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谷歌與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理工學院公布了一項研究成果,演示了量子計算機如何在8個小時內暴力破解2048位RSA加密(由Ron Rivest、Adi Shamir、Leonard Adleman提出的非對稱加密算法),而這是經典計算機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一成果成功秀了量子計算機的“肌肉”,同時也讓人們的信息安全意識警醒。在量子計算威脅下,已部署的一些傳統密碼算法暴露出諸多安全隱患,人們迫切渴求新的加密技術出現。
量子計算機vs經典計算機
計算基本單位不同。經典計算機采用的是經典比特(binary digit),只能表示0和1兩種狀態。量子計算機則使用量子比特(qubit),具有疊加、糾纏、干涉的物理特性,可在一定條件下同時存在多種狀態。因此,量子計算機比經典計算機擁有更強大的計算能力,能夠更高效地解決經典計算機無法或難以解決的問題。
發展階段不同。量子計算機的硬件和軟件極其復雜,需要高精度的物理控制和算法設計,不論是制造還是使用都存在很大的技術難度和挑戰。當前量子計算機還處于初期階段,其規模和性能比較有限,在實際應用中存在局限性。盡管量子計算機已展示出強大的計算能力,但距離通用仍有很長一段路要探索。
什么是后量子密碼學?
后量子密碼學(Post-Quantum Cryptography,PQC)是在經典計算機上定義和執行算法,研究量子計算機和經典計算機都無法破解的新密碼系統。后量子密碼學的提出是為了抵抗量子計算機的攻擊,所以又稱抗量子計算密碼學。
以公鑰密碼學為例,作為數字基礎設施的基本組成部分,后量子密碼學研究了格(一種線性無關向量的線性組合的集合)密碼學、容錯學習問題等諸多方向,期望基于這些計算難題,構建出不受量子計算機攻擊的公鑰加密系統,繼而替代現有方案。對于有長期數據安全存儲需求的行業,如交通、能源、醫療等領域的關鍵基礎設施,需要盡早完成從傳統密碼到后量子密碼的升級換代。
后量子密碼學:從理論到實踐
隨著量子技術不斷發展,后量子密碼學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廣泛研究,但產業化推廣工作仍需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在多種硬件平臺上實現后量子密碼并加速處理,同時跨平臺兼容適配,提升后量子密碼的可用性、實用性;
實現對現有后量子密碼標準算法全覆蓋,并完成現有網絡傳輸加密協議的升級;
研發后量子密碼芯片,提升能耗比、加密速度及抵抗側信道攻擊能力。
在AIoT時代,物聯網芯片資源有限,如何降低算法的資源消耗,是后量子密碼算法成功在芯片上部署的關鍵,更是后量子密碼學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RISC-V與后量子密碼學的融合
作為一種全新的指令集架構,年輕的RISC-V摒棄歷史包袱,無需擔心歷史版本的兼容問題,憑借其開放、靈活且高效的特點,或可成為推動后量子密碼學走向應用的最大助力。
2021年,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基于RISC-V開發出了一種帶有定制加速器的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專用集成電路),相比完全基于軟件解決方案的芯片,這類新芯片能夠以10倍的速度運行基于格的后量子加密算法(Kyber算法),能耗卻降低了7/8。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奧地利格拉茨技術大學合作,在僅有16KB內存可用的RISC-V平臺上,提出了一系列基于格的后量子加密算法(Saber算法)的內存優化和性能優化技術方案。
如今,負責指令集規范的RISC-V International也在積極推進后量子密碼算法的指令集擴展,究其原因是基于密碼指令集的實現比基于軟件的實現更具優勢:基于CPU硬件的實現可以提高密碼操作的性能,且硬件的實現可在應用中隱藏加密細節,減少攻擊面。
對此,奕斯偉計算高級副總裁、CTO何寧博士表示:“雖然距通用量子計算機問世仍需時日,但我們無疑正走向量子信息時代,量子計算帶來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企業與組織應合力加快推動后量子密碼技術的產業化進程。后量子密碼學消耗資源巨大,需要我們提出低成本解決方案,對于如何提升算法運行能耗比,我相信RISC-V的引入是一個合理的答案。憑借RISC-V的高效性、可擴展性、先進性,可有效降低后量子密碼芯片成本、功耗,提升性能,實現技術變革,推動產業升級,無懼量子計算攻擊帶來的挑戰。”
審核編輯:黃飛
-
計算機
+關注
關注
19文章
7604瀏覽量
89750 -
量子密碼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瀏覽量
7390 -
量子計算機
+關注
關注
4文章
535瀏覽量
26053
原文標題:技術奕談 | 后量子密碼學與RISC-V:未來安全新定義
文章出處:【微信號:奕斯偉計算,微信公眾號:奕斯偉計算】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Quantinuum“Reimei”量子計算機在RIKEN正式運行
新思科技如何應對量子計算機的威脅
借助NVIDIA超級計算機加速量子計算發展
本源超導量子計算機自主制造鏈11類產品系列之十一:中國首款搭載量子計算機真機的量子計算云平臺

本源超導量子計算機自主制造鏈11類產品系列之八:中國第一款量子計算機操作系統

本源超導量子計算機自主制造鏈11類產品系列之七:量子計算測控鏈路

本源超導量子計算機自主制造鏈11類產品系列之四:量子計算機低溫環境設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