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晶圓廠手機晶片設計業者 ST-Ericsson去年12月新上任的執行長Didier Lamouche,在今年初透露該公司將在3月底之前宣布新戰略計劃;而近日有業界傳聞指出,該計劃可能與 ST-Ericsson 的出售有關。
針對以上引述匿名消息來源的路透社(Reuters)報導,ST-Ericsson不愿發表評論,僅重申Lamouche先前所宣布的戰略計劃三步驟;第一步,是在2011年12月到2012年2月間,重新審視ST-Ericsson的強項和弱勢,包括對目前的產品組合;接著在 2012年2月到3月,將訂定長期的戰略計劃;最后則是在4月份著手計劃之具體執行。
由意法半導體(ST)與愛立信(Ericsson)合資成立的ST-Ericsson誕生于在 2009年2月,但這三年來鉅額虧損,欠下母公司龐大債務。由于ST-Ericsson旗下的那些所謂舊有產品──也就是在公司成立前就有的產品──業績急遽衰退,多數新推出晶片與平臺在變化迅速的手機市場又尚未達到高銷售量,使得該公司一直無法損益平衡。
因為ST-Ericsson的窘境拖累母公司意法的財務表現,財務分析師紛紛提醒意法應該著手處理此狀況。路透社所引述的匿名消息來源指出,ST-Ericsson可能出售,潛在買主包括AMD、英特爾(Intel)、Nvidia與德州儀器(TI);不過該消息來源也認為,除非ST-Ericsson業績出現好轉跡象,否則出售交易可能會拖上1~2年的時間。
上述路透社報導猜測,Lamouche 即將發表的ST-Ericsson新戰略計劃,有可能包含大幅度裁員,或是將尋求應用處理器開發夥伴。該報導指出,三年來,ST-Ericsson已經虧損20億美元,主要是因為來自大客戶諾基亞(Nokia)與Sony Ericsson的營收大減七成。
ST-Ericsson如果要賣,最好賣去中國?
筆者(EETimes資深編輯Peter Clarke)認為,意法應該要說服合資夥伴愛立信賣掉ST-Ericsson,而且最后的買主很可能是某家新崛起的中國廠商;對兩家母公司來說,從一個已經失敗的合資案中抽身而出,是能在最短時間內獲利最多──或是至少停止虧損──的選擇。
ST-Ericsson在三年之間虧損近20億美元,積欠母公司債務達8億美元;而且在情況似乎尚未有好轉跡象,反而變得更糟。路透社報導指出,在去年底取代Gilles Delfassy擔任ST-Ericsson執行長的Didier Lamouche,可能會以大幅裁員的組織重整策略來削減成本,而其終極目標,就是讓ST-Ericsson的「賣相」看起來好一點。
針對傳言內容,ST-Ericsson不予置評,僅在一份聲明中強調,母公司意法與愛立信仍對這家合資公司有所承諾,特別是對意法來說,ST-Ericsson是其「多媒體融合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否透露了其實是愛立信比較想擺脫這家合資公司,巴望著意法能買下另五成股份?頗讓人玩味。
無論對ST-Ericsson或是意法來說,可躊躇的時間都不多;值得一提的是,ST-Ericsson最近一期財報指出:「我們的股東仍持續支援我們的過渡性財務需求。」--何謂「過渡」?這個「過渡」又要花多長的時間?但事實上,在意法的發展歷程中,這家成立三年的合資公司扮演著船錨的角色。
確實,ST-Ericsson幫意法扛走了不少過去留下的問題,特別是對步履蹣跚的諾基亞這家客戶之過度依賴;但是,把問題丟給由 ST-NXP Wireless (編按:2008年4月結合意法與NXP無線晶片部門所成立的一家公司)與愛立信組成的新合資公司,顯然不是個有效方法。
另一家歐洲半導體大廠英飛凌(Infineon)在幾年前將通訊業務分割,其中有線晶片事業是獨立為新公司Lantiq,無線晶片業務則是出售予英特爾。英飛凌執行長Peter Bauer在過去十年決定將公司焦點集中在并不那么光鮮亮麗、但利潤較高的晶片業務,包括電源、汽車、工業與安全等應用產品;現在看來,其決策是非常明智。
恩智浦(NXP)執行長Rick Clemmer也有類似的策略思考,試圖將公司帶離數個消費性市場,聚焦于與英飛凌類似的、高利潤的混合訊號IC市場。NXP當然也已經擺脫了無線晶片業務,在稍早前將該業務出售,與意法合資成立ST-NXP Wireless。
在此同時,意法執行長Carlo Bozotti 打算進軍數位行動多媒體領域,并試圖藉由建立在歐洲市場的地位份量來贏得這場戰爭。但也許是Bozotti運氣不佳,ST-Ericsson自誕生以來,全球經濟景氣大幅動蕩,行動裝置市場也劇烈變化。
對意法來說,是該接受這個合資公司計劃失敗,并將公司焦點集中在那些仍然表現良好、獲利不錯市場的時候了,例如該公司擅長的微機電系統(MEMS),以及汽車電子、微控制器,還有其他嵌入式應用領域。
雖然或許會有西方企業想藉由收購ST-Ericsson取得某些專利,筆者認為,來自遠東的廠商對這樁交易可能興趣更大。在傳聞的ST-Ericsson潛在買主名單中,德州儀器應該不會想重回利潤超級薄的智慧型手機市場;至于AMD或是英特爾可能有興趣,但他們應該會在旁邊觀望好一陣子,直到ST-Ericsson的重整策略顯現效果。
還有顯然也想在手機領域闖一番事業的Nvidia,不過該公司已經有自己的ARM核心Tegra系列應用處理器,并在 2011年5月以近4億美元收購基頻/無線數據機晶片供應商Icera;收購ST-Ericsson的任何東西,都有可能會削弱Nvidia先前已經付出的努力。
那么還有誰會想從ST-Ericsson身上得到些好處?或許是來自中國的某些公司,又或許是蘋果(Apple);后者曾藉由一些重新整合的過程,在行動裝置產品策略中取得自行開發晶片的能力。也許以長遠的眼光來看,被蘋果或是英特爾收購會是一個最好的結果,因為能把技術與工作機會留在西半球,但買下一家有如燙手山芋的晶片公司,并不符合蘋果的行事風格。
蘋果向來偏愛小型的新創IC設計公司,用最劃算的條件換來所需的關鍵技術;ST-Ericsson身上背負的那些包袱不會是蘋果想要的,甚至包括可拓展客戶基礎的能力。因此,把ST-Ericsson賣給像是中國電信設備大廠華為(Huawei)旗下晶片設計公司海思(HiSilicon)那樣的企業,也許會是能在最短時間內為意法與愛立信帶來最大價值的途徑。
除了海思,其他中國晶片供應商可能也會對ST-Ericsson有興趣,例如瑞芯(Rockchip)、東芯(Xincomm)、聯芯(Leadcore)、新岸線(Nufront),還有展訊(Spreadtrum);在這些公司里,分別與電信設備供應商華為、大唐(Datang)有密切關系的海思與聯芯,又是最具可能性的。另外,***的聯發科(Mediatek),也是可能對收購案有興趣的晶片設計業者。
就像大多數的晶片公司,ST-Ericsson也很關注中國市場,以及當地自有的TD-SCDMA無線通訊標準;對于中國或是***的手機晶片業者來說,ST-Ericsson可帶來應對TD-SCDMA標準的能力,以及取得其他進軍全球3G / 4G通訊市場所需專利的機會,端看交易條件怎么談。
不過,想收購ST-Ericsson,也不能低估地緣性的因素;對歐洲與西方世界來說,失去這樣一家公司是件丟臉的事,或許有關單位會為了將技術與工作機會留在西方而出手干預。但歐洲能怎么做呢?這個大陸上有許多國家面臨破產,很少有幾個是成功的;也許擁有27個成員國的歐盟會試圖讓蘋果或英特爾等大廠協助拯救ST-Ericsson。
著眼于歐洲消費性電子市場商機規模,蘋果與英特爾會很想成為優良歐盟公民;如果能取得像是蘋果這樣在行動裝置市場叱吒風云的大廠設計案,ST-Ericsson所面臨的許多問題將迎刃而解──至少在該公司又一次被淘汰出局之前。
-
意法愛立信
+關注
關注
0文章
22瀏覽量
1034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