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智能手機搭載面部識別已成為各家大廠新產品發展方向,蘋果(Apple)向來為智能手機產品規格與技術指標,自2009年起積極研發,2010年開始收購面部識別相關企業,至2017年為止,共收購七家與面部識別技術發展相關之公司,顯示其對發展面部識別技術的企圖心。
面部識別(Facial Recognition)的過程包括:透過影像擷取裝置擷取并輸入圖像;進行臉部偵測,識別描繪臉部的圖像區域,以確定人臉是否存在于圖像中;確認人臉存在后,則進一步的抽取臉部的特征,并與資料庫中已知的人臉進行辨識比對,從而確認或識別輸入圖像中的個人身分。一般來說,在臉部偵測段即做到良好的圖像處理,可降低后續辨識動作的運算量,以及提高臉部特征辨識度。而臉部特征量抽取的品質,很大程度決定后續辨識的效果。
以應用的角度來看,確認或識別他人身分的面部識別應用,稱為「身份認證」;除此之外,面部識別技術還可用以判斷臉部的各種屬性,如狀態、表情,乃至于情緒辨別,此稱為「屬性分析」。
面部識別技術需要處理大量的圖像,計算量龐大,成為技術推廣的重要課題。近年電腦運算效能提升,包括云端運算進展,改善運算上的課題。透過云端運算,也可執行安全監控等需要處理大量圖像資訊的應用需求;在智能手機等智能手持裝置上,執行如照片分類、個人身分認證等面部識別運算也變的更加可行。
蘋果過去主要將面部識別技術應用在圖像中的人物辨識,包括:
一、2009年在iPhoto推出的照片分類功能,iPhoto會辨識照片中的臉孔,再將辨識后認為是相同的臉孔進行歸類。
二、2011年在iPhone 4S推出的面部識別拍照功能,主要是支持面部識別對焦,臉部偵測最多可達到10張臉。
三、2013年iOS 7支持臉部(頭部)動作控制,可設定當iPhone偵測到右側或左側頭部晃動時,進行選定的操作選項,如點選、回主畫面等。
四、2016年推出的iOS 10,開始在智能手持裝置的本地端支持照片分類功能。五、2017年推出新的面部識別應用「Clips App」,透過面部識別技術與Photos App里的照片進行比對,確認影片中的人物,并建議用戶將檔案傳送給影片中出現的人。
蘋果在2009年后開始投入較多研發能量在面部識別技術開發,更早期的專利多是透過收購而來。自主研發的技術主要在臉部偵測(含圖像前處理)段,對于辨識方面的技術著墨不深。為加速面部識別技術商用化時程,2010年開始大舉采用并購策略以完善布局,并購技術涵蓋其所有面部識別技術缺口,至2017年在面部識別技術的布局已相當完整。
首先,Polar Rose、RealFace的技術補足蘋果在辨識技術上的缺口,并提升面部識別技術最重要的精度及即時性。Polar Rose的3D面部識別技術、PrimeSense的3D圖像捕捉技術、再搭配LinX高精度的微型影像感測器,蘋果即掌握完整的3D面部識別技術開發能力。Perceptio、Turi人工智能基礎技術將協助蘋果發展更高精度的面部識別技術,同時Perceptio讓智能手持裝置具備運行人工智能系統的能力,預期有助讓RealFace基于人工智能開發出的面部識別技術,能導入蘋果智能手持裝置
蘋果的企圖是開發可搭載在智能手持裝置上,基于人工智能的3D面部識別應用。未來在產品開發上,面部識別技術將被用來強化智能手持裝置的多媒體應用功能,借此串聯手持裝置內的各App,簡化操作流程,使智能手持裝置更加智能化。同時透過面部識別技術來控制裝置或內容的使用權限等的應用,預期將很快出現在蘋果智能手機中。而透過表情或情緒分析,讓裝置與用戶產生更多「情感交流」的應用,將是下一步開發重心之一。
-
面部識別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14瀏覽量
8155 -
人物辨識
+關注
關注
0文章
2瀏覽量
1222 -
臉孔歸類
+關注
關注
0文章
1瀏覽量
1225
原文標題:Apple面部識別技術布局及產品開發動向分析
文章出處:【微信號:icbank,微信公眾號:icbank】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