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室大棚的管理過程中,需要占用大量人力來進行開窗通風、水肥施加、關窗增溫等操作,以確保室內環境處于適宜作物生長的狀態下。中大型的種植園區,則需要雇傭一部分人力來管理大棚,且人工實際操作要想控制的精準有一定難度,不但耗時間費人力,精確度也有限。若能利用現代化技術代替重復性操作,在管理方面也能節省人力、提升管理效率。
智慧農業溫室環境監控方案,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集成軟件、智能控制、物聯網、3S、無線通信等技術,基于物聯網云平臺,通過感知設備、智能控制終端、智能控制柜等硬件設備,綜合應用組成一套針對溫室大棚環境的智能監測、管理系統。具備在線監測、智能控制、遠程報警、用戶管理、集中監控、邏輯控制、數據管理等功能,控制溫室濕簾風機、噴淋灌溉等設備遠行,扭轉以人工經驗為主的管理模式,精細化管理,為作物的高產、生態、安全創造條件,幫助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實現大棚環境管理的信息化、標準化、數字化。
方案作用:
1、環境實時監測
通過安裝在大棚內的各種傳感器設備,采集環境與種植信息,采集頻率可設置1-5分鐘一次,采集參數主要有空氣溫濕度、土壤水分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等,可接入網絡攝像頭獲取的是監控視頻,多元化監測溫室大棚。
2、設備聯動
支持設備聯動控制功能,可聯動控制內外遮陽系統、頂窗側窗、補光燈、通風機、水肥灌溉系統等設備,接入到系統中,聯動開關。
3、智能控制
系統可采用手動、自動、遠程三種控制方式,其中手動控制的優先級最高。三者之間可相互切換,即時生效無時差。
①手動控制:在智能控制柜上進行,點擊對應設備的按鈕;
②自動控制:在云平臺上進行,需預先設定好大棚管理規則,比如1、每天09:00定時卷起薄膜,晚上18:00定時放下卷膜;2、當室溫高于35℃且低于38℃時,自動開啟通風機、開窗系統等進行降溫操作;當降溫到35℃-25℃時,自動關閉通風設備;高于38℃或低于25℃時,系統自動推送報警信息,提示溫控系統異常,設置諸如此類的邏輯管理規則,由云平臺自主運行;
③遠程控制:登錄云平臺進行操作,點擊界面上需要開關設備的對應圖標,通過無線網絡傳輸命令,經智能控制柜來執行;
4、自主示警
根據預設的管理規則、報警閾值、聯動設備異常等進行報警,報警方式可選用本地聲光、云平臺消息、APP消息、微信公眾號信息推送、管理者手機語音/短信息等方式,多途徑示警,避免漏接漏報。
5、集中管理
云平臺支持集中監控、動態編輯、電子地圖等功能,可在云平臺上組態大棚場景,動態查看實時數據。同時配合GIS電子地圖、集中監控功能,園區內的多座大棚均可接入到云平臺上進行統一管理,利用電子地圖來回切換查看各大棚的實況數據,進行批量化管理。
6、用戶管理
針對園區大棚數量多、員工人數多、職責不同的現狀,云平臺支持添加不限數量的管理用戶,并對賬號進行分組授權,可對系統擁有管理、編輯、操作、只讀等權限,對系統擁有各類型的管理權限。
7、數據管理
系統自動存儲歷史數據,包括環境監測數據、報警信息等,支持數據分析統計、查詢、導出等,輔助決策,實現科學化種植和精細化管理。
應用優勢:
1.實時方案、在線報表、智能分析,實現園區數據的透明,便捷管理決策;
2.樹立完善、標準、準確、協同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在提升大棚管理效率的同時,降低園區的人力支出;
3.出產功率的精細化剖析,可細化到每個栽培、種植基地,每個出產、生長階段,盡可能提升作物品質,獲取更高經濟效益;
4.打通農場到餐桌全產業鏈事務流,完成集財政、收購、出售、出產、庫存等許多事務單元的精細化管控。
智慧農業溫室環境監控方案的應用,旨在優化、提升溫室大棚的管理,實現農業管理的智能化,向更完備的信息化基礎支撐、更透徹的農業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數據資源、更廣泛的互聯互通的智慧農業,前進!
審核編輯 黃宇
-
監測
+關注
關注
2文章
3653瀏覽量
44665 -
環境監控
+關注
關注
0文章
53瀏覽量
8429 -
智慧農業
+關注
關注
4文章
789瀏覽量
1989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