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日本政府在反對聲中正式啟動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引發全球擔憂。按計劃,東京電力公司將連續17天每天排放約460噸核污染水并逐漸增加排放量。
借助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對其進行監管,或許是一個最優解決方案。
三大技術支撐科學監測
核輻射污染事故發生后,福島地區一度不允許操作人員進入拆除、消毒,未來長時間的排放期也將存在著各類隱患。在此情況下,借助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對其進行監管,或許是一個最優方案。
物聯網可對核污染嚴重的生態環境進行環境詳查和動態監測,對土地資源、海洋資源、生物多樣性等信息及時做出監測和預警。其中,最重要的三類技術為:1、智能傳感;2、無線通信;3、云計算。
硬件設備精準測量
據央視財經8月26日報道,日本啟動核污染水排海導致核輻射檢測儀在線上平臺銷售火爆,“核輻射檢測儀”詞條中的數據顯示,該產品“本周增速”232%,很多商家都已經沒有現貨。
相較于一般的環境監測儀,核輻射檢測儀的芯片與傳感器往往面對的環境要更復雜且“兇險”,因此對性能的要求也更高。
輻射檢測儀的處理器并不需要很高的算力,因此低功耗、高穩定性的MCU是最優選。早在福島地震發生當年,利爾達就和華北某客戶達成合作,為其核輻射監測儀提供mcu+信號鏈+模擬電源的全套元器件及產品解決方案。其中采用的MCU具有強勁的算力,豐富的外設接口以及優秀的低功耗性能,可充分滿足防輻射設備、手持式輻射檢測設備主控MCU的性能要求。
無線通信高效傳輸
數據傳輸是核輻射監測部署中一個重要的環節。
傳統的數據傳輸方式主要采用有線方式,但其受限于線路布設的范圍和傳輸速度,無法滿足大范圍監測的需求。在福島區域復雜的地理和環境因素影響下,借助Cat.1、NB-IoT、LoRa、藍牙、Wi-Fi、ZigBee等無線通信技術應成為核輻射監測信息傳輸的首選。
利爾達可提供NB-IoT模組MB26S和NB81、Cat.1模組NT26E、BLE模組E95/92、Lora模組F系列標準模組等,在低功耗的狀態下突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把監測數據實時傳輸到數據中心,最大限度保障環境信息的客觀性和真實性,高效實現遠程監測和數據分析。
隨著5G商用落地,其所具備的高帶寬、低時延和大連接的特點,也將進一步促進生態環境領域監測技術的進步與應用范圍擴大的。以利爾達5G工業網關TE820為例,它支持標準工業協議轉換,具備設備接入和擴展能力;搭載2.3Tops AI算力,支持應用層智能算法開發,可實現邊緣計算預處理,分擔云端計算資源;具備千兆LAN、RS232、RS485工業串口、數字I/O口、CAN口等多種工業接口,滿足不同設備接入需求;-40~75℃工作溫度范圍及9-40V供壓范圍,無懼環境變化干擾;雙SIM卡配置,可同時滿足不同運營商網絡接入,保證通訊穩定;最大256G TF卡擴展,保障數據存儲安全,在監測時可上傳數據到云平臺并進行高處理。
借助無線通信技術建立起環境監測、污染源監控、生態保護和核安全與輻射環境安全等信息系統,將有利于實時傳輸大量準確數據到云計算平臺,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為環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學決策支持。
云平臺智能分析
如果說,各類傳感儀和通信模組是核輻射監測儀硬件的核心,那么云計算就是軟件中最關鍵的技術了。核輻射監測過程中采集的數據需及時經過DTU等傳輸到云平臺中處理,從而完成監控、告警、預測性維護及分析等功能。
利爾達物聯網基礎服務云平臺可提供定制化服務,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全面監測和評估核污水的輻射情況、處理效果和環境影響等,實現對核污水數據的集中存儲和分析,提高數據的利用率和效益。
優 勢
功能完備
1、實時監測:可實時采集和監測核污水參數的數據,幫助操作人員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和問題,以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和處理。
2、數據存儲:可建立數據庫,有助于長期對核污水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比較,了解其季節性和年際變化,支持科學研究和決策制定。
3、可視化面板:以靜態或動態的圖形、圖表等方式傳達大量信息,使決策者能夠直觀地進行分析并一目了然地得出結論。
4、報警&預警:當核污水參數變化異常時,可發出報警信號,及時提醒工作人員采取緊急措施。預警功能可通過監測數據的趨勢和模型分析,提前發現潛在的問題和趨勢,為預防和調整提供依據.
5、數據分析&報告:可通過對監測數據的統計分析和趨勢分析,評估核污水輻射狀況,判斷其變化趨勢,為海洋環境管理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監測數據、分析結果和建議措施可匯總成報告,用于向相關部門、利益相關者和公眾溝通。
-
通信
+關注
關注
18文章
6069瀏覽量
136323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3文章
44915瀏覽量
376172 -
監測
+關注
關注
2文章
3653瀏覽量
4468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