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南京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長,“智能光傳感與調控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光電技術專委會副主任,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光纖傳感分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僑聯特聘專委會委員,全國“三八”紅旗手;“江蘇省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與網絡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江蘇省僑界專家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IEEE SPS Nanjing主席,江蘇省婦聯執委,“光學學報”副主編。所主持的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先后榮獲了十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一等獎,主持了來自國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總裝、交通部、國家電網等各項基金資助30多項,發表論文380多篇,出版專著2部,申請/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國際發明專利和國防專利近200項。
玉汝于成——堅定的工科志向
張旭蘋出生于江蘇常州,原本被父母寄予厚望投身杏林的她,卻一直對自己的人生有著清晰的主張。
“我從小就喜歡動手,喜歡工科,所以高考的第一志愿堅定地填報了當時四大工學院之首的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而且還填報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工科里最時髦、最熱門的電子學科。”
張旭蘋在東南大學接連取得了電子工程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并于1995年畢業后被委任為東大無錫校區副校長。1999年,心系光學研究的張旭蘋決定辭去在校職務,回歸繼續深耕學術的科研道路。她先遠赴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進行研修,又于2000年前往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微電子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2年,正值南京大學建校100周年之際,時任校長蔣樹聲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力和較強競爭力的學科”,工科院系的建設首當其沖。
張旭蘋在實驗室
“做工學院一直是我的理想,當時我在美國的博士后合約還沒有結束,收到南大建設工科的邀請,加上閔乃本院士等前輩的支持,我思考再三決定提前回國,來南大任教。”
2002年4月,張旭蘋正式回國受聘為南京大學教授。同年10月,她牽頭申報并獲批了光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并于11月獲批成立江蘇省光通信系統與網絡工程研究中心,光電信息工程本科專業也在她的推動下于2007年正式招生。
學科成立初期只有七八位老師,師資力量與教學經驗都很緊缺。張旭蘋帶領年輕教授們挨個走訪了當時國內名列前茅的院校與著名教授,從“零”開始制定了適合南大光學工程學科的教學體系。為了保證教學體系在初期的正常運轉,她一人先后承擔了四門課的教學任務,還負責了教學實驗室的建設,直到師資力量日漸充沛,張旭蘋才逐漸退下教學和管理一線。然而工作重心回歸科研的她,仍未放棄對學生和教學的熱愛,至今仍堅持為本科生開設“走進光電世界”新生研討課。
“新生研討課最重要的作用是讓大家通過這一課堂轉變學習觀念,把以前‘要我學’的觀念轉變為‘我要學’,從要求自己‘學會’轉變為‘會學’,最終讓學生們通過對光電的熱情找到適合大學生活的學習方式。”
日常授課
如今,在學校政策的支持下,在閔乃本、祝世寧、吳培亨等院士的助力下,南京大學光學工程學科已經建設成為了由1名院士、2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位萬人計劃(科技部領軍人才)、7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9位海外優青等60多位教師組成的一級學科隊伍。張旭蘋見證了南京大學光學學科建設“從無到有”的一路甘苦,也更加堅定了她深根南大繼續發展光學工程的決心。
嚼得菜根——堅毅的工科精神
隨著海洋經濟的發展,海底通信網絡和輸電輸油管路、海上石油平臺、風力發電等也在迅速擴展。
海底設施的鋪設既造價昂貴,又費時費力,如果被海洋生態或人為隨意破壞,不僅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被切斷供給的區域也會在漫長的修復過程中陷入嚴重的癱瘓。因此,海底光纖在作為聯通中國與世界的重要通信網絡之余,也承擔了為海底能源管道、海底設備等重要海上設施提供監測保障的關鍵使命。細如毫發的光纖如何能夠在復雜的海底環境中妥善安置并發揮愈加多元復雜的功能,正是張旭蘋團隊研究的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所攻堅的課題。
自國家“十五”計劃開始,張旭蘋與團隊便積極參與到了海底光網絡的安全監測及海洋環境的研發中,這一投入就是二十余年。通過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為海上設施量身定做的“警報系統”,管理人員可以遠程實時監測設施內部及周邊狀況,對于潛在故障與危險提前做出預判,大幅提升了海底設施的運維效率,緩解了海洋事業發展的后顧之憂。
張旭蘋在海上工程現場
2008年初,罕見的冰雪災害天氣導致中國東南部地區電力系統嚴重癱瘓之后,張旭蘋帶領團隊開始了針對城市電網安全性監測的技術研究。2010年起,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初步應用于重點試點城市的地下設施監測,并于2015年正式參與到了國家“生命線工程”的安全保障工作中,陸續為北京、江蘇、河南、河北、湖北、內蒙古等多個省市城市地下網絡的運維與次生災害的預防提供了有力支撐。
因為監測對象的特殊性與監測技術的嚴謹性,張旭蘋團隊需要經常奔赴建設一線進行實地考察、檢測等實驗研究工作,往往一住就是十天半個月。惡劣海上氣候導致的物資斷供,西南煙瘴環境導致的水土不服,荒郊野外毒蟲導致的中毒生病,對于奮斗在一線的科研人員來說都是不得不面對的家常便飯。
“有些實驗地點車都開不進去,我們老師就帶著學生肩扛手挑,徒步用人力來運送設備。但是真正的工科本就是要沖在第一線的。我們也算是繼承了南大老一輩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吧,就是‘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二十年磨一劍,在張旭蘋等多位教授的共同努力下,南京大學的工科建設逐漸在業內形成口碑,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也壯大成為了行業翹楚。未來,張旭蘋團隊將繼續探索借力學科高度交叉,實現進一步智能化監測技術的路徑。
巾幗豪杰——堅韌的女性力量
2017 年,第22屆光電和通信國際會議從8個國家挑選了在光電領域取得突出貢獻最具代表性的8位女性做“Women in Photonics”(世界光電女性)專題演講,張旭蘋是被選中的唯一中國代表。2019年,作為出色的女科技工作者代表之一,張旭蘋被授予了全國三八紅旗手的榮譽。2021年她又被邀請在中國光學大會上為全國代表做“女性自強不息”的報告。
投身工科的這一路走來,張旭蘋不僅沒有受制于女性的身份,反而充分挖掘、開發了女性在科研中的優勢,在個人研究以及團隊凝聚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身為教師,張旭蘋每年積極參與學科的招生宣傳工作,鼓勵更多女學生報考高尖端科學領域;身為江蘇省婦聯執委,她也始終發聲在第一線,在婦聯等平臺多次發出關于改善女科技工作者工作與生活難題的提議,參與推動了女性科研人員國家青年基金、優青等年齡延長及其他相關政策。
張旭蘋說:“女生一定要摒棄‘女不如男’的觀念。細微的觀察能力、靈巧的動手能力、強大的承受能力、平和的情緒能力、感染的凝聚力都是做工科非常需要的特質,而女生往往在這些方面更有優勢。”“我一路走來就是一個信念,要把自己做的這一件事情徹底地做好、做透。個人的成績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對團隊、對學校、對學科、乃至對國家做出切實的貢獻。”
審核編輯 黃宇
-
監測
+關注
關注
2文章
3653瀏覽量
44666 -
分布式光纖傳感
+關注
關注
0文章
6瀏覽量
179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