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現狀概述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轉型,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如何抓住窗口,駛入數字經濟快車道,加速實現轉型成為中小企業的首要關注重點。《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分析報告(2021)》數據顯示,中小企業中79%的企業處于數字化轉型的初級階段,而大型企業超半數企業步入到了應用踐行和深度應用階段。大型企業資金、人才、技術資源豐富,具有一定的數字化轉型先發優勢,而中小企業囿于各類資源限制,整體呈現出的數字化轉型水平較低。
(一)數字化轉型意識思維。
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步就是意識形態的改變。企業數字化轉型意識包括采用數字化技術意識、數字化認證意識和數字化創新意識三個方面。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基于15000 余家中小型企業數據,編制形成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分析報告(2021)》,分析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整體態勢,從業務轉型、管理轉型、產品轉型的三重視角剖析轉型發展、成效與不足。相關統計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我國中小企業在快速實現產品和服務的業務模式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著重點主要集中在數字化技術對管理模式的創新方面,有近九成的中小企業現正處于產品與服務模式數字化轉型的初期探索階段,不足 10%的中小企業現正處于利用數字化技術實現管理模式數字化轉型的初級實踐階段,僅有不足 5%的中小企業現正處于利用數字化技術實現戰略管理與商業模式協同創新的深度應用階段。我國多數中小企業對于如何實現數字化轉型技術管理實踐意愿非常弱,對于如何實現數字化轉型的認知狹隘,很大程度上增加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如何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技術管理實踐難度。高層管理者是企業的重要決策者,其數字化變革意愿、前瞻性思維以及變革導向的心態對企業數字化轉型至關重要。如果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意愿不足,不僅會面臨數字化轉型后勁乏力,在成果轉化上也會受到負面影響。
(二)數字化人才。
數字技能人才短缺成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主要瓶頸。自 2012 年起,互聯網平臺經濟爆發式增長大幅抬高了 IT 人員的薪資水平,傳統制造業企業在待遇上缺乏競爭力。在 IT 人才看來,中小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企業中的 IT 崗位并非公司主業,職業前景不明。在新業態沖擊下,即使是位于一線城市的行業標桿企業都面臨“招工難”困境。通過市場招聘引入的 IT 人員能否與企業內部 OT 人員有效融合、深度參與企業生產經營流程的數字化改造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數字化技術專業人才大量短缺已成為制約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因素。數字經濟時代初期,我國各類企業數字化技術專業人才供不應求,企業之間對于各類數字化技術專業人才的競爭日益加劇。由于中小企業具有自主研發創新能力嚴重不足、經營規模小、缺乏市場整體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等劣勢,導致其在企業人才資源的培養和管理過程中存在諸多不足。很多中小企業在各類專業人才招聘及培養等方面,缺乏一套完整的機制,從而導致高技能的專業人才向大中型企業快速聚集,中小企業內部人才資源大量匱乏的尷尬困境越來越嚴重。
(三)數字化基礎與轉化能力。
數字技術是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技術支撐。技術因素體現了現有市場技術水平及創新能力對企業未來數字化轉型的賦能作用,是企業能否進行數字化轉型以及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所需要考慮的技術基礎,主要包括數字技術成熟度、技術轉化能力和技術迭代周期。一些學者開始認識到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技術的應用,更是一個組織變革的過程。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數字信息技術無論是從技術層面還是管理層面,都是中小企業實現有效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技術助推器,是提高中小企業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推動力。當前,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正處于數字技術轉型的初級階段,其對數字信息技術的應用僅限于企業內部,并沒有真正涉及能覆蓋中小企業的核心經營管理業務。此外,傳統中小企業采用的基礎生產設施設備老舊,缺乏配套進行數字化技術綜合轉型的信息技術配套設施,阻礙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發展。
(四)外部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體現在企業數字化轉型所面臨的外部機會和威脅力量,而驅動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外部機會主要包括政策支持與政策紅利、客戶認知與市場溢價、市場競爭以及供應鏈協同四個方面。政策支持與政策紅利反映企業數字化轉型所能依靠的政策引導與資源支持情況,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法律保障和預期導向。客戶認知與市場溢價直接衡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價值實現和價值傳導過程,客戶的異質性需求提升了數字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容量,并愿意為高品質、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及服務支付更高的溢價。市場競爭反映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驅動力量,體現了企業在行業內的位置穩定性與突破可能性。行業對于數字化的認知越清晰,通過開展數字化轉型參與市場競爭并實現業績提升的企業越多,行業的整體數字化生態的改造越深入。供應鏈協同是指企業供應鏈網絡中的各種力量在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形成的協同合力,既在資源上提供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有力支撐,又保障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收益。
二、中小企業數字化成熟度模型構建
能力成熟度模型是由卡內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研究院發布,它起源于計算機軟件行業,主要用于指導軟件開發組織不斷完善軟件的概念、量化、運行、測試以及升級等過程,使得軟件開發管理逐步從混亂的、不成熟的過程走向規范的、成熟的開發過程,因此在軟件企業的應用獲得了巨大成功。由于它構建了具有動態性和持續演進性的標準,其適用范圍逐漸擴大,應用領域也變得越來越廣闊。企業數字化同樣是為實現特定目標和能力的演進發展,不斷優化資源以達成企業轉型升級的動態過程。因此,借鑒能力成熟度模型,構建一個便利的自我評價工具,進行數字化水平評估和分析,是促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有助于企業理解和構建清晰的數字化概念,使企業了解自身數字化建設水平,從而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獲取相關的診斷建議;另一方面能夠使政府部門客觀、正確、科學地評價目前企業數字化建設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進而為政府做好頂層設計、制定政策和建立數字化標準提供客觀依據。數字化成熟度模型研究、開發與應用,將有助于企業在數字化進程中獲得具有可比性的評價結論和策略啟示,對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有著積極的作用。本文在參考、借鑒國內外相關理論文獻和實證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揚州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企業活動深入分析,系統地研究了企業數字化成熟度評估指標體系。
圖 1 企業數字化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圖
(一)數字化生態與意識。
數字化生態與意識反映了企業的頂層設計概況,為數字化轉型指明了方向。本文選取數字化資金投入、數字化業務規模、數字化戰略規劃、數字化組織建設和數字化人才制度作為評價指標。數字化資金投入反映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重視程度,投入占比越高,企業對數字化轉型越重視,數字化轉型效果越明顯。數字化業務規模反映了企業數字化的進展程度。數字化戰略規劃反映了企業高層對數字化轉型的重視程度。數字化組織在企業的地位越高,數字化的推進越明顯。數字化人才制度是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要素之一,企業數字化相關人才數與企業員工總數比反映企業數字化人才的比重,也反映了數字化轉型在人力配比上的軟實力。
(二)數字化基礎設施。
數字化基礎設施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石,選取 IT 基礎能力、系統互聯建設和安全防護體系作為數字化基礎設施的主要評價指標。IT 基礎能力涵蓋 IT 基礎通信設施水平、互聯網平臺構建能力/二次開發能力和系統計算能力。系統互聯建設涵蓋設備的數字化程度、設備的聯網程度以及系統智慧互聯程度。安全防護體系包括數字化安全建設投入力度和數字化安全維護程度。
(三)全流程數字化。
中小企業需要打破信息孤島,通過更優質、多元的數據,綜合和協調地利用分析工具與先進技術了解自身運營的各個環節,加強人機協作,推動全流程轉型,融入敏捷性和快速響應能力,打造卓越的客戶體驗,找到新的價值來源。全流程數字化主要包括研發數字化、采購物流數字化和制造流程數字化。研發數字化是企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動力,可以從研發手段數字化、創新平臺網絡化、研發管理過程數字化和產品管理數字化進行衡量。采購與物流數字化可以從供應商管理數字化程度、采購與物流過程流程化監控、物流數字化優化程度進行評價。制造流程化可以從制造過程的數字化管理、數字化制造的協調水平以及數字化生產監控進行評價等。
(四)數字化集成。
數字化集成反映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綜合能力,可以從內部供應鏈集成與外部供應鏈集成兩個方面進行評價。內部供應鏈集成主要衡量企業產品設計與制造集成程度、內部管理與制度集成和內部財務與業務的集成。外部供應鏈集成包括企業間研產供銷集成、經營管理與生產控制集成、業務與財務全流程的綜合集成。
(五)數字化效率測度。
數字化效率測度反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果,是企業數字化成效的集中體現。效益測度主要從企業成本、產品質量、用戶滿意度、產品或服務創新和企業生態系統等方面進行評估。效率測度主要從市場響應速度、研發周期效率、生產效率、管理和決策效率、信息共享效率等方面進行評估。
三、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路徑
數字化轉型的時間跨度都非常大,而不同階段的數字化轉型具有不同的任務和關注點,起步建設階段的主要任務為基礎設施建設,而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為政府行為,因此在李君等研究的基礎上,構建由“單項覆蓋、集成提升、創新突破”構成的數字化轉型階段性體系。
(一)企業層面1、戰略為先,覆蓋核心業務。
面對后疫情時代的新機遇和新挑戰,中小企業首先要解決的是發展方向和路徑問題。應當立足于自身的競爭優勢,創新數字化商業模式,明確自身轉型之路,并以企業定位與業務發展戰略為先導,基于業務構想設計數字化轉型的愿景和頂層戰略。數字化轉型不能成為空中樓閣,頂層設計與愿景一定要形成端到端的規劃藍圖和行動計劃,并需獲得全體業務部門的支持,以成熟完善的規劃與深入人心的解讀來增進集團各層級員工的參與。同時,企業還需要動態跟蹤全局及各業務線、各職能部門的數字化進程,根據不同的業務特性,制定明確的、階段性的考核評估體系,實現從戰略、管理、執行、操作到評估的閉環管控和持續優化。不同類型企業數字化切入點略顯不同,制造企業應以生產過程數字化作為切入點,物流或服務類企業應著手購買或研發數字化信息平臺,實現供應鏈全流程一體化操作和管理,打造供應鏈生態系統,提升行業擴展能力和平臺服務能力,賦能業務的不斷創新升級。
2、創新數字化轉型思維,明確數字化轉型方向。
數字化時代背景下,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創新轉型,要合理利用國家、省市數字化產業技術與創新平臺,構建中小企業未來發展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和商業模式,以逐步提高中小企業的管理創新能力和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創新能力。從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政策層面來說,相關政策明確要求中小企業的管理層應始終保有高度敏銳的國際市場經濟洞察力,及時有效地應對市場經濟環境復雜的變化,抓住行業發展先機,合理調整中小企業整體發展經營戰略。鼓勵中小企業全體員工積極參與到企業數字化轉型中,提高中小企業全體員工對未來企業數字化發展趨勢的充分認知。充分利用數字經濟發展的歷史契機,結合中小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及發展形勢,積極參與到轉型中來,推動企業連接數字化全產業鏈的轉型發展,從而達到振興經濟的目的。在數字化轉型中,企業要明確自身發展方向和路徑,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商業模式和競爭優勢,根據企業的發展理念制定發展目標和數字化戰略,組建專門的數字化建設團隊負責相關轉型設計的工作。同時,作為管理者要從整體上動態跟蹤數字化工作進程,設立不同的考核體系,實現從戰略規劃、經營管理到評價的閉環控制和持續優化,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的升級。對于制造企業來說,全流程的數字化管理是企業降本增效的主要手段。
3、構建系統數字化人才培養體系。在
大力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需要培養一批綜合型的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技術的人才。揚州中小企業應積極組織企業員工學習如何掌握數字化技術以及相關的專業技能。同時,政策上引導中小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針對性地合作,系統性地建立健全企業數字化轉型人才培養保障機制,培養一批適合中小企業自身發展需求的企業數字化技術人才,共同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技術轉型升級。加強數字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本積累,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持久內在動力。完善制造業人力資本積累頂層設計,從市場、教育、社會保障等多方面入手,切實提高制造業對人才的吸引力。對職業資格制度、職稱制度、人才評價制度、勞動保障制度進行適應性改革和調整。大力提升工程制造學科職業教育水平,暢通工程職業教育向研究型高等教育的轉換深造渠道。重視數字技能、先進制造技能等未來產業發展所需技能的開發和培養,推廣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
4、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創新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經營的打擊讓企業深刻意識到系統韌性、敏捷性、適應性和可擴展性的重要價值。2020 年,中國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 2091 億元,增速56.6%,其中公有云市場規模達 1277 億元,同比增長 85.2%,私有云市場規模達 814 億元,同比增長 26.1%。對于中國企業而言,上云不再是未來暢想與計劃,而是迫在眉睫的要務,是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通過云與多種數字技術的融合應用,賦能新產品、新業務和新模式,加速企業各個職能的全面上云,并借助多種云服務提升敏捷度和可擴展性,積極嘗試技術融合,以云促新。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優化生態集群,創造新的組織模式的過程。因此,中小企業要積極借助數字信息技術實現數據資源對經營能力的高質量提升。首先,中小企業可以專注于將產品鏈與服務模式有機結合,根據自身所在行業和產業特點整合資源,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動態管理。在我國,數字化轉型的創新應用出現了從高信息化行業向低信息化行業滲透現象。因此,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創新要突破產品的傳統定義,積極利用數字信息技術開發產品的內涵深度,從以實物為載體的基礎型產品,向以服務提升產品性能縱深的內涵型產品創新發展,實現根據用戶需求方向創造價值的數字化轉型。其次,引入新型數字化信息技術,積極利用數據資源共享功能深度了解用戶行為,利用大數據技術整合行業資源,縮短用戶與企業之間的距離,開發新的用戶需求,提高企業創新能力,以實現中小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二)政府層面1、加快城市數字化發展。
城市數字化發展為所屬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發展空間?!靶氯A三”針對中國城市發展與治理的四大關鍵領域,依據國家各部委針對各領域的政策要求,構建“城市數字化指標體系”。針對城市數字化發展指數來看,在城市服務與產業融合兩個方面評分較低,這兩項指標直接關系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進度。需要在教育、醫療、民政、營商環境推進數字化進程,改善城市服務水平。數字產業化會影響到主體產業的發展,是其他行業的市場驅動力,信息通信技術行業的發展水平對于數字產業化至關重要,是其他行業數字化的供應商。
2、配套數字化轉型相關政策。
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還是依靠地方政府的產業政策來提供支持。首先,政府應當支持并繼續加大對中小企業應用數字化技術轉型的投入,以保證在新時代背景下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根基。其次,數字經濟時代我國中小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就在于從戰略管理層面進行數字化轉型,但是中小企業受限于內外部復雜多變的因素影響,政府應該適時性的重點結合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的各種財稅補貼問題,給予中小企業一定的相關財稅補貼優惠政策,鼓勵當前中小企業積極主動投入,推進中小企業通過大力發展數字化產業服務推動經濟項目實現快速轉型,尤其是針對中小企業長期面臨的融資困難問題,政府應當根據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需求,為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融資政策保障,為中小企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助力中小企業高效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立足于企業數字化水平差距較大的實際,從完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外部環境入手,循序漸進推動企業數字化改造。各級政府既要關注少數標桿企業所展示出的智能制造場景,又要客觀認識企業建設水平多層次化并存的現實國情。在轉型過程中,政府部門既要充分提升中小企業負責人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增強企業的轉型意愿,又要提升制造業整體信息化、數字化基礎,將有限的政府資金集中到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共性技術研發等準公共服務領域,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隱性成本。在此基礎上,引導企業選擇關鍵、典型的應用場景進行數字化改造,循序漸進地推進數字化轉型。
審核編輯 黃宇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829瀏覽量
6202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