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經濟周期疊加技術周期,ESG價值面臨考驗。
戶外持續不斷的高溫提醒著我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而代表著人類自救決心的ESG發展卻走到了十字路口。
在美國,超過一半的州掀起了反ESG投資的聲浪,石油重鎮德克薩斯州政府為了保護本地化石燃料行業的利益,不惜通過法案限制ESG投資。ESG被政治化為“覺醒資本主義”(woke capitalism),讓“資本向善”的價值觀遭遇巨大沖擊。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ESG發展駛入了快車道,金融行業、央國企和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要求提升,國內綠色債券發行規模創歷史新高,ESG逐漸從概念到落地生根。
事實上,自2020年成為ESG元年以來,ESG從備受追捧到質疑不斷,背后折射的不僅有國家間對利益集團的不同態度,更有企業和投資機構對ESG的誤解,即從開始簡單地將ESG視為吸引投資、改善企業形象的“靈丹妙藥”,到質疑ESG是吃力不討好的“面子工程”。
進入2023年,疊加全球經濟下行周期和以AI為代表的新技術周期,擺在企業面前的難題顯著增加。活下去、活得好都難,還要all-in ESG嗎?
我們不妨從第一性原理出發,拋開“長期主義”這些抽象的概念,從本質出發,如果不重視ESG,對企業會有哪些負面影響?ESG能否為企業創造價值?如果能,又是怎么創造的?
只有厘清這些問題,關于ESG的謎團才能有清晰的答案。
許多公關危機本質是企業ESG管理危機
對企業來說,對“ESG暴雷”聞所未聞,但如果把它換成“公關事故”,一下子就能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不過,企業出現“公關事故”,背后的原因僅僅是公關和市場部的工作失職嗎?
以不久前出事的國泰航空為例,從表面上看,是員工言行不當引發的一次公關危機,但深挖一下,其實是與ESG綁定的“灰犀牛”式社會議題危機。
在國泰航空輿情爆發前,根據中國民航局每月發布的公共航空運輸旅客服務投訴情況的通報,國泰航空光在2022年就有6個月名列境外航司投訴量榜首,但其從未作出任何行動加以改善,直到輿情爆發,才象征性開除了涉事員工,并做出一些承諾。
這種漠視消費者權益的態度,恰好犯了企業ESG實踐的大忌。
在ESG理念中,每一個社會議題的背后都有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和群體。這些團體有能力通過各種方式對品牌造成長期的影響,所以公司必須像對待股東或監管機構一樣,在制定公司的規劃和決策時對社會議題予以嚴肅的考慮和對待。
“消費者”作為利益相關方,就屬于ESG實質議題中的S(社會)方,當然,細究起來,還有企業忽視DEI(多元、平等、包容)的問題。如果能夠常年在公司內部倡導一種尊重多元文化的包容氛圍,想必也不會出現國泰航空這樣的輿情危機,致其股價蒸發460億港幣,經營業績不斷下滑。
其實國泰航空事件只是一個縮影,近年來輿論場上頻繁發生的品牌暴雷案例,歸根結底是許多企業長久以來忽視ESG理念,或者對E(環保)議題之外的主題漠不關心。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企業ESG明顯有問題的,會給品牌價值帶來直接的負向效益——市值暴跌,股價腰斬。畢竟對消費者和投資人來說,ESG涉及到企業的底層價值觀和能力,一旦出問題,很難相信這是一個健康的企業。
既然如此,如果做好ESG,為企業又能帶來哪些價值呢?
事實上,企業對ESG投入至少會在以下三個方面發揮作用,進而改善企業的利潤。
首先在消費層面,ESG能為企業帶來品牌溢價,ESG形象好的企業產品在市場上更受歡迎。比如在河南水災中積極捐款的鴻星爾克,火上熱搜后收獲了一波好感的同時,直接拉動銷售額暴漲,一躍成為國民心中的良心品牌。
其次,根據社會影響假說,公司ESG做得好,能吸引更優質的人才,顯著提高員工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進而提升公司的創新力和發展韌性。ESG議題中非常關鍵的一項子議題就是員工福利和人才培養機制,拿海底撈來說,只有公司首先對員工好,員工才能夠為消費者量身定制做好服務,而海底撈的服務恰恰是其核心競爭力。
最后,ESG做的好,更容易得到來自政府和監管機構的政策支持。以環保為例,在信貸政策的傾斜上,各地會有綠色債券等工具,用來支持環保做得好的企業。這類綠色債券的利息成本比傳統債券要低0.15~0.2%。另一方面,企業還能直接獲得政策性收入。比如新能源車、光伏等,在發展早期獲得補貼,或者稅收減免。減碳領先的企業還可以通過碳排放權交易機制,賺取額外收益。
客觀來說,ESG投資確實需要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做出一定的投入和改進,這毫無疑問會增加企業的成本。但只要成功越過山丘,ESG所帶來的正向效益就會開始體現。
圖表:ESG投入對企業收益影響的“S型曲線”
根據中金公司的研究結果,在ESG建設初期,投入會導致企業短期內成本上升。隨著時間的推移到轉折點pt_0,ESG投入對企業收入的正效應開始顯現,并且在臨界點pt_1,ESG投入對企業收入的影響由負轉正,逐漸形成正向反饋。
從這個層面來看,ESG幾乎可以簡單粗暴理解為企業市值。馬斯克有句話說的是對的,ESG是魔鬼。如果再不重視這個魔鬼,企業遲早要付出更大的代價,錯失更多發展的機遇。
除了發報告,企業還要怎么做ESG
既然ESG實踐能夠成為企業自我迭代、打造全新競爭優勢的捷徑,那么企業到底該如何做好ESG呢?
雖然每個企業的自身情況都不同,對應的利益相關方訴求也各有側重,ESG實踐也不存在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公式。但總體來說,以下3個方向是當下企業做ESG的必經之路,那就是:與業務結合、與數字化智能化結合、與本土議題結合。
首先,ESG要與業務結合。現在許多企業有個思想誤區,以為ESG是獨立于公司運營和業務發展之外的全新職能,主要任務就是寫ESG報告,這實際上忽視提升ESG的本質——要在業務中去踐行ESG的標準和要求,讓企業的外部價值與內部價值真正融合。也只有與業務真正融合,ESG才能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ESG要與數字化、智能化結合。數字化、智能化重塑了許多企業的運營模式,對于提高企業ESG管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質量極為關鍵。企業無論規模大小,涉及到的ESG不同維度關鍵指標數據多樣且龐雜,只有數智化技術才能把這些數據納入ESG績效管理。
最后,ESG還要與本土議題結合。ESG本質是要滿足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期待,并不僅是遵循冷冰冰的信披標準。在踐行ESG過程中,企業要識別不同市場上備受關注的本土議題,加大投入,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與本土實踐充分結合,只有這樣才能讓ESG理念真正落地生根。
在這三方面具有樣本意義的,是聯想集團。
聯想在去年12月成功拿下全球最大指數MSCI ESG評級AAA,成為中國內地唯二兩家拿下MSCI全球最高ESG評級的公司。復盤過去17年ESG實踐,可以提煉為幾大關鍵詞:內生融合、智能驅動、全球本土化。
何謂“內生融合”?以聯想一臺電腦為例,聯想ESG理念貫徹在從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包裝、物流運輸,一直到產品能效、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等全生命周期中。
從產品研發階段,聯想就會充分考慮到有特殊需求人群,比如,聯想自然語言團隊已推出針對聽障伙伴的“聯想語音助手”和“聯想智能會議助手”免費使用項目,為聽障用戶提供免費的實時字幕和相關輔助性功能和服務。
在產品設計階段,聯想會從減少碳排放角度出發,盡可能多的導入再生塑料等(而非新生塑料)環保材料,如聯想ThinkStation P3臺式機面板采用95%的回收塑料,回收比例行業領先。
在生產制造階段,聯想自主研發的智能排產系統,實現對不同訂單情況進行生產調度的調整,減少了生產線的閑置,每年可以節省2700兆瓦的電力,同時減少2000多噸二氧化碳的排放;此外,聯想在包裝中使用趨海塑料(OBP)、回收金屬等綠色材料,在包裝中使用竹纖維等可降解材料;推出長充放電循環電池,相比于業界普遍800次循環,可支持約1200次充放電循環等,最大限度降低自身產品對環境的影響。
這就是聯想的「內生融合」,即把ESG真正融入企業戰略和業務實踐。
在數字化、智能化這方面,早從2017年開始,聯想就進入了將數字化、智能化與業務實踐相互融合的「智能驅動」階段。目前,聯想在深圳的南方基地的廠房、樓宇、辦公區正在聯想智慧園區3D可視化低碳園區管理平臺的高效支持之下有序運轉,大屏幕上一排排儀表盤背后代表的不同維度環境數據、能源消耗情況等被快速捕捉并進行處理、存儲和分析……數據顯示,在這套智能化系統的支持下整個園區實現了綠色化有效管理,綜合能耗預計下降10%-30%。
聯想企業級ESG數字化管理平臺Le Green
低碳園區管理平臺只是聯想智能驅動ESG的縮影。針對遍布全球各地超過2000家供應鏈企業,聯想還搭建了針對供應鏈ESG管理的數字化平臺,該平臺通過集中的ESG數據管理門戶,端到端集中化管理多樣且分散的ESG相關數據,實現ESG閉環管理,提升ESG的工作效率和績效表現,提供數據驅動的ESG相關決策能力,并通過數據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降低ESG相關潛在風險。(聯想供應鏈ESG實踐具體可參見《從聯想集團“凈零”突圍之路,看龍頭企業應有之作為》)
在全球化本地化方面,聯想集團秉承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依托“新IT“技術創新能力和解決方案,在科技賦能鄉村人才振興、產業振興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作為中國科技龍頭企業,聯想集團致力于用技術、產品及相關資源,賦能鄉村建設人才、助力鄉村教育。據不完全統計,聯想集團超過一半的公益項目與教育相關,先后在云南、四川、甘肅等地捐贈了百余間智慧教室,惠及師生1.5萬人,僅在2019年-2021年,在教育公益捐贈累計金額超1.4522億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而實體經濟也是聯想集團長期扎根的方向。聯想作為供應鏈“鏈主”企業,一直在積極踐行“頭雁”責任,發揮自身在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方面的技術和資源優勢,幫助好、服務好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壯大,支持更多的中小企業成為“隱形冠軍”和“配套專家”,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發展的局面。
從立訊精密和聯想集團的合作經歷中,我們可窺見一斑。作為廣東省精密制造單項冠軍企業,立訊精密的成長與聯想集團的陪伴和幫助息息相關。立訊精密成立于1997年,聯想集團2004年便與其開展合作,在企業初創期給予了強大的外部助力。兩者從簡單的產品合作起步,逐步拓展到全產業鏈合作,領域由PC延伸到選件、服務器、手機等,產品類型日益多元。2004年至2022年,兩者合作營收平均每年約14億元。在聯想集團的支持及陪伴下,立訊精密快速發展,并于2010年在深圳上市,近10年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達50%,2021年首次實現突破年度千億營收的業績。
作為國內最早踐行ESG的企業,聯想用自身的實踐證明了ESG的投入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更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助推器。
標桿企業輸出全套ESG方案,助力社會可持續發展
雖然從2020年開始,中國ESG發展就開始提速。但從目前中國企業ESG報告披露數量以及評級來看,仍存在一些共性問題,比如ESG報告定性內容多,關鍵指標缺乏數據支撐;企業缺乏明確的ESG戰略與ESG目標,ESG實踐仍停留于口號與承諾等等。
這背后主要原因是企業既欠缺對自身所處行業ESG關鍵議題的了解,又缺乏合適的工具和方法論來提升自身的ESG能力。而隨著中國ESG發展進入深水區,比如減少碳排放問題,許多企業原本對于自身運營碳排放管理就缺乏自信,現在卻被推動著去關注供應鏈上下游的碳排放(也即范圍3碳排放),遠超出其實際碳排放管理能力。
如何高效解決這塊難題?最優解莫過于讓國內標桿企業輸出自己的先進經驗、可復用方案,以及數字工具,供他們“抄作業”。
在這方面,聯想再一次走在了前列。這也是聯想提煉ESG發展模式后,探索出的新方向,即所謂“外化賦能”,當企業自身的ESG實踐積累足夠豐富之后,就可以為其他企業客戶提供ESG智能解決方案。
目前,聯想正將自身的ESG實踐經驗沉淀為ESG服務與解決方案,覆蓋智能制造、智能樓宇、智慧城市、綠色供應鏈、低碳園區等領域,其中推動各行各業客戶實現凈零轉型為主要發力方向。
一方面,聯想從低碳產品采購、提升能源效率及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等三個方面助力客戶減少碳足跡。具體而言,聯想集團通過提高產品能效,降低數據中心能耗等形式,減少客戶范圍2排放。
另一方面,聯想對外輸出行業ESG服務解決方案,通過智能化轉型,提質增效,助力企業節能減排,目前已經在汽車制造、石油石化、能源電力等行業深入應用,賦能國內300多家領軍工業企業。
此外,聯想集團發揮行業影響力,積極構建跨行業凈零生態圈。例如,聯想集團參與制定和起草首個電子信息制造業綠色供應鏈國家級標準《電子信息制造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規范》,以及《零碳工廠評價通用規范》團體標準。近期,聯想集團聯名簽署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發起的《邁向零碳供應鏈倡議》,以發起人身份加入中國ESG聯盟,釋放更大影響力。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事實上,聯想借助數字化、智能化的手段,輸出完整的減碳方案給各行各業去使用,發揮的作用是十倍于自身減排所能達到的效果,也即綠色效益的10倍放大。
從整體來看,從供應鏈傳導,到構建減碳生態圈,聯想提供的這套中國方案,最終,將加速整個產業、整個社會ESG實踐的推進,將創造更美好、更公平、更可持續的未來。
結語
一方面,中國絕大多數企業都需要對ESG刷新一次認知。
ESG不是面子工程,ESG更不是成本中心,而是價值創造中心。
那些率先將ESG理念融入具體業務實踐中,引入數字化工具,踐行龍頭企業的方法論和標化方案的企業,已經開啟了新的商業增長第二曲線。
另一方面,我們必須認識到,ESG要解決的問題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遙遠,氣候危機已經開始,北京和全球性的高溫只是一次預演,讓我們提前感受一下全球升溫1.5℃后會有哪些后果。如果我們再不采取積極行動,氣候災難就或將無法挽回,我們只能被迫去適應升溫后更脆弱的世界。
因此,在觸手可及的未來,我們期待有更多機構和個人投身ESG浪潮,而非僅關注短期回報或者是執著于理論的分歧。不僅是上市公司,而是所有企業,能主動通過ESG實踐去帶動全產業鏈甚至全社會共同努力,來實現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和諧統一,讓我們的下一代仍能“遙望星空、看見青山、聞到花香”。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490瀏覽量
269899 -
ESG
+關注
關注
0文章
181瀏覽量
12592 -
立訊精密
+關注
關注
5文章
156瀏覽量
12988
原文標題:泡沫還是機遇?ESG給企業到底能帶來什么?
文章出處:【微信號:alpworks,微信公眾號:阿爾法工場研究院】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