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軟銀世界大會上,軟銀董事長孫正義提出國家競爭力公式,即復活方程式:競爭力=生產性*勞動人口。依據這個公式,只要大力發展智能化機器人,日本即可不斷改善競爭力,最終達至第一。
按照他的表述,中、美、印的制造業勞動人口數量多達7000萬、1000萬、1000萬,日本則只有700萬;同時,與中、印平均月薪只有7萬日元、3萬日元相比,日本的平均月薪為25萬日元。可以說,日本在生產性和勞動人口兩方面均處劣勢,競爭力下降也就在所難免。
孫正義認為,日本若能導入3000萬臺可24小時工作(3倍于正常人)的產業機器人,就相當于增加了9000萬制造業勞動人口,而支付給每臺機器人的“平均月薪”僅為1.7萬日元。這無疑將讓日本一舉兩得地扭轉在生產性和勞動人口方面的劣勢,甚至在未來取得全球GDP第一的位置。
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重大戰略意義,重磅產業支持政策不斷出臺。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規劃》提出六大重點任務:一是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二是推進產業智能化升級,打造人工智能創新高地;三是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四是加強人工智能領域軍民融合;五是構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礎設施體系;六是前瞻布局重大科技項目,形成以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為核心、統籌當前和未來研發任務布局的人工智能項目群。
六大任務也是六個具體實現的抓手,對于后續工作的展開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參考中國報告網發布《2018-2023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競爭現狀分析與投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規劃》中目標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能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到2025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能醫療、智慧城市、智能農業、國防建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形成涵蓋核心技術、關鍵系統、支撐平臺和智能應用的完備產業鏈和高端產業群,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了全國政府工作報告。******在報告中指出,要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制藥、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做大做強產業集群。
2017年2月,人工智能入選“十三五”新興產業規劃。為貫徹落實《“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引導全社會資源投向,國家發改委同相關部門組織編制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版。與三年前公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3版)相比較,涉及細分產品和服務增加了接近900項,其中人工智能首次進入了指導目錄名單。
2016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制定了《“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目標是到2018年,打造人工智能基礎資源與創新平臺,人工智能產業體系、創新服務體系、標準化體系基本建立,基礎核心技術有所突破,總體技術和產業發展與國際同步,應用及系統級技術局部領先。在重點領域培育若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業,初步建成基礎堅實、創新活躍、開放協作、綠色安全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形成千億級的人工智能市場應用規模。
該方案是為落實去年10月制定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充分發揮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的引領作用,支撐各行業領域“互聯網+”創業創新,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依托互聯網平臺提供人工智能公共創新服務,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突破,促進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終端、智能汽車、機器人等領域的推廣應用;要進一步推進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處理、生物特征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智能決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機交互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鼓勵傳統家居、汽車、安防領域提高智能化服務水平。并在終端產品領域內,大力豐富以可穿戴設備為代表的智能化產品。但具體到不同產業的相關政策和扶持還需進一步細化。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4文章
47642瀏覽量
239667
原文標題:2017年我國人工智能行業相關政策分析
文章出處:【微信號:AItists,微信公眾號:人工智能學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