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連接“物”的世界中,有大量有線和無線接入技術可以提供使用或者在開發中。在回顧這些接入的技術之前,討論一下各種用例的使用方法和對應標準是很重要的。
無線通信目前在智能對象相互連接的世界中非常流行的,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簡化物聯網設備的部署,并且同時允許智能對象的移動,在不丟失連接的情況下改變位置。本文將討論這一點,并在使用時還會提到有線連接的注意事項。
1
覆蓋范圍
針對信號需要傳播多遠、覆蓋多廣、室內部署與室外部署的區別這些問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用法來對技術進行分類,如下圖所示,將這些劃定范圍。
本文僅針對市面上運用較廣,并且相對成熟的技術來進行討論。
短程:為典型的有限串行電纜。
無線短程的通訊技術通常是被認為串行電腦的替代品,兩個設備之間的通信可達到10米。短程無線技術包含IEEE802.15.1藍牙和IEEE 802.15.7可見光通信。這些短程通信方法只適用于在小范圍空間內進行安裝部署。在某些特定情況下,他們還顯得不夠成熟,目前來說還無法用于針對生產的部署。
中程:這一范圍是物聯網接入技術中的主要范疇。
在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范圍內,已經出現了許多案例規范與實現方式。兩個設備之間的最大距離一般來說小于一公里,但是只要無線電信號在一定的規則與范圍內發射和接收,RF技術理論上來說是沒有實際意義上的最遠距離的限制。在中程無線中所使用的技術包括IEEE 802.11 Wi-Fi、IEEE 802.15.4和802.15.4g WPAN。根據物理的介質特性,IEEE 802.3以太網和IEEE 1901.2窄帶電力通信(PLC)等有線技術也可分為中程技術。
遠程:遠程即在兩臺設備之間通訊超過1公里時所使用到的通信手段。
無線的常見案例有蜂窩數據(2G、3G、4G、5G)和一些在戶外所使用的廣域(LPWA)技術應用。LPWA通信技術能夠使得在設備不消耗大量電力能量的前提下實現大面積廣域通信。因此,在使用這些技術的設備上配備電池是目前最為理想的遠程傳輸方案。
對于無線部署,以規范或者產品描述的方式來表達設備最大覆蓋范圍,通常是以傳輸條件最優極限得出。在實際環境中,規劃者應考慮到設備當前所覆蓋的所有場景,然后結合現場實地勘探,了解實際情況后,得出規劃場景和對應產品,例如在新建的建筑物上可能會出現信號傳輸問題,此時應該考慮使用抗干擾相對較強的中程傳輸進行物聯網設備之間的通信。
2
頻段
在世界范圍內許多國家和組織對無線電頻段的規則和傳輸提出了要求。例如,在頻段的一部分被分配給各個種類和行業的遠程通信中,如在廣播、電視、軍事中。
各種通信用途的頻段通常被視為一種關鍵的資源。比如,通過檢查各大運營商的蜂窩頻段許可證支付的成本來實現和了解這些頻率的價值。
3
拓撲結構
目前拓撲結構主要有3種方案占據主導地位:星型、網狀、點對點。在遠程和短程通訊中流行使用星型的拓撲結構。
如下圖所示,對于中程技術,星型、點對點和網狀拓撲都是比較常見的。點對點拓撲允許任何設備之間進行連接與通信,只要在通信范圍內設備之間都可以進行。顯然,點對點拓撲依賴多個設備。點對點拓撲的結構也更為復雜,就如網狀拓撲。
4
能耗
物聯網的設備定義非常的廣泛,但是在供電的方式和節點上卻是有著明確的邊界劃分。供電的節點一般與電源直連,通訊目前不受功耗標準的限制。但是,電源的可用性限制了設備的部署,提升可部署性,使得電源能源受到巨大的挑戰。
物聯網無線的接入技術需解決的難題就是能源的高效利用。設備越能高效地利用能源就越能夠在市場的競爭中獲得優勢。這也導致了無線設備領域的進化——低功耗廣域網絡(LPWA)。顯然,能源利用與消耗已經成為新的發展賽道。
5
受限設備
目前,對物聯網節點進行分類是一項艱難的任務,但隨著計算機、設備內存、電源方案的不斷發展,RFC 7228給出了部分受限節點的定義標準。這些定義有助于區分節點的受限狀態和不受限狀態。比如服務器、臺式計算機、智能手機等。
受限節點現階段只有對其網絡和功能的限制。因此,部分類別的節點無法互補性IP堆棧。根據RFC 7228,受限節點可細分為(如下圖)類。
上述通信標準,簡單介紹了物聯網中的接入技術、無線覆蓋范圍、頻段、功耗、網絡拓撲及受限設備。根據特點挑選合適的應用場景是關鍵。
-
通信
+關注
關注
18文章
6069瀏覽量
136288 -
無線
+關注
關注
31文章
5470瀏覽量
17368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