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Cap在“降本、小尺寸、低功耗”的呼聲中逐漸成為后5G時代的寵兒,隨著相關技術的成熟,RedCap如何進一步商用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RedCap的發展,離不開運營商、芯片廠商、終端廠商、模組廠商等產業關鍵節點的通力合作。那RedCap離正式商用還有多遠?今天,我們就從產品技術能力、終端市場應用、通信發展變革來共同探討RedCap規?;逃眠M程。
RedCap發展周期將有多長?
蜂窩通信技術從1G時代發展到5G時代,我們對通信的認知也在這個技術演進的過程中不斷豐富。1990年,2G GSM第一期規范正式確定,系統試運行。1993年,GSM的網絡真正開始覆蓋泛歐及澳大利亞等地區。2023年,2G網絡的成熟商用已經過了30年,至今依然在全球很多地區的物聯網領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所有的技術都有自身的生命周期,隨著4G、5G的網絡發展,全球越來越多的運營商制定了2G退網規劃。參考過往通信技術的生命周期,下一個30年,5G RedCap將是一個新周期。
為了能更高效地利用頻譜資源,新一代通信技術成熟應用后,前幾代通信技術會陸續退出時代的舞臺。未來,包括Cat.1在內的4G也會面臨“退網潮”,為了更長遠的發展,輕量化的5G RedCap可以覆蓋原本由LTE Cat.1、LTE Cat.4所支持的需求。在成本上,據IMT-2020(5G)推進組介紹, RedCap模組的成本預計會比eMBB低5倍,前者規模商用后的價格與LTE Cat.4相當。所以RedCap要成功替代Cat.1、Cat.4的道路需要歸結于兩項重要的市場需求:一是5G降本帶來的規?;瘧脠鼍?,二是4G終端的迭代遷移。當然這些都需要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運營商對于5G RedCap的建設和完善。
目前,國內和海外運營商對于RedCap網絡迭代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劃,2023年大量的試點會在國內各省市先行落地。在國內,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以及中國電信通過現網功能驗證、端到端業務試點、白皮書撰寫等方式推動RedCap商用進程。廣和通與各大運營商在RedCap上均有緊密合作,參加中國聯通發起的5G RedCap產業倡議與白皮書制定,參與中國移動RedCap相關工作組與產業聯盟。未來,RedCap在國內將在工業互聯領域率先起量。
面對廣闊的全球物聯網市場,RedCap融合FWA已成為規?;逃玫钠鯔C。以北美運營商為例,目前正處于4G FWA切換至5G FWA的時間窗口,RedCap的應用將加速這一趨勢的發展。適用于家庭、辦公聯網的FWA較工業互聯終端速率需求更低;另一方面,RedCap同時具備5G特性,較4G LTE性能更強?;赗edCap的FWA能以更低成本使得區域內采用傳統有線或Wi-Fi等設備實現無線寬帶連接。
RedCap技術發展還有多遠?
RedCap作為輕量化5G技術,對終端設備的技術應用可以歸結為“變與不變”?!白儭钡氖切袠I對5G應用的需求越來越關注“降本”,RedCap對帶寬、天線數量、基帶&射頻的簡化都意味著能夠以更低的成本享受5G網絡帶來的便利。同時,RedCap能幫助大部分中低速物聯網終端順利迭代至5G?!安蛔儭钡氖?,RedCap對5G特性的完美繼承,包括低時延、高可靠性、5G網絡切片、5G LAN等。
從技術導入產品上看,LTE Cat.4的帶寬為20 MHz,RedCap不僅能在功能上替代LTE Cat.4,而且還發揮了許多5G新特性。在Rel-18標準凍結之后,RedCap的帶寬可降至5 MHz,將替代LTE Cat.1。但這一替代仍需技術沉淀的時間,需要在帶寬、天線數量以及射頻設計上進行相關突破。這同時也需要產業鏈上下游的技術協作。
RedCap規?;逃眠€有多久?
“RedCap有多好?用了才知道”。通過對RedCap技術特性、終端需求的深入研究,廣和通關注RedCap在FWA、智能電網、智慧安防、可穿戴XR等行業的應用。針對以上領域的終端應用需求,廣和通已推出了相應解決方案,如基于RedCap模組FG131&FG132的FWA解決方案,同時不斷探索符合智能電網對毫秒級時延需求的電力解決方案以及適配高清視頻上行傳輸速率的IPC、無人巡檢方案。廣和通RedCap產品解決方案幫助客戶終端實現更高集成度與更低功耗,節省開發成本。
以廣和通為代表的模組廠商關注端側需求與模組應用的連接,針對性地推出適用于RedCap應用終端的整體解決方案,推動5G物聯網規?;?。除了以上場景外,未來RedCap還可應用于車載終端、工業傳感器、醫療監控設備等。雖然目前RedCap仍不足成熟,但2023年是RedCap元年,2025年將得到更大規模的商用。
-
通信
+關注
關注
18文章
6069瀏覽量
136298 -
終端
+關注
關注
1文章
1152瀏覽量
29975 -
RedCap
+關注
關注
0文章
269瀏覽量
183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