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總結”版
1、車上有不同的電壓系統,12V電瓶最常見,48V正在引入,200V以上是可以驅動車輪的高壓系統。
2、48V混動也算混動,別拿村長不當干部,這玩意又省油又便宜,從全車生命周期算下來很值得。
3、48V系統長下面這個樣:
4、豪華品牌最愛48V,因為12V不夠電用…… 德系、美系是先鋒,中國品牌在追趕,日系比較佛系。
5、12V電瓶還是要花錢買。
常見的車載電壓系統
早期的內燃機汽車產品并沒有電氣系統,啟動用搖柄解決(就是現在的手扶拖拉機“鑰匙”),喇叭用鈴鐺解決,大燈則由內燃機直接供電。
1918年,AMC的前身,也即是哈德遜汽車公司(Hudson Motor Car Company),將6V電壓帶進量產車裝配序列,并逐步催生了車載電燈和車載啟動機的裝配。
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6V電壓系統被打敗了,從筆者的歷史觀來看,征服它的是美國人。
美國贏得二戰,積累了巨額的社會財富,美國豪華車成為整個20世紀50年代最頂尖的民用工業產品,動輒6-8L排量的美式大V8發動機讓6V電壓系統腰腿酸痛。當然,世上沒有6V電壓系統干不了的活兒。如果有,那就串聯兩個6V。這就是我們當今還在用的12V鉛酸電池之由來。
2010年發布的保時捷911 GT3 RS可以選裝鋰離子電池,官方稱可以減輕10kg重量。不過這項配置也并未持續下去,因為鋰離子電池并不太適合擔當鉛酸電池的低電壓低自放電角色。
有些重型車輛會使用兩套串聯的24V電壓系統給電氣系統供電,或者串聯成24V之后再并聯成更大能量的組合。
1988年,美國豪華品牌們頂不住車內用電器激增之后的電量匱乏問題,比如凱迪拉克就是在那個時候全球首次安裝衛星導航系統的,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Society ofAutomotive Engineers)最終倡議將乘用車的標準電氣電壓提到42V,不過最終沒能推動下去。
豪華品牌們苦低壓系統久已。你看常見的發動機自啟停系統,即便用上AGM電瓶(Absorbent Glass Mat Battery)也已達7kW左右的功率極限,電路的魯棒性跟印度電網差不多……
一直到2011年,德國豪華品牌們也扛不住弱雞的12V電壓系統了,開始組團提倡使用48V電壓系統,并推出了一個新的行業標準LV148。
48V電壓系統有了4倍電壓,電池包的能量進一步提升,可以經受更長時間的內燃機停機,還能通過BSG/ISG電機進行能量回收,協助車企們應付歐盟2020年的95g/km排放法規壓力。
低于60V的,我們都叫低壓系統,不會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傷害。
到了200V甚至更高,這些高壓電池可以單獨驅動車輪,因此我們稱之為“動力電池”。
比較著名的千萬輛級HEV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豐田THS,用的就是大約200V的高壓電池包,不自燃、能量密度低、比較重、循環壽命超長的鎳氫配方。
大約250V的動力電池來自豐田引以為豪的Mirai氫燃料電池車,用來儲存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產出來但還沒來得及用完的電,以及能量回收系統剛剛收回來的殘余電能。
從300V往上都是可插電的動力電池產品,目前電壓最高的乘用車電池產品是保時捷的800V系統,是當前主流400V(附近)系統的兩倍電壓。這組電壓范圍為610-835V的電壓系統源自保時捷919 Hybrid混動賽車。
800V電壓系統可以更高速地“獲得電能”與“釋放電能”,原理跟“文章臨近Deadline時工作壓力大增所以寫得特別快”差不多。
通過增加電壓,電纜損耗降低,電纜負載可以增加,這條定律也可以用來解釋12V到48V的進化之路。
48V輕混車算不上混動?
這么小的電池和電機,怎么可以算是混動呢?
這是筆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但最近兩年終于理清思路了——我只要把所有混動系統(Hybrid Vehicle Drivetrain)看作內燃機(ICE,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的節能技術,就能把當前絕大多數的“油-電”混合技術融入同一個知識體系內。
換句人話:48V輕混,就是混動車之一。
混動系統對比
學名別稱/
常見系統自啟停制動回收獨立驅動
車輪可充電
Micro Hybrid
微混自啟停系統√×××
Mild Hybrid
輕混/弱混48V輕混
MHEV√√××
Full Hybrid
強混HEV非插混√√√×
Plug-in Hybrid
插混PHEV插混√√√√
加深理解一下:
Micro Hybrid 微混 = 自啟停系統 = 能讓ICE歇10秒的12V混動系統
Mild Hybrid 輕混 = MHEV = 48V BSG/ISG電機 = 能讓ICE歇3分鐘的48V混動系統
Medium Hybrid 中混(不在表格內) = 我同事自己定義的 = Creep 電驅蠕行 = 能讓ICE歇100米的高壓中混 = 斯巴魯13PS/0.27kWh混動
Full Hybrid 強混 = 雙擎那種HEV = 能讓ICE歇3公里的高壓強混
Plug-in Hybrid 插混 = 唐DM那種PHEV = 能讓ICE歇50公里以上的、可充電的高壓強混
典型的PHEV高壓電池結構
聽筆者念完上面這幾串,大家應該基本理解目前最主要的四種混動形式了。其中微混是每臺自啟停汽柴油車都有的,輕混是現在市場熱推的48V車型,強混是雙擎那種超省油但不插電的混動車(雞肋到炸的動力居然叫“強”混),插混就是能補電、能享受國家補貼的。
為何車企如此熱衷48V電壓系統?
先不聊學術的事,我就問大家一個問題:有什么商品是人見人愛、車見車載的?
好東西 = 便宜 + 好用
害,就是這么簡單。因為48V系統是最高壓的低壓系統(混動節能效率最高),又不需要高壓系統(HEV/PHEV/REEV/FCV/BEV)的繁瑣電控/絕緣/熱管理,這分明就是雞頭鳳尾中的優質雞頭,
再聊深度一點,就有以下這么多點:
1政策驅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國制造2025》《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一直在強力推動車企進行ICE系統的節能化改造,唯一可能的方向就是部分電氣化(從微混到插混)。
大家是不是習慣了一上車就關掉發動機自啟停系統(Micro Hybrid)?因為這默認開啟的討厭玩意根本省不了幾秒的油,振動還賊大,大夏天的沒經同意就給你停了空調壓縮機,完全就是車企為了應付油耗測試弄出來的。如果要評選“實際上最垃圾的汽車配置”,自啟停系統認第二,沒技術能認第一。
我國乘用車新車的2025 年目標有多苛刻呢?下降至 4 .0L/100km,對應二氧化碳排放約為 95 g/km。
單憑48V輕混動肯定打不到,但2025還遠著呢,作為過渡的低耗減排技術,絕對是當前最明智之選。
2 成本驅動
可變截面渦輪很好,我知道。
可變壓縮比很好,我也知道。
HEV強混系統更好,我更知道。
多少錢給裝一個啊?這個問題太刻薄了,無法回答。如果我們僅僅需要優化5%左右的駕駛循環油耗,那么48V電壓系統下的BSG/ISG才是最高性價比的選擇。當然,理論上可以優化12%左右,只是當前實測數據并不支持這個假設(我是不是太客觀太老實了)。
一套48V系統,成本僅需大約600元人民幣就能完成大約1%的油耗優化,穩賺的生意誰不做?
3 技術成熟
48V電壓系統廣泛推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產業跟上了,BSG與ISG電機越來越便宜,電池技術也得到了一定突破。
鋰離子電池在PHEV和BEV的井噴式發展大潮中得到了技術革新,現在用在48V系統中的1.5kWh低壓電池包在外尺寸、整備質量、充放電速度、成本控制、安全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改進。
4 設計驅動
低功率負載歸12V系統,高功率負載歸48V系統,12V扛不住的負載就別硬上,勉強沒幸福。
以下負載,交給48V電壓系統之后大有前途:
a、BSG/ISG電機:更大功率的啟停一體式電機,還能進行動能回收,ISG甚至可以給到扭矩輔助(雖然很少)。
b、電子增壓器:增壓器電氣化之后,渦輪遲滯就沒有了,什么轉速下都能給讓渦輪有正壓,動力輸出的突兀自然少了很多。
c、空調壓縮機與PTC加熱電器:食量變態的耗電角色,功率分別都在4kW左右,掛到1.5kWh鋰電池上之后,就不用煩惱每次自啟停就停止制冷(12V電壓系統根本扛不住)。
d、空氣懸架:空氣懸架(彈簧)里頭有空氣壓縮機,用上更大功率的48V系統之后可以確保空氣懸架反應更快。
e、轉向助力系統:果斷投向48V。
f、后輪轉向技術:后輪電機給到48V系統服務,響應速度也更快。
g、泵:油泵水泵各種泵,交給大功率的48V系統吧。
h、智能車機系統:下圖自己感受,L2+的200TOPS算力要耗掉45W(筆記本充電功率),L5的2000TOPS就是800W,請問12V系統一共才多少kW?
低功率負載還是可以交給12V電壓系統的,比如照明系統(LED化之后很節能)、信號系統、蜂鳴器、儀表盤、電窗門鎖以及發動機噴油點火系統等等。
5 用戶需求驅動
用戶買車就是圖個性價比,48V輕混動車子沒升價/只升一點點錢,可以換來挺多的:
a、自啟停系統的平順性大幅度增加。
b、能量回收過程中的心理愉悅。(因此車企喜歡把能量流顯示在儀表盤/中控屏上)
c、能量回收反拖可以省剎車片,且因反拖力度不大,不會惡心到駕乘人員。
d、真的能省0.3-0.8L/100km的油,省錢了就是好事。
e、車輛可以配置更多大功率負載,豪華、智能得以實現。
f、有些BSG電機可以在換擋期間調整ICE的轉速以消除自研自產自銷的垃圾雙離合變速箱之頓挫,具體是哪個聰明品牌我就不點名了。
6宣傳驅動
除了以上6個小點的用戶得益,開節能汽車如今也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車企當然也想通過相關的宣傳來展現用戶群體“擁有精英人群的社會責任感”。
48V電壓系統如何協助節油?
進入本文最重要環節,但這節的內容非常復雜,單劈一篇萬字長文是沒問題的,但讀者們應該會直接關掉網頁……
所以筆者今天就只用2張圖把事情簡單說一下。
先做一張圖展示48V與12V雙系統是怎樣聯合工作的:
配合上圖解釋如何節能:
1、能量互通:兩套電壓系統是互通的,理論上都可以通過DC-DC互相升降壓充放電供給對應電壓的負載,因此總系統不易虧電,不用經常啟動內燃機。
2、滑行儲能:48V系統加入之后,車輛更容易實現滑行儲能模式,也就是視覺傳感器、位置傳感器、衛星信號判斷你要進入“滑行至停止”這個工作,提前30秒左右停掉內燃機并讓BSG/ISG反轉發電。
3、反轉儲能:BSG/ISG作發電機用,能量來源可能是剛剛提到的滑行,可能是內燃機經濟轉速下的剩余動能,也有可能來自專門的發電模式。比亞迪DM3系統就有發電模式,讓汽油機固定在1500rpm 用BSG進行8kW發電,實際上不好用。
4、能量大增:內燃機運轉時可以電系統充電,12V鉛酸電池與48V鋰電池的總能量一般在2kWh左右,足夠紅燈前吹好一陣子空調冷風了,不用經常啟動內燃機。
5、扭矩輔助:ISG電機可以提供50N·m左右的驅動扭矩(但不能單獨驅動車輪),幫內燃機降負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油耗。
接下來筆者上一張多年前P的老圖,這里基本說清了電機位置和作用,其中48V系統可以供給P0(BSG)、P1(ISG)、P2、P0+P3四種電機布局使用。
目前市面上見到的48V電壓系統之電機,基本都是取代原發電機位置的BSG電機,因其成本最低、結構最簡單,多數12V車型隨便一改就能成為12V+48V的BSG輕混車型。
有哪些車企正在主推48V產品?
1 德系
德系是后來者,反而居上了。究其原因,便是因為德系豪華品牌太多了,高功率負載多,老早就受不了12V電壓系統了。
奔馳從W221那一代奔馳S級(2006-2013)就開始做48V系統的嘗試,寶馬則在ActiveHybrid 7(2010-2012混動7系)上進行了試驗。最終第一個跑出來的不是奔馳寶馬,而是2017年發布的第四代奧迪A8(D5)。筆者印象深刻,是因為那篇首發技術解析稿是熬夜寫的。
不過A8的48V系統用了更簡單、更便宜、無法進行扭矩輔助的BSG電機,雖然沒對動力有幫助,但油耗有了0.7L/100km的下降。同樣的系統很快就用到了奧迪A6(2018)、A7(2018)、Q7(2020)、Q8(2020)、A4(2020)、Q5(2021)之上。
奔馳肯定不會落伍,EQ Boost 48V立刻奉上。請注意,這是一臺更高階的ISG電機,不僅幫助省油,還能進行扭矩輔助(因為在發動機飛輪輸出端)。這些ISG很快就裝備到了C級(2018)、CLS級(2018)、S級(2018)、AMG GT53(2018)等車型上。
那個,AMG車主現在也考慮省油嗎?
至于寶馬,其實上一年5系就在海外鋪開了48V,但華晨寶馬還沒有跟進。第八代大眾高爾夫也有48V,第四代EA888天生就跟48V匹配,預計以后德系是鋪48V最積極的一個陣營。
保時捷呢,當初不是48V的主要發起人嗎?是的,保時捷很需要48V電壓系統來伺服主動防傾桿。空氣懸架等高功率負載。
此外,保時捷911也在做更加深入的電氣化嘗試,先是自啟停微混,然后是48V輕混,以后還會有插混甚至純電。
2 美系
通用集團是低壓系統高壓化(12V一次,42V又一次)的先行者,旗下幾個品牌都玩過48V輕混,比如土星在2007年開始做輕混,不過最終還是全面轉向48V。
跟德系品牌一樣,最先量產48V輕混系統的電力需求最大的豪華品牌。新出的2021款凱迪拉克XT5和XT6全系都鋪了48V輕混,ISG電機功率10kW,可以給50N·m的扭矩輔助。因為是ISG,所以不需要改原來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在年款車型上都能直接裝備。
凱迪拉克給出的綜合工況節油成績是“節省5-6%”,足夠老實,因為很多三四線車企就喜歡給你標一個10%左右。
實際上,這個比例的確比較可以了。我之前用的LTG引擎沒可變缸技術,變速箱也是老款的8L45,超速擋位減速比不夠大,所以高速油耗還不夠極致。后來換LSY+9AT之后,一百公里可以省2.5-3.0個油,主要功勞是可變缸技術和更加省油的9號超速檔。現在凱迪拉克推出“2.0T可變缸渦輪增壓+9AT+48V”組合,還能再優化5-6%,ICE的停機時間可以更長。
美系另一大陣營是福特集團,不過可能因為上一年長安福特混得不夠好,所以沒有及時引入48V系統。中國消費者對“三缸”這個詞太介意了,實際上福特的EcoBoost三缸機非常高效率,配上48V電機之后還能省更多油,海外版的福克斯和嘉年華早就用上了。
大家有沒發現我沒提林肯……哎,一個以NVH取勝的豪華品牌,怎么現在還沒48V電壓系統引入中國呢?
就如前文提到的那樣,美系品牌是高壓化先驅,像凱迪拉克/林肯這種開始逐步鋪智能車機、自動駕駛、主動懸架的品牌,現在正是時候全面搭載48V,一方面解決電力窘況,一方面提升平順性和靜謐性,一方面的確也能省點油。
3 中國品牌
比亞迪在2013年推出了自家的48V弱混技術,他們叫“綠混系統”(希望基金讀者不要介意),不過這款弱混系統并不怎么出名。真正賣斷貨的是第二代唐DM,很多訂金用戶(不是沒交錢的意向用戶哈)最近等不到車放棄,這種熱銷場面對于比亞迪而言是第一次。
雖然唐DM用的是不能進行扭矩輔助的BSG電機,但還有P3和P4兩臺大功率驅動電機,所以動力輸出強勢得可怕。
吉利也是推動48V的產業巨頭,他們主打的是接地氣的BSG電機,不過官方說能省15%(!!!)。筆者看到有媒體軟文吹“吉利能省15%,奔馳奧迪遠不如”就覺得特別惡心。
此外,一汽、長安、廣汽、長城等品牌也都在跟進48V,而起步比較早卻被反超的是江淮,我們2017廣州車展就解讀過他們家的48V輕混系統。
為什么單獨說說江淮呢,因為他們這套HyBoost輕混系統用的是磷酸鐵鋰配方的48V電池,能量只有區區0.38kWh…… 我一直很想試試裝機之后會有哪種級別的節能效果。
4 日系品牌
日系品牌,筆者簡要講三句。
第一句:豐田本田擁有強勢的HEV強混技術,對48V興趣不大。
第二句:馬自達和斯巴魯這兩家只用工程師腦袋想東西的廠家從2019開始逐漸嘗試48V系統。
第三句:鈴木發力最早但其中國市場失敗了,剛發布的日產逍客有48V但不知道是否引進。
5 供應商
48V市場興起,將產生巨大的利潤市場。因為電池、電控、電機都可以外包,所以……基本上買回來裝機調試一下就能用了。
大陸集團專注做BSG電機,另一個巨頭博世也在不斷研發新的BSG,寧德時代給它提供48V電池包。
此外還有德爾福、法雷奧、日立、舍弗勒等等零部件巨頭也參與了這塊蛋糕的搶奪,不知道為什么電裝沒聲沒氣。
匯總48V電壓系統的優勢
1.12V真的不夠用
從6V到12V再到48V,汽車電壓系統見證的是汽車產品逐漸邁向電氣化與智能化的歷史。在21世紀的汽車產品中,為安全性能、舒適功能、智能化配置、電氣化底盤、自動駕駛運算服務的高功率負載越來越多,儲能裝置能量不足的問題越發明顯,提升電壓與電流可更好地滿足負載的需求。
2. 48V系統其實很輕巧
48V電壓系統的推廣并不算遲,因為鋰離子電池在上世紀90年代初才正式鋪開,經歷了30年的制造、使用、迭代之后,才終于達到今天車規級48V電壓系統的要求。否則,我們得用4組12V鉛酸電池進行串聯,這就相當于一臺手動變速箱的重量了。
3. 此外,成本上也很“輕巧”
48V需要執行的另一項重任是降低排放與降低油耗。按照目前動力電池技術的成本和性能估算,內燃機會在接下來20年內繼續成為乘用車動力的“大半壁江山 – 半壁江山 – 小半壁江山”,48V系統作為性價比最高的混動機構,必然是最受寵的。
4. 節油效果看得見,不是玄學
12V自啟停系統也能節油,為何48V才是王道呢?
因為12V電壓系統對應的自啟停振動太可怕了,我上車第一件事肯定是關掉自啟停,不能為了省幾滴油損失整個旅程的平順性。
我們都會說一個網絡詞匯“力大磚飛”,實際上48V自啟停的確可以用大力出奇跡,48V可以搭載10-15kW大功率BSG/ISG電機,平順性上去了,消費者才肯用自啟停系統。
5. 48V系統對平順性確有貢獻
48V自啟停的速度更快,比如通用48V自啟停的速度就比12V自啟停快了0.2秒,動力銜接更好,整車平順性更高。
在滑行的時候,48V還能進行動能回收,而且發動機斷油時間大大增加了。
在起步的時候,因為ISG電機可以給到輔助扭矩(奔馳、寶馬、凱迪拉克、雪佛蘭等),所以起步可以更輕盈更平順。
在換擋的時候,有個我不愿意點名但的確賣得很好的國產品牌,用BSG電機避開了雙離合換擋時此前一直無法根治的頓挫。
在凡爾賽的時候,比如你的車子有48V電子渦輪,恭喜啊,渦輪遲滯沒有啦。
最后解答一些常見疑問
1. 12V電壓系統要被淘汰了嗎?
答:暫未。12V產業鏈標準化之后,這項技術就一直用到現在,包括特斯拉Model S、保時捷Taycan、蔚來ES6在內的幾乎所有電動汽車都在使用它來供電。當然,并非驅動車輪。
不過,48V電壓系統的確會逐漸替代12V電壓系統,這個過程是以十年計的。
2. 48V電池會自燃嗎?
那個……凡是電池都有自燃的風險,凡是汽油車都有自燃的風險,凡是炸雞都有炸得不好吃的風險。
低壓系統基本可以保證不自燃,畢竟我也沒怎么聽說過有小朋友玩四驅車把屋子燒了的。高壓系統的自燃風險高很多,畢竟工作壓力大一個量級,風險就幾何倍數飆升了。
3. 為何我的48V混動不省油?
因為BSG是搭配自動啟停使用的,若你一上車就把啟停關了,自然就沒有多少節能作用了。之前我們關自啟停是因為12V電壓系統給到自啟停系統的功率只有4kW左右,功率不夠自然就抖啊。
現在BSG和ISG電機動輒10-15kW,力大磚飛,不抖了。
4. 奧迪的12V輕混是什么鬼?
新款奧迪A4有12V輕混系統,12V鉛酸電池+12V鋰離子電池(0.12kWh),BSG電機的功率從48V系統的8kW縮水到12V系統的5kW,每100km理論節省0.3L汽油。
把它當成一個動能回收裝置,省出來的能量給車載用電器用,差不多就這個意思。
-
動力電池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549瀏覽量
77922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674瀏覽量
131244 -
電壓系統
+關注
關注
0文章
14瀏覽量
3516 -
混動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21瀏覽量
1910 -
汽車
+關注
關注
13文章
3598瀏覽量
37626
原文標題:長文丨為何汽車需要48V電壓系統?
文章出處:【微信號:EDC電驅未來,微信公眾號:EDC電驅未來】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