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李彎彎)12月19日,日本東芝公司發布退市公告,宣布將于12月20日從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結束長達74年的上市歷史。
東芝創立于1875年,已經走過140多年的歷程。然而近二十年東芝陷入資不抵債、經營混亂等困境。今年8月8日,由私募股權基金日本產業合作伙伴(JIP)牽頭的財團向東芝發起總額約2萬億日元(約合135億美元)的要約收購。9月21日,東芝宣布,由JIP牽頭的要約收購獲得成功,超過一半的股東參與此次收購,達到將公司私有化的門檻。
作為一家曾經風靡全球的巨頭企業,東芝為何在近十多年如此快速的衰落?退市對于東芝未來的發展來說是好是壞?東芝未來又會有怎樣的發展方向?
百年電子巨頭,創下多個“日本首創”
相信不少朋友都知道東芝的手機、筆記本、電視,甚至有朋友跟筆者一樣,也曾經用過東芝的這些產品。東芝是日本制造業主要的代表企業之一,在148年的發展歷程中,東芝打造了橫跨家電、電氣、半導體、能源、基建等在內龐大商業體系。1995年,東芝就進入中國市場,中國也一度成為東芝最主要的市場之一。
東芝的業務范圍廣,在民用方面,東芝從一家以家用電器、重型電機為主體的企業轉變為包括通訊、電子在內的綜合電子電器企業。進入20世紀90年代,東芝在數字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等領域飛速發展,成功地從家電行業的巨人轉變為IT行業先鋒。在軍用方面,東芝從二戰至今依然是負責為日本生產各類坦克、機槍、導彈大炮。
東芝通過收購快速擴張,在上世紀40-50年代,東芝購買許多重型機械的制造商與工業相關的公司。2005年7月BNFL決定將西屋出售,預估售價達18億美金。這一個出售方案引起許多廠商的關注,包括東芝、奇異電器以及三菱重工。最后,東芝在2006年1月以50億美金買下西屋。這一收購在當時引起了極大關注。
東芝對于日本制造業的影響力,在于其開創了多個第一,包括第一個燈泡、第一臺洗衣機、第一臺冰箱、第一個雷達、第一臺電視機等。東芝與夏普、松下是日本“白電三巨頭”,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也成長為全球前五的半導體制造商、全球前三的醫療器械廠商。
東芝還是日本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曾發明NAND閃存芯片。在80年代東芝與NEC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家半導體制造商,自90年代開始東芝一直是世界排名前五的芯片廠。2000年,東芝半導體的銷售額繼英特爾之后,位居世界第二。2008年東芝半導體排名第三,僅次于英特爾和三星,排在德州儀器和意法之前。
東芝還研發了世界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筆記本電腦,其市場占有率連續7年保持世界第一。在1996年的世界財富500強榜單中,東芝以530億美元的營收,高居第32位,排名在索尼、本田、雀巢之前。
從“買買買”到“賣賣賣”,直到退市
然而近十多年來,東芝的境況越來越不好,曾經通過“買買買”快速成長,如今卻在通過“賣賣賣”續命。2006年東芝重金買下的美國西屋電氣核電業務,引起極大關注的同時,也為其衰落買下伏筆。2011年,9.0級地震加海嘯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泄漏,福島核電站正是由東芝建造,全球的核電站事業進入凜冬,各國紛紛叫停正在推進的核電項目。
東芝業務因此受到極大影響,為了掩蓋核電業務黑洞,東芝進行了長達8年的財務造假,這一丑聞于2015年被爆出,當時統計共有1562億日元的虛報利潤。同一時期,東芝通過西屋電氣收購了另一家美國公司的核電業務,卻因此擔上了巨額負債。
隨后的很多年,東芝都在出售不同的業務。2015年,東芝就以19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899億元)向索尼出售了其圖像傳感器業務;2016年,又向美的轉讓了主打家電業務的東芝生活電器株式會社80.1%的股權;同年,東芝集團旗下的東芝醫療系統株式會社以約合62億美元的總價格賣給了佳能。
2017年,海信電器以129億日元購下東芝所持有的主營電視機及相關周邊設備的TVS公司95%的股權;2018年,夏普以36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東芝80.1%的電腦業務股份;同年,東芝再將其在存儲器市場份額世界排名第二的閃存芯片業務以180億美元(約1251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美國貝恩資本。
過去這些年,東芝的業務出售似乎并未停止。2022年,東芝再次以大約9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其擁有的絕大部分東芝開利(TCC)股權給開利全球公司,TCC是開利和東芝的長期合資企業,也是家用和輕型商用暖通空調解決方案的全球供應商,涵蓋多聯機和熱泵產品。
到今年8月,由私募股權基金日本產業合作伙伴(JIP)牽頭的財團向東芝發起總額約2萬億日元(約合135億美元)的要約收購。9月,東芝宣布這起收購達成,超過一半的股東參與此次收購,達到將公司私有化的門檻。據悉,參與東芝私有化的投資者包括金融服務公司歐力士、公用事業公司中部電力和芯片制造商羅姆半導體。東芝這次私有化的規模達到 140 億美元。再到現在,東芝宣布從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
這樣一家曾經享譽全球的科技企業,為何在近十多年時間里如此快速地衰落?從外部因素來看,這必然與日本制造業的整體衰落脫不了干系。事實上,東芝早年間的快速成長也與日本當時制造業的蓬勃發展有關。工業革命至今,全世界產業在不斷轉移,在上個世紀,日本承接了大量制造業,不少企業乘勢而起。東芝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如今,近幾十年來,大量制造業向中國轉移,日本在這方面的優勢逐漸不明顯。傳統制造業也逐漸走向沒落。
從內部因素來看,隨著全球業務的不斷發展,東芝管理逐漸出現尾大不掉的情況。在一些核心產業出現不景氣局面的時候,內部管理層并不能及時發現并調整。最終,為了維持賬面上的繁榮,出現財務造假的情況,2015年東芝就因為虛報盈利被揭露。此后,東芝不斷卷入各種財務丑聞和會計欺詐案件中。
麥格理資本證券 (Macquarie Capital Securities) 日本研究主管達米安?通 (Damian Thong) 分析稱,東芝困境歸根結底是糟糕的戰略決策和壞運氣共同造成的。
盡管東芝確實在衰落,然而此次退市也并不意味著結束。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研究日本商業的教授烏爾里克?舍德 (Ulrike Schaede) 表示,東芝需要退出利潤率較低的業務,為自己擁有的一些先進技術制定更強有力的商業戰略。
這應該是當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眾多業務龐雜的大企業需要時刻關注的事。要想維持長期穩定發展,企業需要勇于放棄盈利水平不高的業務,將資金、人力集中投入到更具前景的方向上。過去這些年,東芝不斷出售掉一些業務,或許正好也是東芝重新聚焦的新契機。
另外,通過私有化,東芝有機會可以更加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調整公司戰略,以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發展。東芝社長島田太郎在股東大會上表示,東芝曾借驚人的技術風靡世界,他強調,希望通過歸入JIP等國內聯盟旗下,擁有穩定的股東體系,讓創新技術再次在世界上大放異彩。我們可以相信,東芝有這樣的實力。
總結
無論是對于日本還是對于全球電子科技產業,在過去一百多年的時間里,東芝所創下的價值都是不可忽視的。然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企業需要不斷抵御全球產業變化,跟上科技創新的不斷進步,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時隨著企業規模不斷壯大,企業管理也面臨更多挑戰。這個過程需要企業領導層能夠在關鍵節點持續做出正當決策。
-
東芝
+關注
關注
6文章
1404瀏覽量
12142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