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如果你裝修過房子,一定有在家居照明市場里眼花繚亂的各種燈具當中挑花眼的經歷。從吸頂燈、吊燈、筒燈、壁燈、臺燈、落地燈、鏡前燈、小夜燈、地腳燈、柜燈、射燈、燈帶、導軌、磁吸,各種紛繁復雜的種類和用途所困惑吧。但這還只是按照功能劃分的燈。如果在燈的前面再加上“智能”二字,所具備的內涵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轉變。
曾經,照明只是為了提供光線,讓我們能夠看清周圍昏暗的環境,滿足基本的視覺需求。然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的不斷發展,照明的概念已經超越了單純的照亮功能,展現出更加廣闊而深遠的意義。
首先,照明能改善我們生活的質量,科學表明,光線的亮度、色溫和光譜分布可以對人們的情緒、注意力和生物節律產生影響。明亮而清晰的照明則激發活力和專注力,助力我們充滿活力地追逐夢想。藍光對人體的生物鐘起著調節作用,可以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從而提高警覺性和抑制睡意。柔和而溫暖的燈光可以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帶來放松和寧靜,增添一份溫馨和安慰;暖色調的光線有助于促進睡眠。在照明設計中,模擬自然光的變化可以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生物節律需求。例如,使用智能照明系統可以根據不同時段模擬自然光的變化,如晨光效果在早晨逐漸增加亮度和色溫,模擬日落效果在晚上逐漸降低亮度和色溫。這樣的光線變化可以幫助人們保持生物節律的平衡,提高睡眠質量和身體健康。
其次,照明已經成為一種藝術形式和生活方式的象征,越來越注重情景化的體驗。它不僅僅是為了點亮房間,通過精心的設計和創意的燈光安排,照明可以為人們營造出舒適、溫馨或激動人心的氛圍和情感體驗。無論是餐廳、客廳、書房、玄關和臥室,照明可以通過調整亮度、色彩和燈光效果,創造出獨特的空間感和情感體驗。
另外,隨著能源危機和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使得節能和可持續性成為現代照明的重要關注點。智能照明系統的發展,使得照明能效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升。通過智能控制和優化,自動調整照明亮度、色溫和光譜分布等,可以減少能源浪費,降低照明系統的能耗,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最后,人工智能和智能家居在照明系統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這不僅僅是不同的智能照明系統與其他智能設備(比如手機)的拉通和控制聯動,而且可以根據個人的需求,通過個性化的智能場景識別,能隨時改變燈光和照明的開關、方向角度、強弱、色溫、搭配組合和色彩變化來迎合不同的個性化場景和個性化心境的照明需求。同時照明也不僅僅是照明,智能照明系統可以作為智能家居系統的一部分,與其他智能設備(如智能音箱、智能窗簾、智能安防等)進行互聯互通,實現更綜合、智能化的家居體驗。
今天,我們就展開聊一下智能照明這個話題。
2. 照明系統的發展歷史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照明系統的發展歷史。
-
-
1884 年:英國科學家約瑟夫·斯旺(Joseph Swan)發明了現代電燈開關。這一發明為人們方便地控制電燈的開關提供了重要的解決方案,并成為后來電氣照明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
1901年:美國發明家Peter Cooper Hewitt獲得了一項關于氣體放電熒光燈的專利。
-
1934年:熒光管的改進。由于技術改進,熒光燈的可靠性和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廣泛應用于商業和工業照明。
-
1950年代至1960年代:熒光燈的廣泛普及。熒光燈開始在家庭、辦公室和公共場所得到廣泛應用,取代了傳統的白熾燈。
-
1962年:Egon Lübbers和Herbert Paul Maruska在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工作期間,成功制造了第一顆工作在綠光波長范圍的發光二極管,使用的是鎵砷化物(GaAsP)材料。同年,通用電氣科學家尼克·霍洛尼亞克(Nick Holonyak Jr.)使用合金化合物鎵砷化銦(GaAsP)發明了第一個紅色發光二極管(LED)。
-
1971 年:美國物理學家Edward Miller和Jacques Pankove在1971年發明了藍色LED。他們使用的是氮化鎵材料,并成功制造出工作在藍色波長范圍的LED。緊接著第二年,Herb Maruska和Wally Rhines在斯坦福大學進行的研究中,于1972年制造了第一個使用摻鎂氮化鎵材料的藍紫色LED。藍色LED的發明對于現代光電子技術的發展和照明行業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
1972 年: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工作的電氣工程師M. George Craford 成功地發明了一種高亮度、高效率的黃色LED,使用的是鎵砷化物(GaAsP)材料。這項發明對于LED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1986 年:在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中,Maruska和Rhines成功地開發了鎂摻雜的氮化鎵(GaN:Mg)材料,并制造出了工作在藍色波長范圍的LED。這一發明被認為是藍色LED技術的重要里程碑,為后續的藍色LED研究和應用奠定了基礎。
-
1993 年:物理學家 Isamu Akaski 和 Hiroshi Amano 開發出用于藍色 LED 的高質量氮化鎵。通過 Akaski 和 Amanos 的開發,電氣工程師 Shuji Nakamura 創造了第一個高亮度藍色 LED,從而迅速引領了白色 LED 的發展。開啟了數字照明革命。
-
1998 年:DALI – 最廣泛使用的數字照明控制協議發布。DALI(Digital Addressable Lighting Interface)協議是由歐洲照明工業協會(ZVEI)主導發起的。旨在為照明系統提供一種統一的數字控制標準。歐洲照明工業協會與照明行業的各個利益相關者合作,包括制造商、供應商和系統集成商,共同推動DALI協議的制定和推廣。
-
2002 年:住宅用白光 LED 開始商用
-
2008:LED燈開始在學校、辦公室和醫院流行起來。
-
2019: LED燈是照明的主要來源,鹵素燈和熒光燈正在被淘汰。
-
過去這幾十年,照明系統經歷了從熒光燈到LED燈的徹底轉變。毫不夸張地說,LED燈重新定義了照明。相比傳統的白熾燈和熒光燈,LED的能效更高,能將更多的電能轉化為可見光,而不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這使得LED照明能夠顯著節省能源和降低能源成本。同時,LED具有明顯的壽命優勢,通常可以達到數萬小時以上。相比傳統的燈泡,LED的壽命更長,不容易損壞或燒壞。這減少了更換燈具和維護的頻率和成本。而且,和傳統的熒光燈不同,LED燈在以下幾個方面是傳統照明設備完全不具備的能力:
-
-
LED能夠產生廣泛的色彩,包括白光和各種彩色光。通過調整LED的材料和結構,可以實現不同色溫和色彩的光線輸出,以滿足不同場景和需求的照明要求。
-
LED照明產品通常較小巧,靈活性高。它們可以設計成各種形狀和尺寸,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如室內照明、戶外照明、汽車照明等。這為照明設計師提供了更大的創造空間和靈活性。
-
LED具有良好的可調光性能,可以根據需要調整亮度和光強。此外,LED還可以與智能控制系統集成,實現遠程控制、自動化調光和智能照明管理,提供更高級的照明體驗和能源管理。
-
LED的出現和廣泛應用改變了傳統照明技術的格局,為照明行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毫不夸張地說,沒有LED燈,就不會有智能照明。LED是智能照明解決方案的根基。
3.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但光有這個根基是不夠的。作為智能照明系統,是需要一系列部件配合來實現業務功能的:
-
-
照明對象:LED燈是典型的照明對象。作為智能照明系統的關鍵部件,LED會分散到家居場景的各處。
-
照明控制器:如果是單一燈源,控制器往往與燈集成在一起為單燈控制器,但作為智能照明系統,一般控制器和照明對象是分離的。通過信號和指令來完成控制。
-
網關/路由器:是所有智能設備橋接匯聚的節點,進行通信協議的轉換。
-
智能照明云端服務平臺:服務器儲存和處理控制系統數據,分析控制系統數據,提供遠程控制功能。云端服務平臺往往收集和存儲各種傳感器的數據,如光照強度、溫度、濕度等。這些數據可以用于后續分析和優化照明系統的性能,如能源管理、行為模式識別等。往往會對接生態應用。
-
智能照明控制終端:一般是通過智能終端等運行控制軟件,可以現場或遠程對控制對象進行配置和控制。
-
環境感知部件(傳感器):用于感知環境條件和用戶行為,從而實現智能控制和自動化調節。
-
無線通信模塊:無線通信模塊用于實現傳感器、燈具和控制設備之間的無線通信。常見的無線通信技術包括Wi-Fi、藍牙、Zigbee等,使各個部件能夠互相傳遞信息和指令。
-
這些部件相互配合,通過傳感器感知環境信息,將數據傳輸給網關或中控器。中控器根據預設的規則和用戶的需求,通過無線通信模塊發送控制指令給LED燈和其他控制設備,從而實現自動化調光、調色、開關控制等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控制器、手機APP或云平臺與系統交互,實現手動控制、設置場景和定時控制等操作。整個系統通過數據存儲和分析,不斷優化照明效果和節能管理。
下一篇,我們會一一展開來說明這些部件是如何配合工作的。
-
開源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389瀏覽量
7978 -
OpenHarmony
+關注
關注
25文章
3744瀏覽量
16497
原文標題:河套IT TALK 84:(原創)照亮未來:智能照明技術的創新與變革(上)
文章出處:【微信號:開源技術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共熵服務中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