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戰略指引下,整個光伏行業持續推動技術迭代與生產力升級,朝著更高光電轉化效率、更低成本加速邁進。
在此背景下,一批以技術驅動為第一生產力的光伏廠商們,在自身領域中不斷追求創新,為行業的技術突破貢獻力量。
異軍突起背后
當前,中國光伏行業已經實現全球領跑,電池片、組件等重點環節產量產能的全球占比均達80%以上。其中,中國的組件產量和累計裝機量更是連續10年穩居全球首位。
回溯過去光伏20年的發展史,中國光伏的發展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在發展初期,以尚德、英利等為代表的光伏企業開啟了一段充滿激情與野性的發展歷程。這些企業及其后加入戰場的同行們紛紛上市,演繹了一段精彩紛呈的財富傳奇。
然而,一個缺少設備、原料以及市場的行業,注定會受制于人,難以發展壯大。2008年和2012年,在歷經金融危機和光伏“雙反”后,中國光伏廠商們開始深刻反思,積極求變。從遭遇“雙反”打壓到國內和國外兩大市場雙循環,從依賴補貼到平價上網并走進千家萬戶。多年的砥礪前行與努力創新,中國光伏不僅實現了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跨越,更成長為我國外貿增長的新引擎。
今年2月28日工信部公布數據,2023年,我國光伏行業總產值(不包括逆變器)超過1.75萬億元,全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再創新高。不僅如此,光伏產品作為“外貿新三樣”之一,2023年硅片、電池、組件出口量再創新高,出口總額約484.8億美元。此外,除了出海賣產品,光伏企業還紛紛赴海外建廠,開啟了從“全球賣”到“全球造”的時代。
中國光伏產業的崛起,除了光伏各環節廠商們的努力拼搏、持續研發,也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與引導。
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光伏硅料價格崩塌,不少光伏企業遭遇重創。許多國家對光伏的支持力度減弱,相反我國政府卻在積極救市。
2009年,我國推行光伏建筑示范項目、“金太陽(300606)示范工程”,通過財政補助、科技支持和市場拉動方式,促進光伏產業技術進步和規模化發展。到2011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已經僅次于意大利和德國,位居全球第三位。
2011—2012年,隨著歐美發起“雙反”調查,疊加國內出現產能過剩,我國光伏行業再次遭遇嚴重沖擊。期間,大量光伏企業面臨倒閉破產,光伏產品出口近乎腰斬。由此,中國光伏企業意識到要想實現光伏產業的自立自強,就必須將“三頭”緊緊抓在自己手中,也由此開始了探索自主創新、進口替代的發展路徑。
2013年,我國發布《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光伏行業開始在電價補貼政策的刺激下進入了發展快車道。同時,相應的補貼退坡也在倒逼光伏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降本增效,促進光伏發電平價上網。2021年,我國發布《關于2021年新能源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預示著光伏行業進入了“平價元年”。
“扶上馬,送一程。”得益于政策支持和引導,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已然形成,涵蓋了從原材料到光伏電池的各個環節。這不僅為降低成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還為開拓國內外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
度電成本大幅下降
除了產業鏈的完善發展,中國光伏廠商們更是在“降本增效”的路上持續探索。
其中,度電成本作為衡量能源優勢的關鍵指標,據IRENA和Bloomberg數據顯示,2010年至2022年的12年間,光伏發電度電成本由2.75元/KWh下降至0.34元/KWh,累計下降87.64%。同期,煤電成本卻從0.33元/KWh增長到0.55元/KWh。可見,光伏的度電成本相較于傳統能源已具有顯著優勢。
另外,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估算,2023年,全資模型下地面光伏電站在1800小時、1500小時、1200小時、1000小時等效利用小時數的LOCE(每度電的發電成本)分別為0.15元/kwh、0.18元/kwh、0.23元/kwh、0.27元/kwh。再加上2023年,光伏組件價格下降以及N型組件帶來的3%-8%的發電量增益,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光伏發電度電成本降至0.2元/kWh以下,展現出光伏發電在能源轉型中的巨大潛力。
過去十年,光伏產業經歷了從高成本“垃圾電”到低成本“清潔電”的華麗轉身。通過不斷的科技創新,光伏行業成功將發電成本降低至原先的十分之一,并躋身最具競爭力的綠色能源之列,且相對于傳統能源的成本優勢愈發明顯。在全面平價上網的新時代背景下,光伏發電正面臨著在不依賴補貼的情況下,持續提升發電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雙重挑戰。為應對這一挑戰,光伏企業必須不斷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以滿足市場的日益增長的需求。
當前,光伏電池技術正站在一個新的轉折點。傳統的P型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已接近其理論極限,而以TOPCon、ABC、HJT為代表的N型電池技術,正成為下一代光伏電池技術的發展重點。
此前,市場上關于光伏產能過剩論甚囂塵上,但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市場上所謂的光伏產能過剩問題,實質上是由于P型電池組件的落后產能所導致的結構性問題。與此同時,高效率和高發電量的N型電池仍然供不應求,其高效性和穩定性使得N型電池成為光伏產業的發展新趨勢。
光伏行業的周期性調整推動著落后產能的淘汰和市場優化。近年來,N型電池在光伏市場中的份額顯著提升。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從2020年至2023年,上海光伏展上發布的N型組件產品占比已從7.4%激增至90%以上,顯示出市場對N型技術的巨大熱情。
目前,多家光伏行業的領軍企業如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都在積極擴大N型電池片和組件的生產規模。數據顯示,2023年N型電池片的占比為26.57%,而到了2024年2月,這一比例已飆升至62.95%。同時,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根據企業發布的組件需求,23%為P型產品,77%為N型產品。這進一步說明了N型產品在性價比方面的明顯優勢,并推動了終端裝機意愿的不斷提升。
在隆基綠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盛機電、拉普拉斯等光伏龍頭企業的引領下,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協同合作,光伏行業正加速向“N型時代”邁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紛紛加大投入,積極擁抱新技術和先進產能,共同推動光伏產業的持續發展和繁榮。
核心設備加速N型時代的到來
在產業升級的浪潮中,光伏設備作為提升工藝水平和實現產能目標的關鍵基石,不僅吸引了資本市場的熱切關注,更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優化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其中,定位于光伏先進產能核心設備的拉普拉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拉普拉斯”或“公司”),憑借其創新能力和技術實力,獲得了知名客戶的認可。其研發生產的LPCVD設備與硼擴散設備,是N型電池生產過程中的核心關鍵設備,曾先后10余次幫助下游客戶刷新了TOPCon光伏電池片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助力行業下游客戶TOPCon、XBC等新型高效光伏電池片技術實現規模化投產和量產。
通過對這類高端設備的引入,在為光伏產業迭代升級注入發展動力的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以光伏設備為代表的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趨勢。
對于光伏產業而言,光伏設備的持續創新為產業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同時,高端裝備的運用又反哺光伏產業升級,例如通過引入自動化、智能化技術裝備,光伏廠商們生產成本大幅降低,生產效率顯著提升。可以說,光伏產業與高端裝備的深度融合,推動了光伏產業鏈的深度優化和全面升級。
在過去,國內光伏生產線上的國產設備寥寥無幾,尤其是高端設備,嚴重依賴進口,且價格昂貴。然而,隨著拉普拉斯等國內光伏設備企業的崛起,這一狀況已得到根本性改變。如今,國產設備在光伏生產線上的占比已大幅提升,實現了從依賴進口到自主創新的跨越。
作為光伏先進產能核心設備供應商,拉普拉斯匯聚了眾多海內外光伏及半導體設備行業的技術專家,強大的技術研發團隊,為公司的持續創新提供了有力保障。據招股說明書,截至2024年1月31日,拉普拉斯在中國境內擁有的已授權專利共519項,其中發明專利54項,實用新型專利 428 項,外觀設計專利 37 項。
展望未來,隨著光伏產業的迅猛發展,相關裝備制造業的市場需求將持續擴大。中國制造業將借此東風,迎來新的增長機遇。同時,政府和相關部門持續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對高端裝備研發的支持力度,也將極大推動光伏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審核編輯 黃宇
-
光伏
+關注
關注
44文章
3080瀏覽量
69241 -
ipo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16瀏覽量
32640 -
拉普拉斯
+關注
關注
0文章
35瀏覽量
967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