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下2023年的對外貿易數據,我突然產生一個念頭,那就是從現在到未來,從產業維度看,減少對外逆差主要是減少集成電路逆差,從地區維度看,減少對外逆差主要是減少對臺灣地區的逆差。
為什么這么說呢,在海關的官網查看2023年的貿易數據,2023年中國大陸總共出口為3.38萬億美元,進口為2.5568萬億美元,也就是順差有差不多8232億美元,差不多八千億美元的順差多一點。
我國出口很少是自然資源,基本上制造業產品,而進口則已經是自然資源為主了,這就顯示了中國制造的強大競爭力,通過進口礦產和原材料再出口工業產品賺取利潤。
這八千億美元的順差主要來自哪里呢?
在以前毫無疑問美國是我們的第一大順差來源,那么在2023年還是不是這樣呢,我用海關數據查了一下,2023年對歐盟的順差有2194.8億美元,注意這個歐盟是不含英國的,我看了下對英國一個國家的順差也有578.56億美元;
2023年對美國的順差有3361.3億美元;可見這個歐美加起來順差就超過6100億美元了,而且美國依然是我國第一大順差來源地。
當然了有人會問那加拿大呢?2023年我國對加拿大貿易規模并不小,但是總體是平衡的,我國有11.7億美元的順差。
而對歐美以外其他所有國家的順差中,東南亞,印度和非洲是我國獲取順差的三大來源。
2023年我國對東南亞十國的順差為1356.3億美元,對印度為991.43億美元,對非洲順差為634.7億美元。
注意啊我國對印度的出口順差比對非洲還多,印象中我們覺得非洲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但其實2023年印度和非洲總人口差不多,都是14億人左右,而若是看經濟總量的話,印度比非洲還高一些,因為印度人均高于非洲,而且從目前情況看,印度未來增速會還會高于非洲地區。
所以印度經濟的持續發展,會帶來對全球格局的很多改變,從數字上也可以看出來,而印度目前的對華不友好,則意味著其經濟發展一邊是中國制造出口的機遇,另一邊卻又是對我國戰略安全的風險。 加強對印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東南亞,印度,非洲是我國對發展中國家的三大順差來源,那拉美,俄羅斯,中東呢?2023年我國對拉美是基本貿易平衡的,我國僅有大約10.84億美元的順差,我國一邊向拉美出口大量工業品,一邊也需要拉美的銅礦,鐵礦,大豆等各種物資。
像巴西在過去的幾年一直是我國的第二大鐵礦石進口來源國,僅次于澳大利亞,當然注意雖然我們一直說澳大利亞和巴西近乎壟斷了中國的鐵礦石進口,占比達到八成,但這里面從澳大利亞進口的鐵礦石就占了中國所有鐵礦石進口的六成,差不多三倍于從巴西進口,澳大利亞是發達國家中對我國最為重要的自然資源進口國了。
另外中國的大豆大部分是從巴西進口的,和鐵礦石類似,中國大豆進口也是主要來自兩個國家--巴西和美國,其中巴西是大頭,一個國家占了差不多七成,而美國占了兩成多。2023年頭9個月中國大豆進口總量為7780萬噸,同比提高14.4%。其中從巴西進口5487萬噸,同比提高18%;從美國進口2008萬噸,同比提高8%。
對拉美貿易大體是平衡的,而對俄羅斯也是類似的情況,2023年我國對俄羅斯貿易出現大幅增長,對俄羅斯出口按照美元計算增長了46.9%,達到1109.7億美元,但總體來看我國為逆差181.67億美元。
而對中東地區的貿易,海關官網上并沒有把中東作為一個地區單獨列出來,只是列了各個國家的數據,不知道是為什么。
海關沒有列出來,那我就自己算,我計算了對中東這幾個主要的國家沙特+阿聯酋+伊拉克+科威特+卡塔爾+巴林+埃及+黎巴嫩+約旦+阿曼。
2023年總出口為1494.25億美元,總進口為2103億美元,逆差為608.7億美元,可見從中東自然資源的進口金額還是超過了我國對中東的出口金額。
這總共3600億美元的進出口貿易,沙特+阿聯酋就占了差不多2000億美元,占了五成多接近六成。
2023年我國對沙特出口428.57億美元,進口643.7億美元,逆差有200多億美元;2023年我國對阿聯酋出口556.86億美元,進口392.9億美元,順差有100多億美元;
當然,中東還有兩個國家以色列和伊朗,不過我國和這兩個國家貿易金額都不大,2023年我國對以色列出口149.85億美元,進口83.95億美元;
2023年我國和伊朗的貿易金額更是非常低,對伊朗出口100.76億美元,進口僅為45.815億美元,合計進出口才100多億美元,想來跟伊朗長期被美國制裁有很大關系。
因此總體來說,2023年我國的出口順差大部分仍然來自歐美(歐盟+英國+美國),而對發展中國家順差三大來源是東南亞,印度,非洲,其中自然資源相對較為匱乏的東南亞和印度是我國對全球發展中國家的最大的兩個順差來源。
2023年我國對東南亞+印度+非洲三大地區順差之和有差不多3000億美元,低于對美國順差3300多億美元,但已經高于對歐盟+英國的順差之和2700多億美元,其中尤其是東南亞,隨著東南亞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對東南亞出口和順差還有較大繼續增長的潛力。
當前對東南亞的出口順差是發展中地區中最高的,因此東南亞經濟的蓬勃發展對我國是有利的。
接下來看進口逆差,上面已經說了對全球各地區的情況,對歐盟,英美,東南亞,印度,非洲我們都是較大順差,對俄羅斯,拉美則是大體平衡,對中東有個300多億美元的逆差。
這么看下來全球絕大部分地區都已經看過了,那中國大陸的逆差主要來自哪里呢?
2023年我國逆差超過200億美元的國家和地區僅有8個,其中3個來自中東,分別是阿曼(逆差274.79億美元),沙特(逆差215.13億美元)和伊拉克(211.67億美元),這個就不說了,上面已經說了對中東我們總計有六百多億美元的逆差,這個也很正常,畢竟不管是工業還是日常生活,都需要大量的油氣資源。
另外有兩個是來自拉美,2023年我國對巴西有633.14億美元逆差,是中國大陸2023年的第三大逆差來源地,這個也說了,我國大約七成大豆進口和兩成的鐵礦石進口來自巴西,另外對智利有235.34億美元逆差,我國從智利大量進口銅礦石,查詢海關網站2023年我國進口銅礦砂及其精礦總共花了601.08億美元,而智利是我國最大的銅礦進口國,不過我國對整個拉美是大體平衡的。
另外還有三個逆差來源,有一個是瑞士,注意瑞士并不是歐盟成員國,2023年我國對瑞士的逆差高達480.28億美元,是中國大陸第四大逆差來源地,這里面我國從瑞士進口最大頭是珠寶貴金屬,占了從瑞士進口的差不多七成,實際上就是大量購買瑞士的黃金作為外匯儲備。這個具備一些特殊性,畢竟儲備黃金是保證外匯安全的手段之一。
還剩兩個逆差來源了,澳大利亞是中國大陸2023年第二大逆差來源地,高達815.74億美元,這個大家都知道澳大利亞主要是向中國出口自然資源,煤炭,天然氣,鐵礦石等等,實際上連鋰礦這種東西,2023年我國從澳大利亞進口都占到了總進口的八成,這是用于手機電池,電動汽車電池的重要原料,老天爺賞飯吃,這也是澳大利亞的天賦所在。
那么誰是中國大陸2023年的最大逆差來源地了,答案就是我國的臺灣地區,2023年對其逆差高達1308.64億美元。
而且在中國大陸的前八大進口來源地中,中國大陸從其他七個都是進口自然資源為主,唯獨對臺灣地區進口的幾乎都是工業品。
實際上如果我們把觀察目標從逆差200億美元以上放寬到100億美元以上,則總共有16個國家和地區,除了前面的八個之外。
分別是俄羅斯(181.67億美元),卡塔爾(172.61億美元),馬來西亞(154.78億美元),安哥拉(147.64億美元),秘魯(134.69億美元),愛爾蘭(129.95億美元),韓國(127.64億美元),科威特(119.41億美元)。
可以看出逆差前16位中,只有臺灣地區,馬來西亞,愛爾蘭,韓國四個是工業品進口地區,這里面如果單看工業品,中國大陸對馬來西亞也是順差,因為從往年的情況看,中國大陸從馬來西亞進口盡管第一大商品是機電產品(而中國從馬來西亞進口機電產品里面第一大商品竟然是集成電路,馬來西亞有英特爾,AMD等公司的半導體封測廠,英特爾的馬來西亞封測廠就有15000名員工,因此中國大陸也從馬來西亞進口不少芯片,實際上馬來西亞是中國大陸2022年進口芯片的第三大來源地)。
但總體而言,中國大陸從馬來西亞進口超過四成是包括油氣資源在內的各種礦產品,以及石油相關制品,還有賤金屬等等。
馬來西亞是中國大陸主要的石油進口國之一,2023年上半年我國從馬來西亞進口石油高達2560萬噸,僅次于從俄羅斯,沙特,伊拉克的進口,超過了從安哥拉,卡塔爾,阿聯酋等國的進口。
再說愛爾蘭,軟件業和制藥業是愛爾蘭最大的兩個支柱產業。
2021年計算機服務出口額高達1700億歐元,僅次于美國位居全球第二,占愛爾蘭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70%,主要企業有英特爾、IBM、微軟、惠普、戴爾、蘋果、甲骨文和愛立信等,另外谷歌,Meta,LinkedIn、 Amazon、PayPal、eBay和Twitter等社交平臺巨頭在愛爾蘭投資經營。
其中,戴爾、微軟和英特爾作為愛爾蘭三大軟件出口企業,占據了該國軟件出口的大部分份額。
而在貨物出口方面,由于全球前十位的制藥公司基本都在愛爾蘭有工廠,2021年愛爾蘭藥品出口675億美元,是其第一大出口商品,占出口總額的35.5%,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愛爾蘭當年集成電路出口達111億美元,占比5.8%。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21年中國自愛進口的集成電路、藥品分別為77.6億美元、51.7億美元,占中國自愛進口總額的44.1%和29.3%,集成電路竟然是中國從愛爾蘭進口的第一大商品。
我相信2023年的中國大陸從愛爾蘭進口結構相比2021年變化不會很大,芯片和藥品仍然會是造成我國對愛爾蘭逆差的兩大商品。
還有就是韓國了,和馬來西亞,愛爾蘭一樣,韓國對中國出口的第一大商品也是芯片,主要是三星和海力士生產的NAND FLASH閃存和DRAM芯片。韓國也長期是僅次于臺灣的中國大陸第二大芯片進口來源。
根據集微網的統計,2022年我國從韓國進口芯片總額竟然高達846.2億美元,而查詢海關數據,當年我國對韓國逆差為370.457億美元,可見我國對韓國的逆差主要就是來自于芯片。2023年我國對韓國的逆差下降到127.64億美元,也是因為電子產品市場不景氣,我國對進口韓國芯片需求下降所致。
最后說下臺灣,臺灣對中國大陸出口的第一大商品也是芯片,但是我還是要說,即使考慮到芯片這個因素,臺灣地區2023年對中國大陸高達1300多億美元的順差還是太離譜了。
根據臺灣官方的統計,2022年臺灣地區對中國大陸出口里面(注意這里只是統計了臺灣直接出口到中國大陸1211.36億美元,未統計從香港轉口到大陸部分),把芯片(37.63%)+內存(memory,8.07%)+固態硬盤2.37%合計為48.07%,把其他還有晶圓之類的相關產品加進來,芯片相關產品雖然占了臺灣對中國大陸出口的一半,但仍有50%是其他產品。
我認為臺灣制造的競爭力尤其是半導體產業競爭力確實很強,但我并不認為臺灣制造的競爭力相對中國大陸能強到這個地步。
畢竟連日本2023年和中國大陸的貿易都是總體平衡的狀態(中國對日本有29.52億美元逆差),中國對德國是56.42億美元逆差,對韓國的逆差也才100多億美元,對美國更是巨額順差。
對臺灣的逆差之大不僅是獨一份,而且考慮竟然還幾乎都是工業品進口帶來的,這就是獨一無二了。
造成巨額順差的原因除了臺灣本身半導體產業競爭力強之外,還有兩個,其一是中國大陸對臺灣的善意和友好。
對臺灣進口商品總體采取不設限和優惠的態度,就以ECFA為例,對臺灣來說是收益巨大的。
臺灣獲得第一個收益是關稅減免,該協議2010年簽署以來,截止到2020年6月底,累計給臺灣出口到中國大陸的商品減稅高達64.8億美元,而臺灣方面對中國大陸進口減稅僅為6.7億美元。
換句話說,臺灣從中獲得了64.8-6.7=58.1億美元的直接收益,按1:7的匯率簡單換算達400億人民幣,這可是直接的凈利潤。
相當于每個臺灣人從中獲得1700多人民幣的紅包。
到2022年底,大陸海關統計總計對臺灣企業減免關稅達到560.6億元人民幣,約合85.2億美元。而根據臺灣地區海關統計,臺灣地區對大陸降稅產品267項,關稅減讓金額是306.1億元新臺幣,約合9.7億美元。
這一來一回就是相差接近500億人民幣的關稅減免了,到現在2024年1月估計都可能600億人民幣了。
臺灣獲得第二個收益是對大陸出口增加。
關稅減讓只是直接收益,截止2020年6月,臺灣享受ECFA關稅減讓的累計出口金額達到1004.1億美元,相比之下中國大陸出口臺灣享受ECFA優惠的累計金額僅176.8億美元。
如果沒有關稅減讓帶來的價格優勢,那無疑臺灣的出口也會減少,因為大陸進口方完全可能會采購本土或者其他進口產品,有的臺灣工廠也可能因此而遷移到大陸生產。
假設如果沒有ECFA減少20%出口,則意味著ECFA讓臺灣因此獲益累計增加了200億美元的出口。
臺灣獲得第三個收益是大陸市場開放
另外就是臺灣有超過1500家企業根據ECFA優惠政策在中國大陸提供服務,獲得中國大陸市場帶來的收入。
而對比之下中國大陸企業允許入臺服務的僅300余家。
總之,這是一份臺灣累計受益數百億人民幣甚至上千億人民幣的協議,體現了中國大陸的巨大善意。
第二點則是臺灣對進口中國大陸商品的各種嚴格限制
2022年由于佩洛西訪問臺灣等事件,中國大陸對臺灣的農產品進口施加了限制,臺灣對大陸農產品出口從從2021年的11.2億美元下降到了2022年的6.8億美元。
臺灣方面媒體就口誅筆伐,認為這是中國大陸限制臺灣進口的證據,但實際上臺灣是一直限制中國大陸農產品進口的,各種進口限制的農產品高達800多種,中國大陸對周邊的香港,日本,韓國,越南,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以及大洋彼岸的美國都每年大量出口農產品。
2022年對美國,香港和日本農產品出口都高達100億美元以上,對韓國出口也有60多億美元,對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農產品也出口也在50億美元左右。
唯獨對臺灣出口極少,臺灣甚至不在中國大陸農產品出口目的地的前十位,而臺灣屬于農產品嚴重逆差地區,高度依賴從島外進口農產品,每年農產品逆差高達一百多億美元,結果從中國大陸進口占比極低。
同樣的還有臺灣的通信網絡市場,即使是日本,韓國這樣的市場,都有大量采用華為的通信設備建網,但在臺灣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商務部2023年12月15日發布對臺貿易壁壘調查報告,根據《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相關規定,認定臺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對大陸相關產業和企業造成負面貿易影響。
調查顯示,臺灣地區對大陸相關產品長期采取貿易限制措施,且禁止進口大陸產品范圍近年來呈現擴大趨勢,截至2023年11月共對大陸2509項產品禁止進口。
比如新冠疫情期間中國大陸出口暴增的疫苗,臺灣就不準從中國大陸進口;中國大陸滿街跑的電動兩輪車,臺灣也禁止從中國大陸進口,同樣禁止進口的還有純電動和混合動力公交車;
比如中國大陸出口的拳頭產品船舶,臺灣也禁止從中國大陸進口油輪,雜貨船等等;
再比如家電產業的空調,冰箱,洗衣機等也大量限制從中國大陸進口
這個限制從2001年加入WTO開始,累積下來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想一下中國大陸會損失多少出口,我們就假設對臺灣農產品出口達到對日本,香港,美國的出口水平,一年就是超過100億美元,達到韓國,越南,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的水平一年也有五六十億美元,十年下來光是農產品出口就能多出多少,更不要說那么多工業品了。
不過幸而由于對岸自己不斷的走向臺獨,終于讓中國大陸內部的意見逐漸走向一致,對臺單方面讓利的時代在逐漸結束了,前不久12月月份商務部公告從2024年1月1日起終結了12項臺灣輸入大陸化工產品的關稅優惠就是信號,預計等***正式就任之后,隨著對岸臺獨勢力的發展,中國大陸也會隨之做出反應。
畢竟從目前的逆差情況來看,縮小對外逆差基本主要是縮小集成電路逆差,或者說就是縮小對臺貿易逆差了。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91文章
11617瀏覽量
362826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687瀏覽量
221507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53瀏覽量
53686
原文標題:從2023年進出口數據看未來幾年:半導體與臺灣
文章出處:【微信號:baixiu01,微信公眾號:制造界】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