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產品,近年來備受追捧。比如饅頭,成了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歐包,有的創意饅頭甚至可以賣出二十多元的“高價”;醬香餅,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披薩;中藥湯,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咖啡……
這樣說來,信創,大概就是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信息技術產業了。
由于工作原因,我們平時會接觸到操作系統、云計算、數據庫、服務器等許多諸多領域的從業者,發現很多企業都將業務重點放在了“信創”上。
我們采訪過廣州一家中小型數據庫服務商,靠著“信創”潮流,自研國產數據庫,分到了金融領域國產化替代的巨大需求“蛋糕”,年營業額翻了四倍。
世界經濟復雜,全球流動性收縮,而信創產業則是風景一片大好。
供給端,多個城市掀起了建設大潮,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等數十個地方,都制定了相關政策,布局了信創產業園,吸引信創企業落戶,來扶持信創產業發展。
消費端,各地也都出臺了相應的信創產品采購政策。比如2022年5月,深圳市就發布《關于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若干措施》,提出了“擴大信創產品市場規?!?,對信創產品的采購比例,進行明確規定。
信創產業狂飆,能打造出“更適合中國政企體質”的IT產品,戰略意義不言而喻,但落地到具體產品和實際業務中,我們了解到,信創企業還有一些難關,有待突破。
第一關:安全,不是“國產化替代”那么簡單
這里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究竟什么是信創。
信創概念,有幾個關鍵的發展節點:
首先是2014年,金融領域開始試點,銀監會發布《關于應用安全可控信息技術加強銀行業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銀行業應用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的長效機制,開啟了“去IOE化”(指IBM的小型機、Oracle數據庫、EMC存儲設備)的轉型之路。
2016年,確立?!靶畔⒓夹g應用創新工作委員會”成立,“信創”二字由此而來,工委會由24家從事軟硬件關鍵技術研究、應用和服務的單位發起建立,明確了信創類工作的四個部分:IT基礎設施、基礎軟件、應用軟件和信息安全。
2018年,加速。實體清單后,“信創戰略”明顯加速,金融領域開始二期推廣,2020年新基建全面啟動,信創開始借由“2+8+N”的安全可控體系,向關乎國計民生的政務、石油、電力、電信、交通、航空航天、醫療、教育等核心領域,全面展開滲透,適配、遷移及采購的穩步推進,讓“信創”市場需求出現爆發式增長。
可以看到,信創的首要考量就是安全可控。這也讓國產化替代,成為信創產業中增長最為迅猛的一條賽道。
那么,到底什么樣的數字底座,才夠安全呢?
曾主導鴻蒙系統開發的深開鴻CEO王成錄告訴我們,安全的技術本身沒有天翻地覆的創新,只是說原來想做的(安全能力)我們做不了,因為很多底層的東西不是我們的,現在我們自己做的操作系統,比如鴻蒙,是完完全全從底層寫上來的,從內核層就把全棧安全能力布完,可以把基礎的安全能力硬化到芯片這個層面,很多(安全)想法就能落地了,這就是真正本質的安全。
以此為目標,會發現目前的國產化替代,還存在幾個不足:
一是底層創新不足。大量國產信創軟件是利用開源所打造的,而很多優秀的開源成果是海外平臺,所以也流傳著“海外一開源,我們就自主”的段子。這些開放源碼也會受到海外國家的管轄和約束,給國內企業帶來一定的法律風險。比如終止授權,商業軟件無法更新;選錯許可證,原創性代碼被迫公開等等。解決這一隱患,根本上需要中國企業提升在全球開源平臺的影響力,貢獻更加底層、大顆粒的開源軟件產品,讓國產軟件可以基于中國企業的優秀源代碼來進行構建和部署。
二是產業影響力不足。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會直接影響到國產化軟硬件的生態壯大,從而限制信創產品的產業影響力。
目前信創鏈條上已經涌現出了不少優秀的創新成果,比如芯片層面,有基于ARM架構的***,操作系統有基于Linux、OpenHarmony等的深度開發版本,數據庫、服務器、存儲等基礎設施也有自主研發的產品供給。但整體來說,國產化產品的產業影響力和認可度還不夠高。
以芯片為例,CPU、GPU等核心硬件是最底層與基礎的信創產品,也在加緊推進去x86化,安全性和自主可控性更高的ARM架構成為國內信創的主流。但基于ARM架構的自研芯片,性能表現不及x86是現實問題,使用范圍也有局限,更多部署在一些著重強調安全性、涉密領域。一旦外部局勢變得緩和,x86的基本認可度和性能優勢又會占主導,出現中國不必另起爐灶的說法。
三是產業鏈協同不足。實現真正的安全可控,需要“芯片——數據庫——操作系統——應用軟件”一整個IT鏈條的緊密聯動,深度耦合。
我們曾采訪過中科院旗下的萬里紅公司一位負責人,他告訴我們,在數字政務中采購辦公硬件,希望打造全國產的生態構架。萬里紅推出的政務平板電腦,底層硬件支持7家***,操作系統是基于OpenHarmony進行構建的,來確保整體性能流暢性、穩定性。應用上,針對政務辦公場景,開發了大量原生應用,比如公文、郵件、會晤、會議、流轉簽字等,來保證應用安全。
可以看到,打造性能與安全兼具、有競爭力的信創產品,是需要整個國產化鏈條的緊密聯動、適配、優化。軟硬件廠商各自為戰,難以形成綜合性優勢。目前,信創產業鏈條的聯動才剛剛起步,還以案例為主。
從底層生長出的安全,產業共襄盛舉的安全,一環緊扣一環的系統性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才能構建高度自主可控的數字基礎設施。
第二關:有信無創,產業價值就會熄火
國產化替代,只是信創的第一步。信創=信+創,如果沒有創新,那么中國信息產業發展的動力和商業效益,是相對有限的。
軟通動力的一位負責人告訴我們,在信創市場中,不同領域的客戶對軟硬件和技術,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央國企的客戶,以數據庫、操作系統和ERP為主的國產化替代需求,旺盛程度最高。而大量民企,對于管理軟件方面的需求沒有那么迫切,但是對生產端的MES系統,包括數字孿生、物聯網等新型的工業軟件,需求屬于井噴的態勢。
新型軟件、硬件和技術的需求,要求信創產業必須從“替代”走向“引領”,從“可信”走向“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多做創新以適應智能化、云化等發展方向。
開源證券的一份報告也指出,“大信創”時代已經來臨,隨著產業生態的成熟,信創發展越來越市場化,有核心技術實力的公司才能取得領先市場份額。
顯然,具備底層創新能力的企業畢竟是少數,所以信創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加速自主創新,不能夠大水漫灌,而是會呈現出一定的立體化結構:
首先,以少數“國家隊”、科研實力派的院所和企業為代表,集中優勢資源,向底層創新突破。比如中科曙光的浸沒相變液冷技術,將AI能力植入到數據庫內核架構和算法中的AI-Native分布式數據庫GaussDB,華為自主研發的服務器操作系統EulerOS,集深度學習核心訓練和推理框架、基礎模型庫為一體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PaddlePaddle等。
接下來,開源開放、充分解耦,加速創新生態的發展壯大,配套體系和標準化加速完善,擴大創新技術的產業影響力。
通過開源、解耦等方式,可以降低應用門檻和成本,鼓勵國產廠商基于這些底層技術來研發商用產品,能夠進一步增強中國創新技術的底氣,同時也培養了一批完全自主可控的國產企業。
軟通動力的負責人告訴我們,以數據庫為例,是非常核心的一套業務,很多生產類的企業很難去動,甚至都不太敢去動,這類工業軟件的信創復雜程度是最高的,就需要跟華為、騰訊、阿里來進行合作,將專業產品與服務相結合。比如軟通動力就和華為高斯,形成了緊密捆綁的狀態,在數據內核層面有更深入地介入。同時,在項目的交付過程中,沉淀方法論工具和行業經驗。軟通還主動吸引了行業最頂級的數據庫專家加入,來不斷地打磨和提升數據庫的能力。
第三步,是業務場景的挖掘和市場化應用的拓寬,讓信創產品真正被充分用起來,消費市場擴大,進一步帶動國內IT產業的壯大。這就需要開發者、各行各業的企業和用戶,對國產軟硬件的關注度和應用意識逐步增強,讓技術找到廣泛的應用空間。
只有如此,信創市場才能夠有真正的基礎支撐。
第三關:沒有成功的商業化,都是耍流氓
國產化替代、新型IT基礎設施升級,涉及的業務環節非常復雜,對于大型政企來說,都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時間的替換、運維、迭代來完成。因此,對于信創企業來說,也不再是“一錘子買賣”,而要轉變成持續供應商。
舉個例子,傳統的辦公軟件、ERP管理軟件,往往采用“買斷制”,而隨著軟件上云、業務上云,開始逐步采用“訂閱付費制”,這對于國產軟件廠商來說既是可以通過試用來爭取新客戶的機會,也是對產品的體驗、更新、運維等問題的挑戰。
總體來說,信創企業的商業成功,離不開非常細致的配套工具、資源扶持、服務指導等,這些不屬于技術本身的范疇,又是信創產業應有的題中之義。
目前,商業生態方面的產業探索,我們看到的主要有兩種:
一是產業集群模式。
這里的產業集群,可以是地理區位上的集合,比如飛槳的上海人工智能產業賦能中心,也可以是技術業態上的集合,比如圍繞華為高斯數據庫所形成的數據庫伙伴群落。
在這些產業集群中,百度、華為、阿里等企業起到了鏈接商業資源、使能技術產品創新、提供研發服務全面扶持等作用。
做零售行業解決方案的小零科技,就表示“上海賦能中心是我的客廳”,相當于飛槳把政府、高校甚至研發人員都請到賦能中心,“客廳請客人來聊天的時候,我在這個客廳就可以拿到很多資源,拿到很多產學研對接的機會。比如上海某大學計算機學院的院長,這種機會我自己去肯定見不著”。
由平臺型科技企業來提供技術服務、資源對接的幫助,對于很多中小新創企業的發展,會是一個放大器,把各方需求充分的放大,商業價值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是開源社區模式。
開源已成為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領域的主要開發模式,全面滲透各行各業的IT解決方案,大量信創軟硬件是基于開源構建的。近年來,國內開源事業也進入高速發展期,開源社區不斷走向豐富、專業、成熟,成為中小微初創企業的成長基地。
其一,開源技術可以作為企業商業化的手段。通過開源,一些中小微企業,也可以用到和大企業一樣的技術,吸引對這些新技術感興趣的商業客戶,形成產品競爭力,為商業化加速。
其二,開源社區可以作為企業商業化的觸點。國內頭部的開源社區,匯聚了大量企業、科研單位、高校的開發者/工程師,大家共商共享共建,社區交流成為商業化的接觸點,有望輻射到商業合作。
比如硬件開放、軟件開源的GaussDB,就將華為大量自研技術與所有人分享,并與伙伴一同共建。深圳某數據庫企業,就在一開始參與到了GaussDB包括內核在內的研發工作中,并以GaussDB為橋梁,接觸到了對GaussDB品牌認可度很高的金融客戶,與客戶達成了數據庫自主化的長期合作。
相比信創概念的火熱,商業成功和業績火爆,才是信創企業競爭力和信創市場長期發展的有力佐證。
有信、有創、有錢,信創產業的堅實前進,一定會驅散外部不確定性的烏云,讓中國信息技術產業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自信面貌。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30瀏覽量
252627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55瀏覽量
137707 -
服務器
+關注
關注
12文章
9295瀏覽量
85884 -
數據庫
+關注
關注
7文章
3845瀏覽量
64601 -
信息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610瀏覽量
29719 -
鴻蒙系統
+關注
關注
183文章
2638瀏覽量
66601 -
王成錄
+關注
關注
0文章
25瀏覽量
1185 -
信創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9瀏覽量
49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