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源的作用
選擇正確的照明是機器視覺系統應用成功與否的關鍵,光源直接影響到圖像的質量,進而影響到系統的性能。
光源的作用,就是獲得對比鮮明的圖像,具體來說:
①將感興趣部分和其他部分的灰度值差異加大;
②盡量消隱不感興趣部分;
③提高信噪比,利于圖像處理;
④減少因材質、照射角度對成像的影響。
適當的照明設計,能使圖像中的目標信息與背景信息得到最佳分離,以降低圖像處理算法的難度,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綜合性能;好的設計能夠改善整個系統的分辨率,簡化軟件的運算,它直接關系到整個系統的成敗。
不合適的照明,則會引起很多問題,例如花點和過度曝光會隱藏很多重要信息;陰影會引起邊緣的誤檢;而信噪比的降低以及不均勻的照明會導致圖像處理閾值選擇的困難。
對于每種不同的檢測對象,必須采用不同的照明方式才能突出被檢測對象的特征,有時可能需要采取幾種方式的結合,而最佳的照明方法和光源的選擇往往需要大量的試驗,才能找到。
光源設計,不僅需要調整光源本身的參數,而且需要考慮應用場合的環境因素和被測物的光學屬性。
通常,光源系統設計可控制的參數有:
①方向(Direction):主要有直射(Directed)和散射(Diffuse)兩種方式,其主要取決于光源類型和放置位置。
②光譜(Spectrum):即光的顏色,其主要取決于光源類型和光源或鏡頭的濾光片性能。光源的光譜用色溫進行度量,色溫是指當某一種光源的光譜分布與某一溫度下的完全輻射體(黑體)的光譜分布相同時完全輻射體的溫度。
③極性(Polarization):即光波的極性,鏡面反射光有極性,而漫反射光沒有極性。
④強度(Intensity):光強不夠會降低圖像的對比度,而光強過大,則功耗大,并且需散熱處理。
⑤均勻性(Uniformity):機器視覺系統的基本要求,隨距離和角度變化,光強會衰減。
2. 選擇光源應考慮的系統特性
判斷機器視覺的照明的優劣,首先必須了解什么是光源需要做到的。光源應該不僅僅是使檢測部件能夠被攝像頭“看見”。有時候,一個完整的機器視覺系統無法支持工作,但是僅僅優化一下光源就可以使系統正常工作。選擇光源時,應該考慮如下系統特性。
2.1 對比度
對比度對機器視覺來說非常重要。機器視覺應用的照明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需要被觀察的特征與需要被忽略的圖像特征之間產生最大的對比度,從而易于特征的區分。對比度定義為在特征與其周圍的區域之間有足夠的灰度量區別。好的照明應該能夠保證需要檢測的特征突出于其他背景。
光源的位置對獲取高對比度的圖像很重要。光源的目標是要達到使感興趣的特征與其周圍的背景對光源的反射不同。預測光源如何在物體表面反射就可以決定出光源的位置。
2.2 亮度
當選擇兩種光源的時候,最佳的選擇是選擇更亮的那個。當光源不夠亮時,可能有三種不好的情況出現。第一,相機的信噪比不夠;由于光源的亮度不夠,圖像的對比度必然不夠,在圖像上出現噪聲的可能性也隨即增大。其次,光源的亮度不夠,必然要加大光圈,從而減小了景深。另外,當光源的亮度不夠的時候,自然光等隨機光對系統的影響會最大。
2.3 魯棒性
測試好光源的方法是看光源是否對部件的位置敏感度最小。當光源放置在攝像頭視野的不同區域或不同角度時,結果圖像應該不會隨之變化。方向性很強的光源,增大了對高亮區域的鏡面反射發生的可能性,這不利于后面的特征提取。在很多情況下,合適的光源需要在實際工作中與其在實驗室中有相同的效果。
合適的光源能夠使需要尋找的特征非常明顯,除了攝像頭能夠拍攝到部件外,合適的光源應該能夠產生最大的對比度、亮度足夠,且對部件的位置變化不敏感。
機器視覺應用關心的是反射光(使用背光除外)。物體表面的幾何形狀、光澤及顏色決定了光在物體表面如何反射。
機器視覺應用的光源控制的訣竅歸結到一點就是如何控制光源反射。如果能夠控制好光源的反射,那么就可以獲得優質的圖像。
2.4 光源可預測
當光源入射到物體表面的時候,光源的反映是可以預測的。光源可能被吸收或被反射。光可能被完全吸收(黑金屬材料,表面難以照亮)或者被部分吸收(造成了顏色的變化及亮度的不同)。不被吸收的光就會被反射,入射光的角度等于反射光的角度,這個定律大大簡化了機器視覺光源,因為理想的效果可以通過控制光源來實現。
2.5 物體表面
如果光源按照可預測的方式傳播,使機器視覺照明復雜化的原因是物體表面的變化。如果所有物體表面是相同的,在解決實際應用的時候就沒有必要采用不同的光源技術了。但由于物體表面的不同,因此需要研究視野中的物體表面材料,并分析光源入射的反映。
2.6 控制反射
如果反射光可以控制,圖像的優劣與否就可以控制了。因此在涉及機器視覺應用的光源設計時,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控制好哪里的光源反射到透鏡及反射的程度。
機器視覺的光源設計就是對反射的研究。
在視覺應用中,當觀測一個物體以決定需要什么樣的光源的時候,首先需要問這樣的問題:“如何才能讓物體顯現?”“如何才能應用光源使必需的光反射到鏡頭中以獲得物體外表?”
影響反射效果的因素有:光源的位置,物體表面的紋理,物體表面的幾何形狀及光源的均勻性。
2.7 表面紋理
物體表面可能高度反射(鏡面反射)或者高度漫反射。決定物體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的主要因素是物體表面的光滑度。一個漫反射的表面,如一張不光滑的紙張,有著復雜的表面角度,用顯微鏡觀看的時候顯得很明亮,這是由于物體表面角度的變化而造成了光源照射到物體表面而被分散開了;而一張光滑的紙張有光滑的表面而減小了物體表面的角度。光源照射到表面并按照入射角反射。
2.8 表面形狀
一個球形表面反射光源的方式與平面物體是不相同的。物體表面的形狀越復雜,其表面的光源變化也隨之而復雜。對應一個拋光的鏡面表面,光源需要在不同的角度照射。從不同角度照射可以減小光影。
2.9 光源均勻性
均勻的光源會補償物體表面的角度變化,即使物體表面的幾何形狀不同,光源在各部分的反射也是均勻的。不均勻的光會造成不均勻的反射。
均勻關系到三個方面。
第一,對于視野,在攝像頭視野范圍部分應該是均勻的。簡單地說,圖像中暗的區域就是缺少反射光,而亮點就是此處反射太強了。
第二,不均勻的光會使視野范圍內部分區域的光比其他區域多。從而造成物體表面反射不均勻(假設物體表面的對光的反射是相同的)。
第三,均勻的光源會補償物體表面的角度變化,即使物體表面的幾何形狀不同,光源在各部分的反射也是均勻的。
3. 灰度照明技術
在實際工作中,拍攝圖像時,最重要的是如何鮮明地獲得被測物與背景的明暗差異。目前,在圖像處理領域最常用的方法是二值化(黑白)處理。
二值化處理,俗稱黑白處理,就是將圖像上的點的灰度設置為0或255,也就是說整個圖像呈現出明顯的黑白效果,即將256個亮度等級的灰度圖像通過適當的閾值選取而獲得仍然可以反映圖像整體和局部特征的二值化圖像。在數字圖像處理中,二值圖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進行二值圖像的處理與分析,首先要把灰度圖像二值化,得到二值化圖像,這樣再對圖像做進一步處理時,圖像的集合性質只與像素值為0或255的點的位置有關,不再涉及像素的多級值,使處理變得簡單,而且數據的處理和壓縮量小。
為了得到理想的二值圖像,一般采用閾值法。所有灰度大于或等于閾值的像素被判定為屬于特定物體,其灰度值為255表示;否則這些像素點被排除在物體區域以外,灰度值為0,表示背景或者例外的物體區域。如果某特定物體在內部有均勻一致的灰度值,并且其處在一個具有其他等級灰度值的均勻背景下,使用閾值法就可以得到比較好的分割效果。如果物體同背景的差別表現不在灰度值上(比如紋理不同),可以將這個差別特征轉換為灰度的差別,然后利用閾值選取技術來分割該圖像,動態調節閾值實現圖像的二值化,可動態觀察其分割圖像的具體結果。
3.1 直射和漫射照明
灰度照明分為直射照明和漫射照明兩種。
所謂直射照明就是光源的反射光直接進入相機鏡頭,而漫射照明,亦稱散亂光照明,就是光源的反射光不直接進入鏡頭,而是經過多級反射后進入鏡頭。
兩種照明的光路具體形式如圖1所示。
圖1:直射照明和漫射照明
而對于同一個物體的拍攝,在直射照明和漫射照明兩種照明條件之下所得到的圖像差別是比較大的。如圖2所示,為同一物體在直射和漫射兩種照明方式下所獲得的圖像。
圖2:同一物體在直射和漫射兩種照明方式下所獲得的圖像
3.2 背向照明和前向照明
機器視覺照明系統中,照明方式大體上可以分為背向照明和前向照明兩大類。
背向照明,即透射照明,是將光源置于物體的后面,這種照明方式能突出不透明物體的陰影或觀察透明物體的內部,一些被檢測物件,經過透射照明得到的圖像,更容易從背景圖像中分離出所需要的目標特征。
而前向照明,是將光源置于物體的前面,主要是照射物體的表面缺陷、表面劃痕和重要的細節特征。
圖3:前向照明和背向照明的原理圖。
圖3顯示的是前向照明和背向照明的原理圖
透射照明是將被測物體置于相機和光源之間,優點在于可將被測物體的邊緣輪廓清晰地勾勒出來。由于在圖像中,被測物被遮擋的部分為黑色,未被遮擋的部分為白色,因此,形成了黑白分明易于分析的圖像。
透射照明還可分中心照明和斜射照明兩種形式。
①中心照明:這是最常用的透射式照明法,其特點是照明光束的中軸與相機的光軸同在一條直線上。
②斜射照明:這種照明光束的中軸與相機的光軸不在一條直線上,而是與光軸形成一定的角度斜照在物體上,因此成斜射照明。
4. 彩色照明技術
4.1 光的三原色和色彩的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為:R(紅色)、G(綠色)和B(藍色)。而色彩三原色為:C(青色)、M(品紅)和Y(黃色)。光的三原色和色彩的三原色之間呈互補關系,如圖4所示。
圖4:色彩的互補
彩色照明,是利用光的三原色和色彩的三原色之互補關系原理的照明技術。
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即RGB這三種顏色的組合,形成幾乎所有的顏色。將這三種原色依次疊加,光線會越加越亮,兩兩混合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間色。三種等量組合可以得到白色。
(R)+(G)=(Y);
(G)+(B)=(C);
(R)+(B)=(M);
(R)+(G)+(B)=(W)。
顏色是物體的化學結構所固有的光學特性。一切物體呈色都是通過對光的客觀反映而實現的。
所謂“減色”,是指加入一種原色色料就會減去入射光中的一種原色色光(補色光)。因此,在色料混合時,從復色光中減去一種或幾種單色光,呈現另一種顏色的方法稱為減色法。如圖5所示。
圖5:色彩減色原理圖
當一束白光照射品紅濾色片時,如圖5(a)所示。根據補色的性質,品紅濾色片吸收了R、G、B三色中G,而將剩余R和B透射出來,從而呈現了品紅色。
圖5(b)為青和品紅二原色色料等比例疊加的情況,當白光照射青、品紅濾色片時,青濾色片吸收了R,品紅濾色片吸收了G,最后只剩下了B,也就是說,青色和品紅色色料等比例混合呈現出藍色,表達式為:(C)+(M)=(B)。
同樣,青、黃二原色色料等比例混合得到綠色,即(C)+(Y)=(G);品紅、黃二原色色料等量混合得到紅色,即(M)+(Y)=(R)。
而青、品紅、黃三種原色色料等比例混合就得到黑色,即(C)+(M)+(Y)=(Bk)。若先將黃色與品紅色混合得到中間色紅色,然后再與青色混合,上式可以寫成:(R)+(C)=(Bk)。
類似兩種色料相混合成為黑色,這兩種色料稱為互補色料,這兩種顏色稱為互補色。其意義在于給青色補充一個紅色可以得到黑色;反之,給紅色補充一個青色亦成為黑色。除了紅、青兩色是一對互補色外,在色料中,品紅與綠,黃與藍也各是一對互補色。由于三原色比例的多種變化,構成補色關系的顏色有很多,并不僅限于以上幾對,只要兩種色料混合后形成黑色,就是一對互補色料。任何色料都有其對應的補色料。
不同的物體在白光下呈現不同的顏色,是由于不透明的物體在白光照射之下僅選擇性地反射某些顏色,而透明體則僅能選擇性的透過某些顏色,其他的色光在反射與透射的過程中均被物體吸收了。因此當這些反射光或透射光進入人的眼睛,就能看見物體呈現相應的顏色。也正是由于物體對不同色光選擇性的反射、透射與吸收,一旦白光中混入其他色光不僅會造成偏色,還會改變景物或圖片中影調與色調的分布。例如,一旦白光中混入藍光,藍色物體由于將額外的藍光反射出來,顯得更鮮艷明亮,而紅色物體由于將藍光吸收,顏色將更灰暗。
4.2 顏色的反射與吸收
自然界的物體,每一種都呈現一定的顏色。這些顏色是由于光作用于物體才產生的。如果沒有光,人就無法看到任何物體的顏色。因此,有光的存在,才有物體顏色的體現。
從顏色角度來看,所有物體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能向周圍空間輻射光能量的自發光體,即光源,其顏色決定于它所發出光的光譜成分;另一類是不發光體,其本身不能輻射光能量,但能不同程度地吸收、反射或透射投射其上的光能量而呈現顏色。
無論哪一種物體,只要受到外來光波的照射,光就會和組成物體的物質微粒發生作用。由于組成物質的分子和分子間的結構不同,使入射的光分成幾個部分:一部分被物體吸收,一部分被物體反射,再一部分穿透物體,繼續傳播。
4.2.1 透射
透射是入射光經過折射穿過物體后的出射現象。被透射的物體為透明體或半透明體,如玻璃,濾色片等。若透明體是無色的,除少數光被反射外,大多數光均透過物體。
為了表示透明體透過光的程度,通常用入射光通量與透過后的光通量之比τ來表征物體的透光性質,τ稱為光透射率。
從色彩的觀點來說,每一個透明體都能夠用光譜透射率分布曲線來描述,此光譜透射率分布曲線為一相對值分布。
通常在測量透射樣品的光譜透射率時,還應以與樣品相同厚度的空氣層或參比液作為標準進行比較測量。
4.2.2 吸收
物體對光的吸收有兩種形式:如果物體對入射白光中所有波長的光都等量吸收,稱為非選擇性吸收。例如白光通過灰色濾色片時,一部分白光被等量吸收,使白光能量減弱而變暗。
如果物體對入射光中某些色光比其他波長的色光吸收程度大,或者對某些色光根本不吸收,這種不等量地吸收入射光稱為選擇性吸收。物體呈現特殊顏色是因為其表面反射光線的結果,反射光的波長使觀察者產生了相應的顏色視覺,而其余所有光線被物體吸收。例如,藍色物體反射藍色光,吸收紅、橙、綠和紫等其余大多數光波。紅色物體反射紅色光吸收橙、黃、綠、藍和紫色光,如圖6所示。
圖6:光的吸收與反射
另外表達物體色彩的重要因素是顏色狀態和表面效果。比如,物體可以呈球面或平面,陰暗或明亮,透明、不透明或半透明。還可具有金屬光澤、珠光、熒光的或磷光的效果。觀察角度變化色彩效果也不同。
4.2.3 反射
這里所說的反射是指選擇反射,非透明體受到光照射后,由于其表面分子結構差異而形成選擇性吸收,從而將可見光譜中某一部分波長的輻射能吸收了,而將剩余的色光反射出來,這種物體稱為非透過體或反射體。
不透明體反射光的程度,可用光反射率ρ來表示。光反射率可以定義為:被物體表面反射的光通量與入射到物體表面的光通量之比。
從色彩的觀點來說,每一個反射物體對光的反射效應,能夠以光譜反射率分布曲線來描述。光譜反射率定義為:在波長λ的光照射下,樣品表面反射的光通量與入射光通量之比。
物體對光的反射有三種形式:理想鏡面的全反射、粗糙表面的漫反射及半光澤表面的吸收反射。
理想的鏡面能夠反射全部的入射光,但以鏡面反射角的方向定向反射。完全漫反射體朝各個方向反射光的亮度是相等的。實際生活中絕大多數彩色物體表面,既不是理想鏡面,也不是完全漫反射體,而是居二者之中,稱為半光澤表面。
在機器視覺的照明方式中,運用彩色照明恰到好處,往往能夠起到特別的幫助。巧妙地選擇照明色及運用補色的手法,可對難以拍攝的物體取得優質的圖像。
例如,為檢驗晶片的破損,在紅光和綠光兩種彩色照明的條件下會得到相差較大的效果。圖7(a)為紅光照明下所得到的圖像,晶片中導線模糊一片。而圖7(b)為綠光照明下所得到的圖像,晶片上的導線清晰可見,從而得到預想的效果。
圖7:用紅光(左)和綠光(右)檢查晶片
4.3 顯色性
顯色性,表示某光源照射到物體上所顯出來的顏色與太陽光照射下該物體顏色相符合的程度。也就是說光源能否正確地呈現物體顏色的性能。光源的顯色指數用Ra表示。顯色性高的光源對顏色表現較好,所見到的顏色也就接近自然色,顯色性低的光源對顏色表現較差,所見到的顏色偏差也較大。
國際照明委員會CIE把太陽的顯色指數定為100,各類光源的顯色指數各不相同,如:高壓鈉燈顯色指數Ra=23,熒光燈管顯色指數Ra=60~90。
顯色分兩種:忠實顯色和效果顯色。忠實顯色,表示能正確表現物質本來的顏色需使用顯色指數高的光源,其數值接近100,顯色性最好。效果顯色,表示要鮮明地強調特定色彩,表現美的生活可以利用加色的方法來加強顯色效果;采用低色溫光源照射,能使紅色更加鮮艷;采用中等色溫光源照射,使藍色具有清涼感;采用高色溫光源照射,使物體有冷的感覺。
顯色性指數的高低,就表示物體在待測光源下“變色”和“失真”的程度。例如,在日光下觀察一幅畫,然后拿到高壓汞燈下觀察,就會發現,某些顏色已變了色。如粉色變成了紫色,藍色變成了藍紫色。因此,在高壓汞燈下,物體失去了“真實”顏色,如果在黃色光的低壓鈉燈底下來觀察,則藍色會變成黑色,顏色失真更厲害,顯色指數更低。光源的顯色性是由光源的光譜能量分布決定的。日光、白熾燈具有連續光譜,連續光譜的光源均有較好的顯色性。
研究發現,除連續光譜的光源具有較好的顯色性外,由幾個特定波長色光組成的混合光源也有很好的顯色效果。如450nm的藍光,540nm的綠光,610nm的橘紅光以適當比例混合所產生的白光,雖然為高度不連續光譜,但卻具有良好的顯色性。用這樣的白光去照明各色物體,都能得到很好的顯色效果。
光源的顯色性以一般顯色性指數Ra值區分:當Ra值為100~75時,顯色優良;當Ra值為75~50時,顯色一般;當Ra值為50以下時,顯色性差。幾種光源的顯色指數,如圖8所示。
圖8:各種光源的顯色指數
光源顯色性和色溫是光源的兩個重要的顏色指標。色溫是衡量光源色的指標,而顯色性是衡量光源視覺質量的指標。假若光源色處于人們所習慣的色溫范圍內,則顯色性應是光源質量的更為重要的指標。這是因為顯色性直接影響著人們所觀察到的物體的顏色。
5. LED照明技術
目前,應用在機器視覺領域的LED光源可以分為2大類:一類是正面照明,一類是背面照明。
正面照明用于檢測物體表面特征,背面照明用于檢測物體輪廓或透明物體的純凈度。
正面光源按照光源結構分,有環形燈、條形燈、同軸燈和方形燈。
5.1 環形LED光源
環形狀的光源是不會看到影子的光源方式。它又包括直射環形、漫反射環、Dome燈等;按照角度又可分為:完全直射環形、帶角度環形、低角度環形等。直射環形適合高速檢測遠距離照射;漫反射環形適合檢測反光物體檢測;Dome燈即圓頂型散射光源主要用于檢測球型或曲面物體檢測,它不是直接照射,而是通過多次漫反射照到被測物體,光照效果類似陰天的太陽光。
環形光源,采用LED按圓周排列,發出的光線向內匯聚,多用于金屬工件刻印字符、光滑表面劃痕、瓶口尺寸或裂紋、平面工件表面質量等的檢測。光源發出的光不直接進入相機,瑕疵等表面的變化引起光線改變方向進行鏡頭,從而實現了高對比度,一般黑背景均用此類光源實現。光源的尺寸和光線角度等選擇直接依賴于被測工件的光學性質。
5.1.1 直射環形光源
直接照射環形光源,按照射角度分,有直射環形(垂直照射),帶角度環形,低角度環形和水平照射環形等。不同的角度適合不同的檢測要求。
5.1.1.1 直射環形(垂直照射)光源
圖9為直射環形光源的照明方式。例如,采用該照明方式,可用于金屬齒輪的外形檢測。
圖9:直射環形光源的照明方式
5.1.1.2 帶角度環形光源
圖10為帶角度環形光源的照明方式。
圖10:帶角度環形光源的照明方式
5.1.1.3 低角度環形光源
照射角度很低,有利于突出邊緣輪廓。多應用場合于晶片或玻璃底基上的劃痕監測;刻印文字的讀?。还ぷ鬟吘壿喞槿z查等。圖11為低角度環形光源的照明方式。例如,采用該照明方式,可實現電池底部刻印的檢測。
圖11:低角度環形光源的照明方式
5.1.1.4 水平照射環形光源
圖12為水平照射環形光源的照明方式。該照明方式可用于玻璃瓶口破損的檢測。
圖12:水平照射環形光源的照明方式
5.1.1.5 無影環形光源
又稱為Dome燈,通過半球形的內壁多次反射,可以完全消除陰影,實現全空間區域的漫射光照明,對于凹凸不平的表面檢測起到特殊作用,主要用于球形或曲面物體缺陷檢測、金屬、鏡面或玻璃等具有光澤物體的表面檢測。
圖13為無影環形光源的照明方式。
圖13:無影環形光源的照明方式
5.1.2 條形光源
條形光源主要有兩個應用,一個是寬幅檢測,2個或4個條形組合使用;另一個是線掃描的照明。
將條形光源組合使用,它的最大特點是每個方向的光源照射角度可調,因為光源的照射角度對最終的圖像效果有很大影響。靈活性比較大,但調試時也相對費事一些。圖14為寬幅檢測條形光源的照明方式。例如,該照明方式可用于商品的印字檢測。
圖14:條形環形光源的照明方式
線掃描照明,也稱聚光光源,是配合線掃描相機使用的。線掃描相機每次都是采集一條線,且曝光時間短,對光源亮度要求很高。對光源和相機來說,有效的工作區域都是一個窄條。也就是保證光源照在這個最亮的窄條與相機芯片要完全平行,否則只能拍到相交叉的一個亮點。所以線光源有兩個特別的要求,就是均勻性和直線性。因為線光源不同位置的亮暗差異,會直接影響圖像的亮度高低。光源需要采用聚光鏡,使光線集中照到一條線上,這樣才能準確控制圖像的穩定性。出光部分的直線性,取決于LED發光角度的一致性、聚光透鏡的直線性以及線光源外殼的直線性。圖15為線掃描條形光源的照明方式。
圖15:線掃描條形光源的照明方式
線掃描照明,常用的有幾種辦法:超高亮LED+聚光鏡、光纖+聚光鏡、高頻熒光燈+聚光鏡。其中第二種方案亮度特高,成本也較高,需要定期更換鹵素燈泡;第三種方案成本低,但要使用高頻電源。
5.1.3 同軸光源
同軸照明是指照明光線平行地穿越固定式同軸鏡頭的垂直面,對于觀察非常平整或拋光的表面是非常理想的,例如鏡子表面的劃痕或者其他瑕疵。
圖16為同軸光源的照明方式。LED的高亮度均勻的光線通過半透半反鏡后成為與鏡頭同軸的光線,用于均勻照射具有反射性的工作界面,對光潔表面上的異常特征成像突出,表現力好,主要用于金屬玻璃等光潔表面的劃痕檢測,芯片和硅片的破損檢測,PC模板的圓譜等的檢測。同時,同軸光的光源位于照明光路的側面,這樣的照射方式可以減少光路的復雜性,避免光源的放置給光路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例如,軸承外側傷痕檢測。
同軸光源屬于類平行光的應用,光源前面帶漫反射板,形成二次光源,光源主要方向趨于平行,但是有少量非平行光成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同軸燈可以消除反光,但只適合檢測平面的物體,而不適合檢測有弧度的物體。因為同軸燈讓相機只能接收與物體垂直,也就是和鏡頭同軸的光線,所以就叫同軸燈。
圖16:同軸光源的照明方式
同軸光源還有一種,就是點光源。因為點光源是和同軸鏡頭配合使用。事實上,只是把上面同軸燈45°半透半反的玻璃,移植到鏡頭里面去,所以選的是同軸鏡頭。點光源的發光部分為一個很小的圓面,近似一個點。可組合使用重點照明或補光照明。例如,用于細小元件的外觀檢測,是否有裂縫、破損,或者電極位置。
5.1.4 背光源
背光的作用就是讓透光和不透光的部分,區分開來:透光的地方呈白色,不透光呈黑色。這樣取得一個黑白對比的圖片。選擇光源一個是選型,一般需要均勻性好;二是看穿透力,如果需要穿透力強的話就可以選紅外光源,因為波長長,穿透力更強。
LED燈用于背面照明(檢測物體輪廓或通明物體的純凈度),其發光部分為一漫射面,均勻性好,用于觀察放在鏡頭和光源之間的被檢查對象的形狀,透明物體的傷痕,異物混入等的檢查??梢缘玫綄Ρ葟?、穩定的成像。但是安裝時,需要比物體更大的光源發光面,在物體的后方設置光源空間等。
圖17為LED背光源的照明方式。
圖17:LED背光源的照明方式
5.1.5 機器視覺LED光源顏色選型
光源一般有紅、綠、藍、白、紅外和紫色等顏色。
紅色用得最多,因為紅色LED成本低,并且黑白CCD芯片對660nm紅色光線最敏感。
藍色波長短,適合檢測金屬物體表面質量。
紫外的波長更短,其散射性更好。
白色是中性顏色,適合拍彩色圖片,或者被測物體的顏色在變化的。
綠色的亮度很高,且波長和藍色接近,所以有時可用綠色代替藍色。
紅外用于半透明等的物體檢測。
使用相同顏色的光或相近顏色的光源照射可以使被照射部分變亮;使用相反顏色的光或相反顏色的光源照射可以使被照射部分變暗。
不同的波長,對物質的穿透力(穿透率)不同,波長越短,對物體的穿透力愈強,波長越長,對物質表面的擴散率愈大。
5.1.6 LED照明方式的選擇
一般情況下,在選擇光源時需要考慮五個技術方面的因素:方向、光譜、偏振性、強度、均勻性。
然后根據了解的相關前提信息,包括:
①檢測內容,如外觀檢查、尺寸測量、定位等;
②被測物的形態、顏色、材料、運動狀態等;
③相應的限制條件,如工作距離、工作條件、工作環境和相機類型等,選擇出合適的光源類型。
最后再根據預算、使用習慣、品牌知名度等對不同品牌的相同或類似類型產品進行比較選擇。
在選擇光源時,都習慣性的有一個假設前提:這個光源是穩定可靠的。因為光源、相機、鏡頭此類機器視覺系統前端的產品通常是在接近理想的清潔或者良好的環境中使用的。但是,工業現場生產線上的光源等產品經常必須在有毒、高溫、強濕、骯臟的環境中運行,并且必須要承受振動和熱應力,因此,工業用途中使用的光源等產品需要在設計、選料、生產的時候就考慮到特殊的使用環境并使其產品能使用這種環境的應用。
選擇光源的一些技巧:
①當需要前景與背景更大的對比度時,可以考慮用黑白相機與彩色光源;
②對于環境光的問題,可以嘗試用單色光源,再搭配一個濾鏡;
③對于閃光的曲面物體,可以用散射圓頂光源;
④對于閃光的平的物體,但是粗糙的表面,可以用同軸散射光源;
⑤如果檢測物體表面的形狀,可以用低角度光源;
⑥檢測塑料的時候,可以用紫外或紅外光源;
⑦當需要通過反射的表面看特征時,可以用低角度線光源;
⑧當單個光源不能有效解決問題時可以用組合光源。
審核編輯:湯梓紅
-
光源
+關注
關注
3文章
710瀏覽量
67840 -
圖像
+關注
關注
2文章
1089瀏覽量
40534 -
相機
+關注
關注
4文章
1367瀏覽量
53811 -
機器視覺
+關注
關注
162文章
4405瀏覽量
120570 -
照明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61瀏覽量
13053
原文標題:機器視覺的照明技術
文章出處:【微信號:vision263com,微信公眾號:新機器視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