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運動風氣越來越盛,走在公園、體育場,甚至馬路邊,都不缺乏運動的身影,尤其是跑步。
據《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曾統計:到2019年經常跑步人數約為3740萬人,最多5000-6000萬。
如今是2022年,比起當年肯定有更多的跑步愛好者。
在跑步的花花世界里
我們在路上偶爾會遇到一眼望穿就是牛的人
偶爾也會看到……
不明覺厲的神(無)奇(效)跑姿!
“正確”的跑姿,真的存在嗎?
目前全世界有不少的跑姿學習方法,包含 Evolution Runinng、Chi Running、Pose Method等;
在國內也有許多的跑姿教學,例如女子世界馬拉松冠軍孫英杰的“孫氏跑法”,是小步幅、高步頻的跑姿,以巧取勝。
中國女子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紀錄保持者、北京國際馬拉松賽三連冠孫英杰
我們無論是在網絡上,或是真正請到專業教練,似乎對“正確”或者“有效”的跑姿,可說是眾說紛紜。
科學家們也一直試圖探討這個問題。但在過去的研究中,結果經常相互矛盾。
例如,有些研究發現觸地時間長一點對跑步有益、有些研究發現短一點較佳,也有研究認為觸地時間跟跑步效益沒有關聯。
同樣的例子還有著地策略,有些支持前足著地,有的則認為后足著地較佳。
最后,有學者認為會造成這種現象是因為:不存在標準跑步姿勢,因為不同的跑步姿勢節省能量的方法不同。
兩種典型跑姿的差異
為了證明這樣的觀點,Thibault Lussiana等人在2017發表了一篇研究,比較兩種型態的跑者跑步效益的差異。研究使用的區分法為Volodalen法 (見下圖)。
研究發現飛躍型跑者和貼地型跑者擁有相似的跑步效益,貼地型跑者有較長的觸地時間,觸地時腿部的壓縮距離也較長。
研究認為這樣的現象是因為貼地型跑者主要節省能量的機制是減少對抗重力,在觸地時借由較多的腿部壓縮來避免剎車,再將能量轉移朝前方推進;
而飛躍型跑者主要是因為較佳的下肢剛性搭配伸展-收縮循環所以更能利用彈性能量。
白色長條表示飛躍型跑者,黑色長條表示貼地型跑者,RE指的是跑步經濟性。(Lussiana等人, 2017)
科學家們做了這么多專業研究,依然沒有一個標準的單一結果,所以啦!什么樣的跑姿才是最有效的呢?還真沒人能說個準!
無論你是資深跑者還是小萌新,無論你是使用什么跑姿,建議可以使用專業運動手表來陪伴自己跑步。
舉例來說,如駿手表可以在運動當時提供有效的實時跑步數據如步頻、步幅等,在運動結束后,透過進一步的數據分析提供運動專業建議,配合悟境 AI 運動,可根據自身目前的體能情況安排個性化訓練,并隨著體能進步的情況不斷進化訓練。
透過科學、專業、個性的數據分析,才能真正找出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后記
最后悟境AI教練建議各位跑步愛好者,請以安全為前提,根據自身的體能與體況特性,方能找出真正適合自己的最靚跑姿!成為跑圈里最靚的仔!
在你跑步的地方,你就是自己的神!
iMLite悟境AI運動健康
創造預防醫學理念的主動式健康管理平臺
全國領先的主動式運動健康管理平臺,對運動者、環境、時間進行融合的科學分析,提供精準的運動報告,并透過個人長期的日常健康、運動喜好、目標及數據分析,提供動態的運動訓練規劃,實現真正的運動AI智能化。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490瀏覽量
26991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