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按下加速鍵。
1月10日消息,成立僅半年的人形機器人企業星動紀元獲得超億元天使輪融資,將主要用于具身智能和通用人形機器人研發,并持續構建公司人才和技術壁壘。
1月11日再傳消息,英偉達的合作伙伴人形機器人公司1X Technologies(以下簡稱“1X”)完成1億美元B輪融資,將利用這筆資金來支持其現有的企業客戶,并將其新的雙足類人機器人“NEO”推向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3月,1X就已宣布完成A2輪融資,共籌集到2350萬美元。
人形機器人引發資本熱
人形機器人產業浪潮正在開啟,不僅引發了一波企業融資熱,還吸引了一大批機器人概念股追捧。近期,日發精機、昊志機電、奧比中光、康斯特等上市公司紛紛透露對人形機器人市場的看法及布局情況。
日發精機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透露,公司新產品數控螺紋磨床用于新能源汽車、人形機器人上的絲桿與螺母的試磨情況良好,高效且精度符合客戶要求,獲得了客戶的認可。目前,用于絲桿螺母的端面外圓磨床已向某客戶交付,并與另一客戶簽訂了螺紋磨床合同,但訂單額均較小。
斯康特在近期的調研活動中也提到了人形機器人,并表示會關注機器人產業發展。昊志機電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也表示,公司諧波減速器、無框力矩電機和編碼器等產品可應用于人形機器人,但目前公司上述產品尚未應用于在人型機器人領域,也沒有就人形機器人簽署相關協議。
不過,在2023年12月,昊志機電曾透露與優必選聯合申報的“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已獲批籌建。3D機器視覺企業奧比中光也在投資者關系信息中指出,已與優必選達成業務合作。2023年6月,天奇股份也與優必選簽訂成立合資公司意向,計劃探索人形機器人在汽車領域方面的應用。
優必選,正是近期在業內沖上熱度的“人形機器人第一股”。據了解,自2012年成立以來,其始終專注于人形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招股說明書顯示,2020年-2023年上半年,其研發投入占總收入的比重達56.5%,成為球人形機器人有效專利數量最多的企業。
特斯拉供應商拓普集團和三花智控也于近日相繼宣布,建立機器人生產基地投資計劃,投資金額均高達50億元。的確,隨著特斯拉等重量級玩家進入,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將迎來極大放量。未來,人形機器人也有望獲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包括工業、商業、民用、特種甚至外太空等,未來全球規模可達數萬億級別。
根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判斷,樂觀情況下,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有望迎來產業化落地元年,預計2026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30億元,2030年有望突破380億元。
GGII認為,隨著人形機器人產業進入量產前夕,人形機器人高價值、高壁壘核心零部件環節將迎來發展機遇期。據高工機器人觀察,除了上述企業,還有雙環傳動、中大力德、匯川技術、同川精密、坤維科技、海伯森技術、鑫精誠傳感器等眾多機器人產業鏈企業均已駛入這一賽道。
人形機器人產業化落地“痛點”待解
雖然人形機器人是一個充滿想象的藍海市場,但產業整體還處于初級階段,仍存在落地難點。尤其是我國人形機器人起步較晚,還有多個關鍵技術難點亟待突破,同時目標場景也尚未明確,價格也相對高昂。
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所長盧瀚宸分析,不管是從技術還是應用的角度,人形機器人都還沒體現其真正的價值。因為當前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還不明確,所以談市場規模和市場空間還有點早,這一切的前提都是人形機器人能夠落地應用,潛在的市場空間至少是千億級的。
從技術層面來看,人形機器人的最大特點是柔性,也許人形機器人什么都能做,但很難做到極致。海伯森技術董事長王國安博士認為,人形機器人想要達到像人一樣的靈敏狀態,首先眼睛要看得清楚,而且視覺不止是2D,還要有3D。其次,需要有感知、觸覺,而人的視覺和觸覺神經元非常多,這就需要處理大量數據,所以算力也是人形機器人的基礎必備之一。
坤維科技深耕六維力傳感器技術20年,其六維力傳感器,可用于實時測量機器人腕部所受到的力,并實現主動力輸出控制,相當于人類的感官神經。去年6月份,坤維科技推出機器人腕部力覺傳感器——KWR63,開始逐步跨入人形機器人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人形機器人已經開始向坤維科技購買小批量KWR63系列六維力傳感器產品,應用在機器人的手腕部位。目前,還有其他人形機器人廠商正在與坤維科技進行相關合作,購買應用于腳腕、腳踝等部位的六維力傳感器。
從應用場景層面來看,由于人形機器人通用性的設計目標,對人形產品的應用設想已經非常廣泛:橫跨從家用、商用到工業的各個場景。結合當前市場、技術、供應鏈的成熟度情況,預計在未來幾年,“人形”依然會存在于場景概念機到小規模落地的商業化初級階段。
所以,企業可以把通用性當作人形產品努力的終極目標,但實現這個目標會橫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過程。某種程度來看,人形機器人產品落地的第一步一定來自某個場景聚焦,找到一個最快能實現規模化的應用場景。
從價格層面來看,人形機器人要真正落地還為時過早。據國訊芯微CTO蔣琛透露,“我們接觸到一家人形機器人客戶,由于所有配置都很高,其目前產品的商業落地價格是60萬。”
蔣琛希望,人形機器人在半年后將成本控制到30萬,五年后實現特斯拉提出的目標,將成本控制到2萬美金以內,屆時各家核心零部件企業會找到最優的組合方案。
最后,續航能力也是人形機器人落地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王國安博士認為,“現階段,機器人能量的利用率遠低于人,實現機器人長時間續航,能耗和供電至關重要。”
總的來說,當前人形機器人發展勢頭尤為強勁,隨著技術痛點克服、降本和應用場景等方面出現快速進展,未來人形機器人實現產業化落地指日可待。
審核編輯:劉清
-
編碼器
+關注
關注
45文章
3647瀏覽量
134707 -
力矩電機
+關注
關注
2文章
39瀏覽量
7696 -
人形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文章
462瀏覽量
16649 -
諧波減速器
+關注
關注
1文章
57瀏覽量
5084
原文標題:萬億級人形機器人產業落地“元年”何時來?
文章出處:【微信號:gaogongrobot,微信公眾號:高工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