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我們也采訪了不少做深度傳感器的廠商,聊來聊去,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就是:曾經小眾的深度攝像頭市場,正在慢慢走向大眾化。
我們大腦皮層有50%的區域是用于視覺,在經過幾億年的進化以后,我們的眼睛可以在150毫秒內將看到的場景識別理解出來。但是,現在要讓機器只憑簡單的攝像頭做到這些是不可能的。
所以出現了可以捕捉三維深度信息的深度傳感器,雖然聽名字這是一顆傳感器,其實它的最終形態和我們的眼睛一樣,需要去觀察、認識以及理解這個世界。
尤其是在蘋果推出Face ID之后,相關的智能手機廠商都想跟風,雖然這股風現在還沒起來,但是大多已經開始蠢蠢欲動。最近,華為在某場手機發布會上,也公布了點云深度攝像頭Jupiter X,和Phone X的“齊劉海”系統十分相似……
從小眾走向大眾的深度傳感器市場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也采訪了不少做深度傳感器的廠商,聊來聊去,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就是:曾經小眾的深度攝像頭市場,正在慢慢走向大眾化,而iPhone X在其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數據顯示,深度攝像頭市場規模將從2015年的12.5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78.9 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35%。
來自Markets and Markets的一份報告也顯示,預計到2020年全球機器視覺市場規模將達到125億美元。麥姆斯咨詢也顯示,預計2016~2022年間3D傳感器市場規模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6.5%,2022年將達到54.6億美元。
這也是為什么蘋果、微軟、英特爾這樣的大公司會在五年時間內,紛紛投資或者收購深度傳感器、手勢識別算法以及上下游相關解決方案公司:
而一旦獲得這種三維信息,就能為機器感知和智能分析提供最基礎的數據信息。
目前,市面上比較成熟的深度信息捕捉方案主要就三種:結構光、雙目視覺以及TOF(飛行時間)。
第一種是結構光方案,通過發射特定圖形的散斑或者點陣的激光紅外圖案,攝像頭捕捉到被測物體反射回來的圖案,計算上面散斑或者點的大小,然后跟原始的尺寸做對比,從而測算出被測物體到攝像頭之間的距離。
第二個叫雙目,主要通過兩個普通的攝像頭獲得深度信息,簡而言之它就是模仿人眼的結構,通過兩個攝像頭的視差來確定距離信息。
第三種是TOF,它是通過發出的激光反射回來的時間算距離,TOF的方案在第二代Kinect上有使用過,傳感器發出調制的脈沖紅外光,然后遇到物體反射后,它會計算出光線發射和反射時間差或者相位差,實現距離的測量,最終產生深度信息。
可以說,既有的三種方案各有所長,TOF的響應速度快、精度高,不易受環境光線干擾,但是功耗和成本都比較大;結構光的工業化應用較多;雙目立體成像更適合室外強光條件和高分辨率應用,目前主要應用在機器人視覺、自動駕駛等方面。
但是,現在很多技術廠商在盡可能的取長補短,彌補既有技術的短板。
深度攝像頭的產業鏈分解
無論是哪種方案,追根溯源其產業鏈的話,如下圖所示:
從產業鏈來看,相比較傳統的攝像頭,比較突出的就是紅外相關的元件。其實,如果對比兩者的結構,也能很明顯發現深度攝像頭增加了不少新的硬件組件。
圖 | 2D 攝像頭模組結構
圖 | 典型的3D 攝像頭模組結構
發射端上新增了紅外激光發射器和輔助元件,包括衍射光柵和光學棱鏡部件(如準直鏡頭);在接收端,新增紅外接收部分,包括鏡頭、紅外傳感器和窄帶紅外濾光片;在圖像處理器芯片上,由于算法上的復雜性,也比簡單的2D成像芯片成本更高。
還是以蘋果iPhone X為例,它的黑劉海就引入了紅外光學發射器VCSEL(垂直共振腔表面放射激光)。
相比較傳統的LED,VCSEL的精度、體積以及低功耗更適合移動端,現在大多數深度攝像頭都會采用VCSEL作為紅外光源,像蘋果的VCSEL供應商之一是IQE,另一供應商則是Lumentum。
市場研究機構預測,2015年VCSEL市場規模為9.546億美元,至2022年預計將增長至31.241億美元,2016~2022年期間的復合年增長率可達17.3%。
VCSEL憑借其緊湊的尺寸、高可靠性、低功耗以及較低的制造成本而應用廣泛。而汽車產業電氣系統對VCSEL的應用增長,正推動整個VCSEL的市場增長。
隨著這塊市場的逐漸打開,提供綜合技術方案的廠商也開始嶄露頭角,比如我們此前采訪過的圖漾和華捷艾米,都是以提供最終的軟硬件產品,甚至是算法為主。
另外,現在一大趨勢就是三維視覺在算法端上和人工智能的結合,從而進一步提高識別的精確度。
以人臉識別為例,像我們熟悉的商湯、曠視都接二連三獲得數億美元的融資,這塊市場的容量可想而知,商湯、曠視都是算法段的高手,但是3D攝像頭可以減少對這部分算法的依賴,通過采集人臉圖像的深度信息,直接在終端上提高人臉識別技術的準確率。
深度攝像頭就像萬金油
在一項智研咨詢的數據調查中,2016-2022年3D成像會在消費電子領域迎來爆發,其平均年復合增速達到了160%,如下圖所示,
為此鎂客君也整理一份深度傳感器的應用市場情況,從宏觀上來看,基本上囊括了移動智能手機、機器人、自動駕駛、安防等領域,也難怪為什么大公司十分熱衷于收購這些技術公司。
如果簡單梳理一下深度攝像頭的應用方向,如下圖所示,主要集中在消費端和工業領域:
說到安防中的行為識別和生物特征識別。傳統的安防攝像頭只能記錄下海量的視頻信息,而無法對視頻里面人的行為做分析和預警,有了深度攝像頭,就有了對人的動作獲取的硬件基礎,配合深度學習算法,就可以對人的行為做識別和預警,安防的設備能夠真正能夠體現出它的價值。
在智能制造方面,包括流水化生產線上的工業機器人,無人倉儲內的送貨機器人都需要及時獲取深度信息,比如送貨機器自動將不同大小、體重的包裹運送到規定的位置,僅僅是二維平面信息完全不夠,它必須要配備深度攝像頭去獲取包括深度在內的三維信息。
同樣是我們日常常見的掃地機器人,它在室內的避障也需要深度攝像頭去以捕獲周圍的環境信息,然后再規劃出合適的路徑。
就像圖漾的聯合創始人徐韜所說,“三維視覺在整個人工智能領域的基礎性地位,深度攝像頭的應用范圍其實是在不斷拓展,將來有望成為所有機器的標配傳感器。”
在娛樂消費端,大家就比較熟悉它的幾個應用場景,比如類似于微軟Kinect的體感游戲機。要實現體感交互,很重要的就是手勢、身體骨骼動作的識別等,以華捷艾米的3D體感芯片為例,其中就包含了骨骼跟蹤技術以及slam算法(定位、跟蹤以及路徑規劃技術的核心)等。
對于消費端來說,只有低功耗、小體積才能實現真正的商業化,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廠商在做嵌入式方案、或者以“曲線救國”的形式去降低功耗等。
此前,公認的是TOF比結構光更加適合應用到智能手機上,因為采用TOF原理來實現動作追蹤和深度感知已經出現在谷歌的Project Tango方案中,Project Tango主要用于空間三維數據的采集。去年聯想推出了一款Project Tango技術方案的手機,但是時間證明,外形過大、重量過度的Tango手機并沒有打開市場,現在關于這款手機的量產和銷量也不得而知,不得不說,TOF的方案還需要“斟酌”。
“所有的技術在某個時間點都有最優的性價比選擇,只能說在當前這個階段,結構光是最佳的選擇,這也是為什么蘋果會選擇結構光。其實從蘋果的角度,它的實力、現金流,做任何技術都可以,但是它為什么選了結構光,也說明其他技術在一些問題上沒法在當前階段做一些消費級的產品。”沈瑄表示。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2文章
51382瀏覽量
755848 -
攝像頭
+關注
關注
60文章
4860瀏覽量
96137 -
面部識別
+關注
關注
1文章
375瀏覽量
26677
原文標題:iPhone X帶起的深度攝像頭熱,移動端的路到底怎么走?
文章出處:【微信號:WW_CGQJS,微信公眾號:傳感器技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