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臺灣四大晶圓代工廠——臺積電、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相繼召開了2022年第三季度法說會,筆者梳理了相關內容,試圖從中概括共性、發現產業趨勢。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半導體行業正在經受兩大因素的影響,一是終端需求降溫,二是美國擴大對中國大陸的芯片出口管制。
需求降溫:下修資本支出 Q4展望保守
與年初時高調宣布全年維持高位的資本支出計劃不同,四大晶圓代工廠無一例外地下修今年資本支出,甚至下修幅度最高達43%。
臺積電下調今年資本支出至360億美元,與最初預測的440億美元相比,降幅達20%。臺積電財務長黃仁昭解釋說道,每年資本支出都是基于對未來幾年成長的預期,數月前預估400-440億美元,如今進一步下修,除設備交期挑戰仍嚴峻為一大因素外,另一大因素是基于對目前營運中期前景的展望,進行產能優化。
聯電將今年的資本支出從36億美元調降至30億美元,降幅達16.6%。聯電總經理王石表示,資本支出下修的原因主要有兩項,分別為設備的交付延遲,以及對于正在下滑的景氣所做出的回應。
力積電因為無塵室與機電工程人力短缺、設備交期拉長,以及伴隨市況調降產能規劃,因此將今年資本支出自15億美元下修至8.5億美元,減幅高達43%。
世界先進則表示,為應對終端需求減弱、客戶持續庫存調整及產能利用率下滑,下修今年資本支出至210億元新臺幣(約6.5億美元),比原本規劃的230億元新臺幣(約7.2億美元)下修約10%。
總結來看,四大晶圓代工廠下修全年資本支出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需求轉弱。實際上消費電子從去年年底就開始需求不振,以智能手機為例,供應鏈人士透露,小米、OPPO、vivo等中國大陸領先的智能手機制造商多次下調今年出貨目標,應用處理器、射頻功率放大器、驅動IC等供應商已削減晶圓廠訂單。與此同時,PC、平板電腦等其它消費電子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這也使得半導體行業從過去兩年的“超級循環周期”進入“庫存調整期”。臺積電總裁魏哲家在法說會上坦言,半導體供應鏈持續去庫存,預期庫存水位將于第3季達到高峰,第4季庫存水位將下滑,庫存調整將維持幾季時間,可能延續到2023年上半年。且庫存調整的影響將持續,估計2023年整體半導體產業可能衰退。
半導體分析機構Gartner也曾預計2022年全球半導體收入將達6392億美元,僅增長7.4%,而2021年的增長率為26.3%,該機構并同時預測明年全球半導體收入將收縮至6231億美元。
與此同時,四大晶圓廠對于第四季度保守的展望也成為目前半導體市況不佳的又一力證。以臺積電為例,預估第四季度業績僅與第三季度持平,營收將達199-207億美元,相當于季減1.6%至季增2.3%,以中間值估約季增0.4%。聯電則稱第四季度產能利用率恐將降至90%,晶圓出貨量將減少約10%。
不過半導體行業需求雖然短期出現動蕩,但由于5G、AIoT和電動車等應用的普及,半導體含量提升所帶動整體市場的成長動能,長期市場仍會朝正向發展。
禍不單行:談美擴大對華芯片管制
除了終端需求降溫外,美國上個月擴大對中國大陸的芯片管制進一步增添了半導體行業的不確定性。四大晶圓代工廠也在法說會上談及相關影響。
臺積電雖沒正面說明影響,但帶來了好消息,其稱已獲得美國一年許可用于南京工廠生產28nm和16nm制程的產品,臺積電將在完全遵守所有規章制度的情況下為所有客戶提供服務。不過法人則預估客戶因美國芯片出口管制新規開始積極儲備緩沖庫存,臺積電將受益。
聯電指出,對聯電運營影響有限,管制主要是先進制程,聯電著眼成熟制程,將持續留意措施新進展,也會進行風險管理及評估是否有任何商業機會。
力積電則表示,高性能CPU不在自家經營范圍,但實體清單中有些是客戶的客戶,目前正積極評估,同時也看好,此舉可抑制中國大陸競爭同行的擴張速度,有助臺廠取得轉單,對利基型DRAM價格也有穩定作用。
世界先進總經理方略認為美國出口管制加上芯片法案等政策以及地緣政治的影響,目前看來是在先進制程與AI、HPC應用如16納米乃至更先進制程,因此短期對公司來說無任何負面影響。同時有IDM公司在某些情況下把部分晶圓代工轉移到公司,和Power相關的特殊制程以及成熟制程都感受到相關需求,因此總體機會大于負面影響。
10月7日,美國對向中國大陸出售半導體和芯片制造設備發布了全面限制,試圖限制中國大陸獲得關鍵技術。根據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規定,除非獲得特別許可,否則將不再允許企業向中國大陸供應先進的計算芯片、芯片制造設備和其他產品。這些規定限制了美國出口用于驅動人工智能應用的稱為圖形處理單元的尖端芯片,并對用于中國大陸超級計算機的芯片施加了廣泛的限制。此外,規定還禁止制造用于制造先進邏輯和存儲芯片的設備的美國公司在沒有許可證的情況下向中國大陸出售這些機器。
美國此舉看起來是在遏制中國大陸的技術創新,而實際上也會“反噬”自身。奧爾布賴特石橋公司中國大陸高級副總裁 Paul Triolo曾表示,隨著新規則引發的“變革海嘯”席卷半導體和相關行業,將會出現很多輸家。這對使用美國硬件部署人工智能算法的中國大陸公司的影響尤其深遠,包括自動駕駛汽車和物流,以及使用人工智能進行藥物發現和氣候變化建模的醫學成像和研究中心。具體影響范圍還需要觀察一段時間,但這必定對中國大陸和美國的技術創新都有損傷,最終使美國消費者和公司損失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
美國半導體設備商科磊近日便在財報會上透露,公司仍在評估美國出口禁令的影響,預估對中國大陸的新規將對本季營收造成約1億美元的直接影響,且可能持續到明年,2023年全年營收損失初估6-9億美元。另有知情人士指出,美國正忙于應對其針對中國大陸芯片行業的新出口限制帶來的意想不到的后果,這些后果可能在不經意間損害半導體供應鏈。
結語:從中國臺灣四大晶圓廠第三季度法說會上透露的信息中可以看出,終端需求降溫和美國擴大對中國大陸芯片出口管制增添了半導體行業的不確定性,業界已預期這波庫存調整將延續至明年上半年,而美國新管制規則的影響仍需持續關注。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673瀏覽量
221380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4970瀏覽量
12820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