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IoT)和“工業4.0”的興起,利用壓電材料制作緊湊、節能的力度傳感器吸引了廣泛關注。壓電電子學已成為一項新的技術前沿,在土木工程結構健康監測以及人機交互界面等領域得到了應用。
壓電式力度傳感器,通常由應變誘導的“肖特基勢壘高度(SBH)調制”,或由在誘導壓電場中重新分配電荷載流子的“壓電門控效應”控制。然而,雖然基于SBH的器件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探索,但基于壓電門控的器件仍然相對較少被了解。這限制了壓電門控晶體管的制造。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近期在Nano Energy期刊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臺灣國立成功大學(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NCKU)的研究人員首次報道了一種“雙模”壓電門控薄膜晶體管(PGTFT),并提供了解釋其工作機制的分析模型。這種PGTFT在兩種模式(即耗盡和積累)之間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工作性能,實現了創紀錄的應變靈敏度因數(電流相對變化與機械應變的比率)2780,展現了極高的靈敏度。
“僅依賴壓電門控效應的PGTFT,對于開發先進壓電器件至關重要。但是,迄今為止報道的大多數PGTFT通過壓電場誘發的SBH調制顯示出不明顯的壓電門控效應,并且只能檢測一維應變。”該研究的通訊作者劉全璞教授表示。
兩端用電極固定在柔性基板上的壓電器件的工作機理
在他們的這項研究中,由于氧化鋅(ZnO)的多功能壓電和半導體特性,研究人員利用氧化鋅來制造這種薄膜晶體管。通過改變制備過程中使用的氣體,可以控制ZnO薄膜中的載流子濃度。然后對薄膜進行充分表征,并用于制備兩種不同的PGTFT配置。
該研究團隊通過對PGTFT施加應變來測試它們的電流-電壓特性,并對結果進行分析和數值模擬。此外,他們還探索了改變載流子濃度對PGTFT工作模式的影響,以衡量壓電門控效應的影響。
研究小組發現,應變增加會降低頂部PGTFT電極的電流,但會增加底部電極的電流。這是由于電子在力的作用下從頂部運動到底部,在頂部耗盡,在底部形成電子積累。這反過來影響了輸出電流,并揭示了壓電門控效應和壓阻效應的共存,其中壓電門控效應占據主導。
此外,該團隊通過實驗和分析表明,應變靈敏度因數對載流子濃度高度敏感,表現為在他們的設計中創紀錄的提高了44%。
劉教授說:“我們提出的分析模型完美地解釋了PGTFT的工作原理,實驗和模擬結果一致。這些發現將為多維應變傳感PGTFT開發和應用鋪平道路。”
這一研究成果有望構建緊湊、經濟高效且能耗更低的新型人機交互界面。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2文章
51382瀏覽量
755819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687瀏覽量
221486 -
晶體管
+關注
關注
77文章
9744瀏覽量
138720
原文標題:首款“雙模”壓電門控薄膜晶體管,多維力度傳感有望開發創新人機交互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