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積無人駕駛汽車上路還很遙遠,首先技術和高速網絡通信,至少要等到5G商用后才能有機會看到無人駕駛汽車開在都市的道路上;再次傳感器技術的高成本,同樣制約無人駕駛汽車的普及;再次還面臨法律和倫理等方面的制約,本期話題:如果無人駕駛汽車將要撞上路人,人工智能如何處理,這是法律和倫理層面的話題,是優先保護乘客還是路人?
紅旗法案
如何解決發了和倫理爭議,首先我們來看看汽車發展初期,覺得汽車開在馬路上是極其危險,以及保護馬車工人的利益,在哪個時期,馬車車夫相當于現在的白領職業,由于汽車的發明,將導致大量的“車夫”失業,就出臺了一個《機動車法案》,后來該法案被嘲笑為《紅旗法案》。
《紅旗法案》規定每一輛在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必須由3個人駕駛,其中一個必須在車前面50米以外做引導,還要用紅旗不斷搖動為機動車開道,并且速度不能超過每小時4英里(每小時6.4公里)。
這一法案的出臺,使得英國失去了后來的汽車工業發展,結果開放的德國等國家在汽車工業實現了超越。如今,無人駕駛汽車發展初期,類似汽車工業發展初期,各國應該看清未來發展趨勢,無人駕駛勢不可擋,從法律層面支持無人駕駛汽車發展。
美國作為在發展無人駕駛比較開放的態度國家之一,不管是美國本土企業,甚至是國外企業都選擇在美國測試無人駕駛汽車,可以看出,美國發展無人駕駛汽車領先全球其他國家。
電車難題
這是倫理話題,電車難題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人綁在一條電車軌道上,另外一條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當一輛失控的電車行駛過來,將要碾壓綁在電車軌道上的人的時候,而電車軌道操作人則面臨選擇難題。
如果無人駕駛汽車同樣要面對撞上路人情況下,人工智能系統該優先保護車主,還是優先保護路人?《電車難題》同樣適用,這個人工智能算法如何設定備受關注。
無人駕駛時代真的來了?
當前,發展無人駕駛不可避免受到《紅旗法案》和《電車難題》影響,且長期存在爭議,但依然無法阻擋汽車工業發展,而無人駕駛發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在爭議中前進,在極其惡劣的交通環境下,就算不是無人駕駛汽車,也會面臨撞人還是打方向盤撞大樹的選擇。
科技技術的發展改變各行各業,自動駕駛汽車已成為汽車發展方向,驅動傳統車商和科技企業聚焦該領域,盡管無人駕駛汽車還有很長的時間才能上路,并推進無人駕駛汽車逐漸從科幻走進現實。
(一)
相比傳統汽車廠商,科技企業短短幾年時間實現了超越,在傳感物聯網創建人楊劍勇看來,自動駕駛和技術儲備走在了傳統汽車廠商前面,眾多科技企業已經搶占了無人駕駛汽車的先機,谷歌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估值高達700億美元,谷歌在無人駕駛汽車基礎上,并推出叫車服務,雖然目前只向亞利桑那州居民開放,但這表明自動駕駛汽車和叫車軟件結合,有望改變人們出行的方式。
(二)
Uber估值600億美元,特斯拉市值510億美元。作為高級輔助駕駛領域龍頭老大的Mobileye公司,更是被英特爾以153億美元巨資收購,整合成為英特爾旗下自動駕駛事業部的一部分。
(三)
蘋果發展無人駕駛汽車再進一步,蘋果兩名研究自動駕駛技術科學家在網上分享了一篇描述自駕車如何使用更少的傳感器來發現騎車人和行人的研究論文,蘋果人工智能主管Ruslan Salakhutdinov在信息處理系統大會上做了發表演講,內容涉及蘋果使用LiDAR幫助無人駕駛汽車識別行人和騎行者的技術。
在此之前,蘋果CEO庫克早前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稱,蘋果正在開發的自動駕駛系統,認為這是人工智能應用最大的方向。
與此同時,蘋果并獲得了美國加州車輛管理局(DMV)自動駕駛測試牌照,將與谷歌、特斯拉、百度等公司同臺競技。楊劍勇進一步指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能看到蘋果公司在無人駕駛汽車方面的成果,對于蘋果發展汽車,興許無人駕駛、新能源電動汽車和打車應用軟件三者結合可能性較大。
換一句話說,假設蘋果造車,果粉不再是核心消費者,取而代之利用叫車軟件平臺,向共享汽車平臺以按需模式轉變,在三五年后,共享平臺+汽車的融合,有望推動人們擁有車輛的形式將逐漸向按需的模式轉變。
盡管無人駕駛汽車是谷歌、特斯拉、Uber和百度等科技企業核心戰略之一,但通往無人駕駛之路任重道遠。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5文章
47642瀏覽量
239733 -
無人駕駛
+關注
關注
98文章
4088瀏覽量
120845
原文標題:無人駕駛時代來臨,遭遇車禍優先保乘客主還是路人?
文章出處:【微信號:chuanganwang,微信公眾號:傳感物聯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