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研究背景
氫氣是最有前景的能源載體之一,但其儲運能力一直是阻礙氫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瓶頸。與物理儲氫方法(例如在極端條件下壓縮或液化氫分子)相比,通過有機底物催化氫化形成液態有機氫載體(LOHC)的化學儲氫方法是一種更安全的方法。
在已報道的LOHC候選有機底物中,甲苯和相應的甲基環己烷 (MCH) 因其低毒性、優異的可逆性和穩定性、高儲氫容量 (6.2 wt%)而被作為很有前途的儲氫介質。對于傳統的催化加氫工藝,純氫(99.99%以上)的使用不可避免;氫氣中只要有微量的CO雜質,就很容易使金屬活性位點失活。然而,對于工業上獲得的粗氫資源,即由蒸汽重整和水煤氣變換反應獲得的粗氫資源(其主要污染物為少量CO),其價格僅為純氫的一半。因此, 開發耐CO的加氫催化劑具有極高的經濟應用和科研價值。
CO和常用的金屬加氫催化劑之間形成的強鍵通過d電子從金屬轉移到CO 分子的2π*反鍵軌道而得到加強。此前的研究表明,將金屬的尺寸減小到原子尺度,產生的金屬單原子陽離子具有較少d電子,傾向于以不太強烈的方式結合CO。至于芳烴底物的氫化,一般需要金屬集合位點。
最近研究發現,在相鄰氧空位的幫助下,Pt 單原子催化劑比具有 Pt 納米顆粒 (NP) 催化劑更高的甲苯加氫性能。盡管單原子催化劑在驅動甲苯加氫反應中具有更大的潛力,但它們與CO的弱相互作用將不可避免地損害對粗制氫原料的凈化能力。CO甲烷化與甲苯加氫并行,提供了一種更實用的解決方案,可以減輕金屬的CO中毒效應,從而實現粗氫的同時儲存和提純。為此,非常有必要制造具有雙功能活性位點的雙氫化路徑催化劑。
02
成果簡介
北京大學馬丁教授和華東理工大學戴升教授(共同通訊作者)開發了一種穩定的RuNi/TiO2催化劑。在大氣壓及180 °C下,該催化劑能在粗制氫進料和1000-5000 ppm的CO 雜質存在下,將甲苯有效氫化成甲基環己烷。優化后,該催化劑在24小時反應中保持了60%以上的MCH產率,并將出口氫氣流中的CO濃度降低到0.01%。該工作以“CO-tolerant RuNi/TiO2catalyst for the storageand purification of crude hydrogen“為標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03
研究亮點
1.Ru和Ni物種的共同定位促進了緊密耦合的金屬Ru-Ni簇的形成;
2.在催化加氫過程中,Ru和Ni分別作為CO甲烷化和甲苯加氫的活性位點。
04
圖文導讀
圖 1 a在純氫或0.1%CO/H2中,不同催化劑在170 °C下的甲苯轉化率。b不同催化劑在0.1% CO/H2載氣中的MCH產率。C不同催化劑在0.1% CO/H2載氣與甲苯中的CO轉化率。D不同催化劑在純氫氣載氣中的MCH產率。e 2Ru5Ni/TiO2在180°C,不同CO濃度(0-1%)下的氫氣載氣中的CO轉化率和MCH產率。f2Ru5Ni/TiO2在180 °C下的穩定性測試。
通過浸漬法制備TiO2負載的單金屬Ru、Ni和雙金屬RuNi催化劑。向氫氣進料中添加1000 ppm CO,這些催化劑的甲苯轉化率在170 °C時被急劇抑制(圖1a)。將Ru和Ni結合在一起后,2Ru5Ni/TiO2的甲苯轉化率顯著提高,達到12.5 mol甲苯/mol金屬/h和MCH產率(20-60%)(圖1a)。在100至220 ℃的程序升溫條件下,2Ru5Ni/TiO2的耐CO加氫性能在170℃達到最高的MCH收率,催化劑活性在溫度升高至220°C后逐漸下降(圖1b)。2Ru/TiO2和2Ru5Ni/TiO2都具有優異的低溫CO甲烷化活性,其中95%以上的CO可以在170 ℃及以上轉化為甲烷。相比之下,5Ni/TiO2在170 °C下僅實現了20%的CO轉化率(圖1c,d)。
用純氫評估各催化劑的甲苯加氫性能,發現2Ru/TiO2和2Ru5Ni/TiO2具有完全不同的溫度-活性曲線。當反應溫度升至160 ℃以上,2Ru/TiO2的MCH產率僅剩不到 20%。隨著溫度升高,2Ru/TiO2活性損失可歸因于甲苯或氫氣的表面覆蓋率降低(圖1b、d)。
在較低的甲苯濃度(WHSV=1.4 h-1)下,使用不同CO濃度的粗氫載氣進行甲苯加氫反應(圖1e),發現當CO低于0.5%時,2Ru5Ni/TiO2保持活性并具有可觀的MCH產率。MCH產率在0.1%CO/H2中為 91%,在0.5% CO/H2中為73%,CO轉化率為100%。進一步增加CO濃度導致不完全轉化,從而導致MCH產率下降。2Ru5Ni/TiO2催化劑在長期反應測試中也表現出催化穩定性。經過超過24小時的在線測試,MCH產率保持在60%以上,同時將出口氫氣流中的CO濃度降低至 0.01%(圖1f)。
圖2a,b空氣煅燒和c,dH2還原后,2Ru5Ni/TiO2的HAADF-STEM圖和相應的EDS。e,f還原的5Ni/TiO2的HAADF-STEM 圖像,(f) 中的插圖對應于Ni元素的EDS。G分別在連續煅燒和氫還原處理過程中,雙金屬Ru-Ni和單金屬Ni物種在TiO2上的演變示意圖。
在煅燒的2Ru5Ni/TiO2中觀察到Ru和Ni物種之間明顯的共定位,這表明NiO和RuO2物種之間存在強烈的相互作用(圖2a,b)。從 HAADF-STEM 圖像和還原的2Ru5Ni/TiO2的EDS(圖2c、d)看,Ru和Ni物種都保持了高分散狀態。雖然由于還原后的強磁性,無法獲得2Ru5Ni/TiO2的原子級 HAADF-STEM 圖像,但外延晶格匹配仍然存在。這是合理的,因為在2Ru5Ni/TiO2中也可以觀察到Ru物種(圖2c, d)。在5Ni/TiO2中,Ni 物種在煅燒后,仍高度分散在TiO2上,但在還原后劇烈聚集,其尺寸分布為 65.8 ± 29.3 nm(圖2e、f)。如圖2c, d所示,還原后,Ru和Ni的共定位仍然存在,這有助于Ru物種限制Ni物種的遷移。這些結果表明,RuO2和TiO2之間的外延界面導致高度分散的Ru團簇產生,由于在還原過程中Ru和Ni物種之間的強相互作用,這進一步促進了Ni物種的穩定性(圖2g)。
圖3 a還原型2Ru/TiO2、2Ru5Ni/TiO2和5Ni/TiO2的XRD。b 2Ru/TiO2、2Ru5Ni/TiO2和 5Ni/TiO2的 Ru K 邊和 Ni K邊的傅里葉變換EXAFS 光譜。c 2Ru/TiO2、2Ru5Ni/TiO2和5Ni/TiO2的Ru K邊和dNi K邊的歸一化XANES 光譜。
如圖3a所示,在5Ni/TiO2中,有尖銳的金屬Ni衍射峰(2θ= 44.6°)。而2Ru5Ni/TiO2的半峰寬要寬得多。 如圖3b所示,在5Ni/TiO2中只能檢測到Ni-Ni配位,表明5Ni/TiO2中的Ni接近Ni箔的狀態。然而,2Ru5Ni/TiO2的 (CN)Ni-Ni僅為4.3,證實Ni物種是更小的納米團簇。這揭示了Ru和Ni之間存在相互作用,與圖2c和d中觀察到的Ru和Ni物種的共定位一致。
Ru-Ni 配位數(1.2) 比Ru-Ru配位數(4.4)低得多,這表明Ru原子仍然形成微小的團簇,而不是溶解在Ni基體中。這一證據表明,Ru和Ni物質處于具有強相互作用的分離相中,而不是形成固溶體合金。如圖3c所示,2Ru5Ni/TiO2和2Ru/TiO2在RuO2和Ru箔之間顯示出相似的白線邊,表明這兩個樣品的金屬Ru和RuO2相共存。圖3d顯示了2Ru5Ni/TiO2的Ni K邊XANES光譜,與5Ni/TiO2和Ni箔相比,顯示出更高的白線強度和藍移邊緣位置,但與NiO不同。結果表明,2Ru5Ni/TiO2中的Ni物種接近金屬Ni,但由于比5Ni/TiO2更分散,界面處的部分Ni以氧化物形式存在,這與STEM結果一致(圖2c,e)。
圖4a包括預還原和切換細節的操作流程,其中α-1、α-2、β-1和β-2表示在不同條件下收集光譜。α-1在CO (CO:Ar = 5:95) 吸附和Ar吹掃后記錄;然后在CO處理后記錄 α-2對甲苯(甲苯:Ar = 3:97)的吸附。重新填充催化劑后,進行相同的過程,除了在 CO吸附 (β-2) 之前記錄甲苯吸附 (β-1)。c2Ru/TiO2、b2Ru5Ni/TiO2和d5Ni/TiO2的原位紅外光譜。eRuNi/TiO2催化耐CO甲苯加氫反應的機理模型。
作者進一步進行原位漫反射紅外傅里葉變換光譜(DRIFTS)測試,以確定Ru和Ni在耐CO甲苯加氫反應中的作用(圖4a)。2Ru/TiO2經過H2活化和CO吸附(COad)后,三個吸附帶與低配位(2072 cm-1)和高配位Ru原子(2009 cm-1 )上的線性COad相關 (圖4b)。然后將氣體吹掃到反應池中,連續引入甲苯蒸汽,再進行Ar掃描,對DRIFT光譜產生的影響可忽略不計(圖4b中的α-2)。在新活化的2Ru/TiO2上反轉上述處理,發現甲苯吸附后產生的特征伸縮振動信號(圖4b中的β-1) 可以完全被CO取代 (圖4b中的β-2)。這表明CO在2Ru/TiO2上的吸附比甲苯更具競爭力。
相反,對于 2Ru5Ni/TiO2,CO吸收峰的紅移(圖4c:α-1, 2)表明甲苯對CO吸附的影響,因為甲苯是富電子芳烴,由于從Ru到CO的電子回饋增強,它與Ru原子緊密結合,則傾向于誘導COad的紅移。甲苯信號即使在CO流動時也保持不變(圖4c中的α-2和β-2),這表明甲苯和CO共同吸附在2Ru5Ni/TiO2表面。如圖4c所示,在吸附CO的2Ru5Ni/TiO2中,只有3個與Ru表面相關的吸收帶,并且CO吸附后在5Ni/TiO2中沒有留下CO帶(圖4d中的α-1),表明Ni和CO之間的相互作用很弱。Ru對CO具有更強的親和力,有助于CO活化和甲烷化,而高度分散的Ni物種是甲苯吸附和加氫的主要位點(圖4e)。
05
總結與展望
這項工作證明了雙金屬RuNi/TiO2催化劑是一種出色的耐CO的甲苯加氫催化劑。通過耦合CO的甲烷化反應,能顯著降低CO中毒效應,并在常壓下凈化粗氫。Ru物種與TiO2之間的強相互作用有助于抑制還原過程中的Ni團聚,從而形成高度分散的Ni顆粒。通過原位DRIFTS,發現CO優先在Ru位點上活化;而在CO存在下,甲苯吸附在Ni位點上。CO和甲苯的非競爭吸附為實現粗氫儲存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06
文獻鏈接
Zhaohua Wang, CO-tolerant RuNi/TiO2catalyst for the storage and purification of crude hydrogen. (Nat. Commun.2022, DOI:10.1038/s41467-022-32100-x)
文獻鏈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2100-x
審核編輯 :李倩
-
納米
+關注
關注
2文章
699瀏覽量
37127 -
催化劑
+關注
關注
0文章
93瀏覽量
10326
原文標題:馬丁&戴升Nature子刊:RuNi/TiO2催化劑用于粗氫儲存和提純
文章出處:【微信號:清新電源,微信公眾號:清新電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