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INTRODUCTION
企業希望通過數字化轉型而升級。其實,不僅要升級,還要超越!而且,最重要的是價值超越!
當今,大多數企業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制造業中的數字化轉型主要是智能制造的推進。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智能制造無論從內涵還是表象上看,都在不斷發展中。下一代智能制造技術將呈現何種特點?今后的數字化轉型中技術熱點是什么?這些無疑是企業以及相關的專業人士關注的焦點。 然而,需要進一步思考的是,于企業而言有無比技術更為根本的問題?企業從事經濟活動,能夠給社會提供服務或產品,為社會創造價值,同時企業自身獲得收入,實現營利的目的,由此而獲得的利潤是企業價值的重要體現。既然如此,價值是企業更本源的問題。在企業數字化的進程中,是否需要重新審視固有的價值創造活動以及企業關于自身價值的理念? 本文即探討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或智能制造的推進中如何實現價值超越。
產品價值超越——基本功能和性能之外的價值延伸
1)體驗
工業經濟時代,傳統的工業產品的價值主要取決于基本功能以及與基本功能相關的性能(關乎產品質量)。當前,世界經濟的發展已經進入體驗經濟階段。今天,企業不能僅僅只考慮產品的功能和性能,還需要考慮能夠向客戶提供何種特殊的體驗,盡可能在產品中加入更多的能引發消費者或客戶在感覺上共鳴的元素。簡單地說,企業需要變“產品為中心”為“客戶為中心”,乃至“客戶體驗為中心”。有的企業甚至推行“客戶體驗管理”(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CEM),CEM被認為是體驗經濟時代企業獲取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戰略。
實際上,不管是對于消費者/客戶還是企業而言,這里體現出一種價值超越。消費者/客戶從被動的價值接受者,轉為積極參與價值創造的各個環節,成為創造獨特體驗的參與者。體驗經濟有三個關鍵因素[1]:
(1)向消費者開放價值創造過程。消費者需要參與到價值鏈的各個環節,與企業共同創造價值。如,海爾利用其工業互聯網平臺,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不斷與用戶迭代。迭代過程顯然是用戶參與體驗創造、價值創造的過程。
(2)超越預期。消費者從實際消費中所得到的體驗超過了期望值時,所形成的溢價會帶來意外的驚喜。如在佛羅里達醫院的影像中心,可聽見海浪拍擊海灘的聲音,聞見陣陣椰子清香,大堂地面像海邊的木板路。優衣庫的柳井正說過:“以超出顧客期待的水準將顧客的需求變為現實。只有這樣,你才能創造出顧客真正需要的附加價值。”[2]
(3)延伸價值鏈。如耐克公司的Nike+系列產品中,若價值創造過程以交易為終結,那么消費者只是得到了一雙跑鞋。只有當消費者使用其內置傳感器跟蹤自己的運動行為,甚至是在論壇中與其他朋友就這些運動數據進行交流時,更多的價值才被創造出來。挖掘交易完成后價值創造的可能性,并為這種體驗投入資源,創造環境。
2)功能價值+內容價值
在一個烤箱里面內置耐高溫攝像頭,可拍攝烘焙過程,可以抓拍延時攝影,可以進行互聯網直播。傳統烤箱的基本功能就是烘焙,但當可直播烘烤過程能把人們連接到一起時(人們可以把自己烘烤食品的創造性活動和體驗在朋友圈展示),它就產生了除烘烤功能外的值得體驗的內容價值。
傳統汽車的功能是代步。現在,很多汽車公司都在致力于構建新時期的人車關系[3]。當汽車像手機一樣讀懂自己,給出定制化服務和連貫場景體驗時,當人們在汽車中可以分享健康、購物、信貸、金融、物流、娛樂等生態圈資源時,汽車就不再只是擁有出行工具的功能價值,而且擁有支撐在線生活的內容價值。
當然,使汽車產生新的內容價值,需要眾多數字技術的支撐:操作系統、云、虛擬現實、人工智能、SLAM(同步定位和地圖構建)、導航……
3)超越客戶體驗的溢出價值
一般而言,產品價值體現的載體是客戶或消費者。上面提到的內容價值也是針對客戶或消費者的。然而,數字時代的智能互聯產品的價值體現不局限于客戶或直接消費者。
工程機械的運行數據(工作地理位置、工作時間、土方量、速度、油溫、油壓、油耗、操作順序、反應時間……)所產生的價值,并不局限于工程機械的使用者和擁有者。一個區域工程機械運行數據的集合可以用來判斷該區域的建設情況,甚至可以與宏觀經濟有一定的關聯。這些數據對工程機械的制造商也產生價值:一方面根據數據可預測各地區對工程機械的潛在需求以作好生產準備;另一方面產品開發部門可通過對工程機械運行的大數據進行分析以發現未知的關聯或規律,從而改進設計。
在汽車的新產品開發中,可通過正在運行的具有千千萬萬里程的汽車數據去模擬汽車性能和駕駛者反應,以評估設計改變的效果。更一般地,收集產品使用數據和用戶行為及反應數據可建立仿真模型,輔助設計決策,平衡不同設計方案的優劣,且預測市場接受的程度。總之,通過對各種情況下的車輛數據和駕駛者數據的聚集融合,并進行仿真,能夠驅動汽車的新產品開發或創新設計。
電動汽車的使用給城市帶來了一系列新問題,大量電動汽車同時充電會使電網產生峰值,影響城市用電。如果把電網和交通網的數據能整合到一起,就可以根據交通網的數據預測當天城市電網的情況,對電力的調配是非常有幫助的。反之,也能給交通管理提供信息咨詢,更好地管理城市交通。顯然,電動汽車充電數據的價值不局限于車主,其價值延伸到供電和交管部門。即使一些小產品,其數據本身往往就有不菲的價值。例如在農業生產中,濕度傳感器和天氣預報結合到一起,就能對灌溉系統進行優化并節省水資源。All Traffic Solutions公司提供智能互聯的道路指示牌,可以測量交通的流量和速度。通過深入的數據挖掘,可幫助執法機構和其他客戶遠程監控管理交通流量。公司與客戶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銷售指示牌,而是為客戶提供長期服務,在沒有警方介入的情況下改善道路安全狀況。這些指示牌只是提供定制化交通管理服務的載體。[4]
可以看出,超出客戶或消費者體驗之外的產品價值主要是產品數據的溢出價值,這也是智能互聯時代的一大特色。
企業價值超越——可持續發展之根本
企業要營利,此乃天經地義之事。利潤是企業價值的重要體現。然而,企業價值不僅僅是利潤。中國古語就有“利者,義之和也”一說(《易傳·乾文言》)。也就是說,為業者,當講究“義利之和”。簡單通俗地講,“義”應當是企業承載的社會責任。要想企業可持續發展,價值觀至關重要,要點則是超越利潤為本的企業價值觀。
2019年8月19日在美國舉行的商業圓桌會議(the Business Roundtable)發表了一個《企業使命聲明》(下面簡稱《聲明》)。商業圓桌會議報告的開篇語中:“美國人理應擁有這樣的經濟,它允許每個人通過努力工作和發揮創造力而獲得成功,并過上有意義和尊嚴的生活。”《聲明》革新了企業基于股東權益最大化的理念,重新定義為“企業在保持自身企業宗旨的基礎上,對所有利益相關方都有著共同的承諾”。所有的相關方,除了股東之外,還有客戶、員工、社區、環境(保護)等。[5]
1)ESG
近年來,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逐步引起一些注重使命和價值觀的企業的重視。ESG本身就是企業價值觀和責任的體現,也是企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ESG數據也受到投資者的廣泛關注。區別于傳統投資追求的只是高投資回報,ESG投資把對環境和社會產生積極影響置于首要位置。ESG投資一是價值投資,二是可持續發展投資,具有中長期性。一些投資者會篩除ESG表現不佳的公司,尋找ESG表現優秀的企業[6]。
2)低碳/綠色
ESG中的首要問題是環境保護,其中碳減排又至關重要,這也和通常所說的綠色制造的理念是一致的。2020年9月中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低碳/綠色理所當然地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或推進智能制造應高度重視的目標。
考慮產品的耗材、耗能問題,不能僅憑設計人員的感覺。雖然定性的考慮也有意義,但真正精細的設計需要利用現代設計手段。圖1是衛星推進艙主承力結構的拓撲優化設計[7]。衛星推進艙的主承力結構是衛星推進過程中最重要的支撐結構,為使主承力結構盡可能地減輕自重及改善力學性能,需要進行結構優化設計。例中,通過對主承力結構進行拓撲優化、仿真分析而完成設計,然后3D打印成形。優化結果的材料使用量僅為設計空間的20%,最大位移為0.22mm,最大應力為38MPa,遠低于材料的許用應力。優化結果具有完整幾何信息,可直接與商用CAD、CAE軟件集成,并易于3D打印成形,形成設計—制造的閉環。該例中,不僅節約了材料,更重要的是減少了能量消耗。
圖1衛星推進艙主承力結構的拓撲優化設計[7] (a)某衛星結構;(b)設計空間;(c)最優拓撲;(d)應變云圖; (e)應力云圖;(f) 3D打印縮比件
節能問題很容易被忽略。前面闡述了產品運行的節能問題,但加工制造過程中的節能與制造企業更直接相關。一個車間、工廠的節能問題,不僅影響排放,而且直接影響成本,因此對制造企業意義巨大。
三菱福山制作所是三菱電機集團的節能模范工廠,通過活用生產數據以及能耗數據,達到最大化提高生產效率和削減能源成本的效果。通過生產現場的能耗使用量及生產信息的可視化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及保證品質;通過設備的電流監視,實現預防保全;通過品質數據的反饋,提高生產效率及保證品質;通過組裝作業內容的可視化管理,防止人為失誤。在低壓斷路器生產線上,三菱運用其e-F@ctory解決方案,每個設備的生產關聯信息及能源使用信息都被實時地采集起來,以便找出哪個工序有能源浪費的問題。此外,通過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在設備出現問題前能夠提前預警,如某設備正常生產時電流為266毫安,當檢測到電流達到了300毫安時,系統會報警,但并不會停線,這樣能夠提前解決問題。如果產線上某個設備壞了,可以通過收集的數據精確地找到故障設備以及故障原因。此外,最終的能耗還能折算到生產的每臺斷路器。[7]
施耐德電氣基于EcoStruxure的能源管理系統,使得伊利集團酸奶事業部的武漢黃岡工廠的工作人員只需花費5秒左右的時間就能獲取全部200塊能源儀表的數據,實現了超過1400倍的工作效率的提升。基于EcoStruxure的能源管理解決方案使得伊利武漢黃岡工廠的運營效率提升了19%,能源成本降低了5%,每年減少的碳排放量相當于多種植了2.5公頃的闊葉林。[8]
企業降碳,還不僅僅是企業內部的事情。其實,人類生活的所有活動都可能存在碳足跡。那么于企業而言,從原材料采購、處理、產品制造、交付運輸、使用,一直到產品消費至廢棄物處理全生命周期都存在碳足跡。既然如此,要實現低碳,就需要在整個供應鏈上的協同,即需要供應商、客戶、物流服務商等配合。顯然,這就需要數字化供應鏈平臺的支撐。通過供應鏈云平臺,與供應商共同實現降低庫存,提升效率;協同物流服務商進行產品/零部件/包裝回收等。圖2是一個供應鏈低碳運營的實踐框架。[9]
圖2 供應鏈低碳運營實踐框架[9]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低碳或綠色制造的實施離不開數字化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的支撐。
企業超越單純追求利潤的價值考慮,并非一定意味著犧牲部分利潤。只要數字-智能技術的運用得當,利潤和價值觀的堅守可以并行不悖。
3)與員工共生
ESG理念中的公司治理當然與員工有關。商業圓桌會議的《聲明》中,強調了保障員工薪酬、績效的公允程度,開展與時俱進的培訓和教育,包容并尊重員工多樣性。通俗地說,一個成熟的富有使命感的企業一定是為員工著想的,這也是企業社會責任感的最基礎層面。已有一些企業把強調員工的利益、包容并尊重員工多樣性之類的考慮納入企業的價值理念,具體的提法各異。本文不妨以“與員工共生”代之。
“與員工共生”,首要的考慮是如何讓員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酷特智能的細胞單元組織形態為每一位員工提供了自我進化的空間,組織內的員工按照需求聚合而成為細胞。在細胞內員工的利潤取決于滿足客戶或任務需求的程度,因此員工能夠自發努力高效地完成工作,以賺取更多的利潤。在這個過程中,員工的認知和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由于員工的進化,細胞的功能持續增加,員工能力不斷提升,實現了企業生態系統的進化[10]。需要注意的是,細胞單元組織的活動過程與績效、單元的聚合與分裂等,都和數字化伴隨在一起。
關于自然生物生態系統,有生態承載力概念:在不造成環境退化的情況下,一個地區能夠養活的人口、其他生物體以及/或者農作物的數量。[11]當生態系統進化,其承載力更強;當承載力變弱,生態可能進一步惡化。反之亦然。不難想象,如果一個自然生態衰敗時,即使一個良種生物也很難在其中成長。可以把企業看成類似自然生態系統,或則成長,或則衰退。如果希望企業高速成長,就需要創建一個學習型生態系統來支持高速成長的個體——在他們的角色變得陳舊之前讓他們接觸新的、富有挑戰性的機會。當創建一個可以促進員工繼續學習的生態系統時,企業生態的承載力就提高了,自然就能構筑超越競爭對手的能力。快速成長的公司都是那些在有需要之前就發展能力——新技術技能、領域專長、更強的適應力——的企業。一個活力十足的生態系統意味著不同的成分(員工)在其中相互作用——助人成長、產生能力,并讓生態系統保持生機。這實際上是提高了企業生態的承載力。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的內部研究表明,24萬名員工所從事的崗位,有近一半將在10年內消失。它們還發現,僅有半數員工接受過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培訓,而到了2020年,需要掌握這些技能的員工比例預計將達95%。針對這個嚴峻的調研結果,AT&T迅速采取行動,投入10億美元發起了“員工團隊2020計劃”,為1/4員工進行了資質培訓,幫助他們順利轉崗。2016年,公司40%以上的空缺職位均由內部申請人填補。[12]
需要注意的是,在企業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時,隨著效率的提高,自然有一些員工會被自動化、智能化機器或系統替代。一個有責任感的企業,絕不會僅僅考慮“機器換人”。在轉型還未到來之前,通過對員工的培訓,給他們學習機會,以便在轉型真正到來時他們能夠順利地轉崗。
真正“與員工共生”就能使企業組織煥發極大的活力。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需要考慮如何利用數字-智能技術激活組織的活力。員工的工作能力、工作經歷、成績、興趣、協作關系等都可以數字化。通過對員工數據與企業的目標、組織、任務等數據的匯聚與分析,可以打破企業內部的管理壁壘并突破外部業務邊界;可以實現人才畫像和組織畫像,深入洞察組織狀況,實現員工和業務的最佳匹配。盡可能實現組織發展目標和員工發展目標的一致。
還需要特別強調,“與員工共生”的價值是否真正能夠成為企業上下一致的信條,關鍵在于領導者。
這里引述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的體會。如果每個在微軟工作的人轉換思維:“不是我為微軟工作,而是微軟為我工作”,即使只是一個瞬間的思想實驗,這一想法可能成立嗎?“我”能否實現自己的職業抱負,以“我”的方式影響世界?如果微軟可以在其中扮演平臺的角色,將意義非凡。在員工方面,微軟正在努力讓員工感受到與公司使命及同事關系的聯結——無論是強聯系或弱聯系。你也許會偶遇到一些有趣的人,并與他們建立長期關系,這種關系是弱聯系。微軟就是通過各種軟件工具讓弱關系變得更強。因為正是這些看似脆弱的人際關系讓大家選擇留在這里。如果沒有人與人直接的連接,沒有員工與管理者的連接,沒有與其他員工的連接,企業會難以運轉。弱關系是與“我”在飲水機前、電梯間、步行或坐公交去園區路上等偶遇的人之間形成的。這些地方充滿隨機性,所以微軟開發了名叫 Microsoft Viva的工具——一個全新的員工體驗平臺。Viva 還可以告訴“我”他們負責的項目和擁有的專業知識。它會利用人工智能提取翔實的內部資料,令人驚嘆。根據一個人在一次會議上發表的一條評論,“我”就能夠對此人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據此“我”后續可能會安排與此人進行 15 分鐘的 Teams 遠程會議增進聯系,創造新的機緣巧合。“我”不需要在電梯間碰到他,而是在線上會議的聊天室“見到”發表評論的人。這就是創建軟件工具幫助提升弱關系的含義。數據會有所幫助,哪怕是推動行為微調的小提示。領導力框架下的關懷意味著必須有同理心,能夠設身處地為你所領導或管理的人著想。[13]
可以看出,“與員工共生”不能停留在領導者的觀念與意識,只有把理念和意識變成行動,才能真正產生價值。而微軟的具體行動之一即是運用數字工具幫助領導者們踐行“同理心”(與員工共生)。
只有飽含著“與員工共生”基因的血液流淌在企業的各個管道和器官(部門),企業才能真正有活力,才能健壯成長,才能經久不衰。
綜上所述,企業要真正認識到,智能制造或數字化轉型不僅僅給企業帶來提高效率、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等意義上的“升級”,還需要實現價值超越。
只有把數字智能技術用于產品使其智能、互聯,才有可能具備超越傳統基于功能和性能的產品價值;才能給客戶/消費者提供超越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內容價值”,甚至產生超出客戶/消費者體驗之外的“溢出價值”。
企業使命和價值觀是企業之魂。要超越利潤為本的企業價值觀,ESG應成為企業的基本考量。使命和價值觀,雖是企業之魂,但不能只是空洞的宣示和口號。需要企業把價值觀的基因融入到企業的血液和神經系統——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構造的系統。方如此,利潤和價值觀才能并行不悖,企業才能長盛久興。
審核編輯 :李倩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846瀏覽量
62050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611瀏覽量
76462
原文標題:根叔最新力作!企業當在數字化轉型中實現價值超越
文章出處:【微信號:數字化企業,微信公眾號:數字化企業】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