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5 日報告,現今中國汽車芯片國產化程度尚不足10%,國家計劃未來10 年大力扶持自主研發,打破對美國進口依賴,構建獨立自主的供應鏈。
在此過程中,中國希望能彌補自身在此問題上的不足,以期提升在全球汽車產業中的地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表明,2023 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958.7 萬輛和949.5 萬輛,增幅分別為35.8%及37.9%,市占率達到31.6%,相比去年增長了5.9 個百分點。關于汽車行業電動化和智能化趨勢,誠如半導體行業分析師林子恒所言,新能源汽車所需芯片數比傳統汽車要多許多。
汽車半導體包括主控和計算類芯片、功率半導體、傳感器、存儲器等多種類型,滿足車輛各類需求。然而,該領域以國外企業為主導,比如瑞士意法半導體公司、荷蘭恩智浦半導體公司、德國英飛凌科技公司等,中國的國產化程度相對較低。據《日本經濟新聞》引用蓋世汽車數據,涉及自動駕駛等高端功能的芯片國產化率更是低于5%。
面對這些困境,我國汽車行業意識到保持供應鏈自主性的重要性。自今年1 月起,工信部印發《國家汽車芯片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計劃至2025 年制定30 項汽車芯片重點標準,并于2030 年再添70 項。其意義在于,培育自主創新環境,提升技術水平,打造安全、開放、持久的汽車芯片產業鏈。
針對外界關于中國汽車芯片國產化程度不足10%的質疑,《環球時報》記者聯系了比亞迪,比亞迪方面間接回應表示拒絕評論。近年來,諸如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比亞迪等行業頭部企業及部分汽車制造商已加強在汽車半導體領域的投入,國內已有多家半導體公司及多個車企布局其中。
林子恒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汽車半導體目前多為幾十納米的成熟制程,國內企業有能力提高市場占有率。目前用于智能駕駛的芯片正在向先進制程發展,考慮到一些國家的單邊制裁措施,中國在汽車芯片領域需要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日本經濟新聞》援引汽車專家高翔的話稱,在政府支援政策等的推動下,即使是技術難度極高的芯片,中國也有望在5至10年內實現國產替代。
-
存儲器
+關注
關注
38文章
7528瀏覽量
164194 -
功率半導體
+關注
關注
22文章
1181瀏覽量
43115 -
汽車半導體
+關注
關注
0文章
79瀏覽量
778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