互聯網上的相關習題并不對應。因此,即便只是練習題環節,實際課堂教學也較為復雜。
AI或許是個風口,但對于復雜的教輔市場,AI該如何運用甚至是否有必要運用,值得進一步思考。儲朝暉表示,目前,AI+教輔的價值并不如資本想象中大。
出路在哪
投入多年后,不少教輔平臺或許會面臨一輪洗牌。
一方面,目前AI+教輔的產品過多,同質化競爭嚴重。另一方面,當AI技術依然停留在發現問題階段時,曾經寄予希望于解決問題而買單的消費者,可能會失望離開。
理想與淘汰之間,只有一線之隔。這反映了教育行業AI化的困局:家長們更樂意為教輔買單,但目前教輔+AI缺少更多的突破。
AI+教輔進退兩難之外,或許其他垂直教育平臺的做法可以提供一些借鑒思路。
AI音樂學院作為以智能硬件+APP的在線音樂教育平臺,推出互動視頻教學項目。平臺基于樂音識別技術,通過名師+智能軟件+智能硬件的方式,還原線下一對一的教學體驗場景,更高效低成本地普及音樂教育。
與這類音樂教育平臺類似,先聲教育推出的智能寫作批改與智能口語測評,基于各地考試的評分標準進行匹配,從詞匯、語法、內容和可讀性更加多維的角度對學生作文進行反饋。目前,日均處理的口語音頻時長已超過1萬小時。
領域和方式不一樣,但根本思路是一樣的,以直面教育痛點、解決問題為初衷,用心做產品,而不是跟個風,把技術當成資本市場的依仗。
儲朝暉認為,不少平臺在AI方面的探索僅僅是為了趕上潮流,并未達到改善、提升教育品質的作用。只有開發獨特的產品,教育平臺才會有長期發展的潛力。
例如,與好未來傾注大量心血的AI技術教育平臺相比,其此前開發的ABCtime英文閱讀APP,看起來反倒更有前景。
這款產品通過模擬美語國家兒童學習語言過程,進行低齡化的英語教學。雖然系統對口語的測試還不夠準確,離做到準確地指出孩子口音、發音、連詞等問題的能力還有距離,對家長的引導也有待完善。但它智能化的教育思路,遠比根據大數據反饋提供習題更有意義。
一旦實現產品的高效,沒人不會為此買單。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490瀏覽量
269905
原文標題:AI+教育:風口還是噱頭?
文章出處:【微信號:kejimen,微信公眾號:科技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