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打開新聞,嚇了一跳:谷歌公司近日正式宣布,他們研發的機器人(AI)系統AutoML已經在完全脫離人類控制的情況下自行發明和制造了新的人工智能(AI)系統(人工智能的孩子)。。。這難道是現實版黑客帝國的節奏。這讓我們以后還怎么混?
01人工智能開始如何影響我們的職業?
無論人們愿意不愿意,人工智能都將加快走入我們生活的腳步,而且對我們來講最為要命的的是在替代我們的職位。馬爸爸的無人超市(賓果盒子)已經成功登陸市場,并且計劃在全國再開10萬家。。。富士康已經開始用機器人生產更多的科技產品,僅今年在昆山工廠,富士康就已經裁員了大概6萬人。。。
講個實際案例,目前眾多大公司的人工智能中,IBM家的Waston是第一個投入商用領域使用的,2016年,Watson在10分鐘內,比對2000萬份癌癥研究論文,診斷出一起罕見的白血病,從此名震江湖。IBM自稱,Watson診斷的準確率已超過放射科醫生。因此,Watson將成為醫生的主要助手,如果裁員來臨,平時專業的B超醫生們還會有飯碗嗎?我確實存疑。。。
2013年,牛津大學教授Frey和Osborne發布了一份名為“未來就業:就業對人工智能的敏感性分析”的報告,調查各項工作在未來20年(2013)被科技取代的可能性。
報告估計美國20年后有47%的工作有很高的風險被機器取代。電銷人員和保險業務員99%、運動賽事裁判98、收銀員97%、廚師96%、服務員94%、律師助手94%、導游91%、面包師89%、公交車司機89%、建筑工人88%、獸醫助手86%、安保人員84%、船員83%、調酒師77%、檔案管理員76%、木匠72%、救生員67%。
從數據統計可以看出,具有純勞動力、流程化的職位非常容易被替代,越不能被流程化、不能被總結規律的工作,越難替代,比如研究型的工作。。。所以科學家們基本可以放心了。
02那我們該怎么辦?
本時代的預言者,科技大神凱文凱利KK,在TED Talk《人工智能時代正在來臨》中說道:
所有可以用效率來衡量的事都應該交給機器人來完成,一個任務中,“高效”的部分是機器人的使命;人則負責任務中“低效”的部分。
未來最棒的診療師不是醫生,也不是AI,而是他們組成的團隊,也就是說我們要和AI合作,你將來的薪酬,取決于你和機器人合作得如何。
對傳統行業的人士來說,什么樣的人更容易保住職位?
他是一個科技粉,不是科技黑,擅長使用AI,總能發現新功能,會最大化利用。(環顧一下你辦公室,有人能把辦公軟件用得出神入化,有人在職十年卻只會最基本的功能,這就是兩者區別)
有做決策所需要的專業能力,但不需要比AI更專業(因為反正也斗不過人家)。
能在工作中發揮好“人”特有的功能,例如人際關系、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啦,寫作能力(寫東西能寫清楚可是種很實用的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等等。
對于新技術領域的人士來說,更好辦了!什么是風口,就制造什么!從商業模式來說,人工智能的相關企業有三種:第一種是提供人工智能技術的公司,比如機器視覺、NLP、人工智能芯片公司、算法公司等等;第二種是將人工智能與具體行業應用結合的公司,比如fintech、人工智能醫療、無人駕駛等等。而還有一種最容易被遺忘:為人工智能行業服務的公司,這可是個大行業,比如其中的數據清洗就已經成為了目前人工智能行業中成本比較重的一塊服務工作。
03未來是不是真如想象中那么悲觀?
難道未來真如北京折疊里一樣?上等人群已經完全實現了人工智能的自動化,保留了少部分服務于人工智能的中產,統治階級為了底層人民還有就業被迫保留了清理垃圾這個唯一的體力活?
NONONO,我倒不盡這么認為。技術在消滅一些職位的同時,總會創造一些職位。我們看到了紡棉工、超市收銀員、出租車司機等職位開始消失的同時,也看到了直播網紅、數據標記員、網絡寫手、無人機飛手、職業電競選手、網游陪練等這些我們耳目一新的新新職位出現。。。
確實,大量重復勞動的工種會被AI替代,但是人們的吃喝玩樂的體驗消費會愈加興起,其中會蘊含無數的新興工作機會。。。
到這里肯定有親們會問了,新人們固然還可以做選擇,但我們這種已經在行業里混的老人如何辦?有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就好,這個可以是行業人脈、可以是專業能力、可以是寫作能力,當然最重要的是終身學習的能力。大不了我們還可以好好跟AI合作不是,合作的好飯碗總是有的。所以親們也不用太過悲觀。
-
谷歌
+關注
關注
27文章
6192瀏覽量
105843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5文章
47642瀏覽量
239768
原文標題:人工智能來了,我們的飯碗還能保住嗎?
文章出處:【微信號:RFCircle,微信公眾號:射頻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