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使用等離子體激元的新型成像技術能夠以增強的靈敏度觀察納米顆粒。休斯頓大學納米生物光子學實驗室的石偉川教授和他的同事正在研究納米材料和設備在生物醫學、能源和環境方面的應用。該小組利用等離子體技術開發了一種基于局部表面等離子體成像的新成像技術,可以檢測直徑小于25納米的粒子。
研究人員將該技術稱為PANORAMA(超近場調制等離子體納米孔徑無標記成像)。與其他基于等離子體的成像技術相比,PANORAMA利用局域化等離子體效應的局域化和倏逝波特性實現了非常高的空間和垂直分辨率。該技術還使用普通亮場照明來產生更大的信號強度,可用于在毫米曝光時間內對納米顆粒進行快速成像。
實驗裝置使用帶有ProEM 1024 EMCCD相機的倒置顯微鏡進行檢測,其中20 nm寬的帶通濾波器被放置在位于樣品和相機之間的4f光學系統的傅立葉平面中。由于局部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濾波器被選擇在消光的紅色一側。
通過平均尺寸為360nm、厚度為50nm的Au納米盤陣列照射樣品。如果感興趣的物體進入磁盤陣列的近場范圍,折射率的變化會導致消光紅移,并增加可以在相機上檢測到的光透射。
該小組證明,該技術可用于將聚苯乙烯納米顆粒的尺寸與低于25納米的尺寸進行比較,并測量接近表面的顆粒的動力學。由于明亮的照明,即使在毫秒范圍內的短曝光時間內也能實現良好的信噪比。此外,由于沒有使用熒光標記,該技術不會受到導致漂白或低發射的影響。
未來,該技術可以與表面功能化方法相結合,在生物醫學傳感和成像應用中研究納米顆粒、囊泡和病毒。
審核編輯 黃宇
-
等離子體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6瀏覽量
14251 -
成像
+關注
關注
2文章
243瀏覽量
3051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