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案化工藝包括曝光(Exposure)、顯影(Develope)、刻蝕(Etching)和離子注入等流程。其中,刻蝕工藝是光刻(Photo)工藝的下一步,用于去除光刻膠(Photo Resist,PR)未覆蓋的底部區域,僅留下所需的圖案。這一工藝流程旨在將掩模(Mask)圖案固定到涂有光刻膠的晶圓上(曝光→顯影)并將光刻膠圖案轉印回光刻膠下方膜層。隨著電路的關鍵尺寸(Critical Dimension, CD)小型化(2D視角),刻蝕工藝從濕法刻蝕轉為干法刻蝕,因此所需的設備和工藝更加復雜。由于積極采用3D單元堆疊方法,刻蝕工藝的核心性能指數出現波動,從而刻蝕工藝與光刻工藝成為半導體制造的重要工藝流程之一。
1.沉積和刻蝕技術的發展趨勢
圖1. 沉積和刻蝕技術發展趨勢
在晶圓上形成“層(Layer)”的過程稱為沉積(化學氣相沉積(CVD)、原子層沉積(ALD)和物理氣相沉積(PVD)),在所形成的“層“上繪制電路圖案的過程稱為曝光。刻蝕是沉積和曝光工藝之后在晶圓上根據圖案刻化的過程。光刻工藝的作用類似于畫一張草圖,真正使晶圓發生明顯變化的是沉積和刻蝕工藝。
自從半導體出現以來,刻蝕和沉積技術都有了顯著發展。而沉積技術最引人注目的創新是從溝槽法(Trench)轉向堆疊法(Stack),這與20世紀90年代初裝置容量從1兆位(Mb)DRAM發展成4兆位(Mb)DRAM相契合。刻蝕技術的一個關鍵節點是在2010年代初,當時3D NAND閃存單元堆疊層數超過了24層。隨著堆疊層數增加到128層、256層和512層,刻蝕工藝已成為技術難度最大的工藝之一。
2.刻蝕方法的變化
圖2. 小型化(2D)與刻蝕方法的發展
在2D(平面結構)半導體小型化和3D(空間結構)半導體堆疊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刻蝕工藝也在不斷發展變化。在20世紀70年代,2D半導體為主流,電路關鍵尺寸(CD)從100微米(?)迅速下降到10微米(?),甚至更低。在此期間,半導體制造流程中的大部分重點工藝技術已經成熟,同時刻蝕技術已經從濕法刻蝕過渡到干法刻蝕。對于層切割技術,最先采用的是化學濕法,這是一種相對簡單的技術。由于從20世紀70年代早期開始,化學濕法難以滿足5微米(?)關鍵尺寸的要求,從而開發出利用等離子體的干法。發展到今天,刻蝕工藝大多采用干法,而濕法刻蝕技術后來發展應用于清潔過程。
3.濕法刻蝕和干法刻蝕的優缺點
圖3. 濕法刻蝕和干法刻蝕的優缺點
濕法刻蝕因為使用液體速度更快,每分鐘去除的深度更大,但不會形成類似于直方的結構。濕法刻蝕會均勻地刻蝕所有方向,從而導致橫向方向上的損耗,而對于CD小型化應該避免這種現象。相反,干法刻蝕可以在某一特定方向上進行切割,使得實現理想中納米(nm)級的超精細圖案輪廓。
此外,濕法刻蝕會產生環境污染,因為使用過的液體溶液需在此工藝完成后進行丟棄處理。相比之下,采用干法刻蝕時,排放管線中會布置洗滌器,這能夠在向大氣中排放廢氣之前經過中和過程,從而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然而,由于晶圓上方數多層復雜地纏繞在一起,所以在采用干法刻蝕過程中很難瞄準某一特定的層(膜)。在針對某一特定層進行刻蝕時,采用濕法刻蝕會更容易進行,因為它采用化學反應進行刻蝕。而在進行選擇性刻蝕時使用干法并不容易,因為需要結合物理和化學技術。
4.刻蝕工藝流程及相關問題
圖4. 刻蝕相關工藝流程
刻蝕工藝流程始于形成薄膜,在其上施加光刻膠,并進行曝光、顯影、刻蝕、灰化、清潔、檢查和離子注入等步驟,以形成三個TR端子,這是半導體制造的核心工藝。如果在顯影過程中不能順利切割光刻膠,則剩余的光刻膠會妨礙刻蝕。如果在刻蝕過程中未能對目標層進行充分刻蝕,則不能按計劃注入離子,因為雜質會妨礙離子注入。如果干法刻蝕后未能徹底清除殘留的聚合物,也會產生同樣的后果。如果由于時間控制失敗,等離子體的離子氣體量太大或薄膜刻蝕過度,會對下層薄膜造成物理性損傷。
因此,在干刻蝕工藝中精準控制終點(EOP:End of Point)至關重要。徹底檢查刻蝕條件以及灰化和清潔過程也非常重要。如果晶圓刻蝕不均勻,則晶圓可能遭到退貨,而且刻蝕不足比過度刻蝕更為致命。
由于刻蝕工藝涉及的步驟非常復雜,我打算將其分為兩部分進行闡述。在這一部分中,我們闡述了刻蝕技術的歷史和發展方向。在下一部分中,我們將對等離子體和刻蝕之間的關系、RIE、刻蝕方法、縱橫比以及刻蝕速度進行詳細闡述。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502瀏覽量
219729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4927瀏覽量
128099 -
光刻
+關注
關注
8文章
322瀏覽量
30204 -
工藝流程
+關注
關注
7文章
106瀏覽量
16300 -
刻蝕
+關注
關注
2文章
190瀏覽量
13145
原文標題:半導體圖案化工藝流程之刻蝕(一)
文章出處:【微信號:深圳市賽姆烯金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深圳市賽姆烯金科技有限公司】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