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以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為核心特征的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成為大勢所趨,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新應用大規模涌現,數字經濟成為21世紀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與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在“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數字經濟是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是我國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由勞動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創新密集型轉變的必然選擇,是我國重塑經濟發展優勢與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密集出臺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并系統部署我國數字經濟發展。2017年,“數字經濟”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過去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又反復提及“數字經濟”。特別是2021年3月,***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建設數字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的第五篇《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中指出,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2022年1月,國務院正式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為構建數字中國提供有力支撐。
全國各?。ㄗ灾螀^、直轄市)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均已出臺數字經濟相關政策,貫徹落實黨中央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路線圖,大力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數字經濟新模式,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和城市數字化的“三化融合”,著力完善數字經濟發展生態和數字基礎設施,打造順應時代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其中,北京出臺《北京市數字經濟全產業鏈開放發展行動方案》,上海出臺《推進上海經濟數字化轉型賦能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3)》,廣州發布《廣州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深圳出臺《深圳市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3年)》……由此可見,我國已形成橫向聯動、縱向貫通的數字經濟戰略體系。
數字經濟有效緩解我國經濟增長壓力
“十三五”以來,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增強。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38.6%,同比提升2.4個百分點,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雙重壓力下,我國數字經濟依然保持9.7%的高位增長,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再上新臺階,達到45.5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2%,高于同期GDP名義增速3.4個百分點,占GDP比重達到39.8%,提高1.2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穩固、支撐作用更加明顯,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名副其實的新引擎、新動能和不可或缺的穩定器、加速器。
數字經濟的兩大核心,一是產業數字化,二是數字產業化。其中,產業數字化依然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2021年,我國產業數字化規模達到37.18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7.2%,占數字經濟比重為81.7%,占GDP比重為32.5%,產業數字化依然占據數字經濟的主體地位,依然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工業、農業和服務業三大產業數字化轉型持續向縱深發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趨勢不可逆轉、不可阻擋。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數字農業、網絡直播、無接觸配送等行業蓬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應用不斷涌現。2021年,我國數字產業化規模為8.35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1.9%,占數字經濟比重為18.3%,占GDP比重為7.3%,數字產業化發展依然處于“量”的擴張期,正積極尋求向“質”的提升轉變。以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并不斷創新發展,數字技術新業態層出不窮,大數據產業中心、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集成電路設計產業中心等正在形成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無論從規模還是效益上看,數字產業化之路任重而道遠。
堅持不懈、毫不動搖地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
雙管齊下,推動產業數字化與企業數字化協同發展
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聚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賦能傳統產業,分門別類制定產業數字化轉型路線圖,發布轉型指導意見,匯編轉型典型項目或案例集,通過組織對接、政策引導、要素保障等綜合保障體系建設,全面激活產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緊密圍繞工業互聯網,大力發展智能制造,以核心產業鏈、產業聚集區為重點,推進產業鏈級、行業級、區域級等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深化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服務等環節的數字化新應用,培育發展個性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深入實施普惠性“上云用數賦智”,建設智能工廠、智能車間,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緊密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發展數字農業,探索推進5G、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融合應用,推動普及農業生產經營智能化、農產品銷售流通網絡化和鄉村傳統文化資源保護數字化,加快智能化農機裝備自主研發,積極發展農業機器人、無人機等智能化裝備,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緊密圍繞服務業數字化轉型,重點發展新服務,激發服務新業態活力。加快數字金融、智慧物流、新零售、智慧全域旅游、在線教育、智慧出行、智慧健康等生活性服務業,個性化設計、智能設計、虛擬設計、云設計、眾包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以及網絡文學、動漫游戲、數字音樂、數字影視、互動新媒體等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進程。
企業數字化是實現數字經濟騰飛的基石,是信息化發展的全新階段,是企業與數字技術全面融合,進而提升效率和效益的過程。通過利用數字化云平臺能力,支撐企業各組織、各要素、各環節高效協同、智能創新,推動技術、業務、人才、資本等全要素資源優化配置,以數據價值化驅動業務流程、商務模式創新。圍繞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和痛點,推動龍頭企業聚焦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等全過程,加快云化、平臺化、服務化轉型,建設“數字工廠”“無人車間”等。強化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帶動產業鏈上下游數字化轉型。積極構建以龍頭企業為核心,中小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各方積極參與的產業聯盟、行業協會等行業組織,面向中小企業群體提供技術賦能、組織賦能和管理賦能的數字化公共服務體系,拓展平臺服務能力,大規模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雙輪驅動,通過“技術+數據”構筑數字產業化的基座
數字產業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先導力量,通過數字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推動數字產業形成和發展,持續壯大數字產業競爭力。圍繞算力、算法、數據、安全等數字技術“新賽道”,重點培育5G、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貨幣、區塊鏈、云計算、物聯網、網絡安全等新興數字產業,提升通信設備、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軟件等產業水平。聚焦“短板”領域,強化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發展能力,著力實施延鏈、補鏈、強鏈重大項目,完善信息通信、軟件服務等數字產業鏈布局,統籌規劃和建設一批高水平數字產業集聚區,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標志性數字產業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創新數字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組織機制,鼓勵和支持聯合創新,形成以企業為主體,項目為紐帶,多方參與的協同創新組織,探索“揭榜掛帥”制、“賽馬”制、“基金”制等,動態發布重點數字技術攻關項目清單,完善項目績效評價制度,加強政策、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對接,提高成功率。強化數字技術及其成果應用場景拓展,加快數字技術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重點支持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智慧城市等典型應用場景,組織開展融合創新示范應用,培育數字經濟新增長點。
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生產要素,聚焦數據價值實現,充分發掘數據要素潛力,推進數據資源化、資產化和資本化,深化數據應用與創新,更好地發揮大數據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建立健全覆蓋數據采集、匯聚共享、開放利用全過程的機制體制,盡快研究出臺數據采集、歸集標準和規范,加快完善全國統一的公共數據資源目錄體系,鼓勵在交通出行、醫療健康、文化教育、普惠金融、市場監管等民生消費、公共服務、城市管理、經濟發展領域,開展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先試先行,優先開放與民生密切相關、經濟效益明顯、服務效率提升顯著的公共數據,打造一批規范化數據開放利用的典型應用場景。加快建設公共數據資源交易中心及配套的市場化機制體制,盡快研究出臺數據資源確權、流通、交易、應用、開發和保護等規則體系,努力探索建立社會數據市場化運營機制,強化數據交易管理,引導市場主體依法合理合規開展數據交易。加快數據安全法規制度建設,加強數據資源安全保護,重點聚焦金融、能源、電力、通信、交通等國計民生關鍵領域數據資源保護,著力增強數據安全預警和溯源能力,提升全天候、全方位安全態勢感知和持續防護能力。完善數據分類分級安全保護制度,制定數據隱私保護和安全審查制度,加強政務數據、企業商業秘密和個人信息保護。
審核編輯 :李倩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2文章
44915瀏覽量
375942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846瀏覽量
62054 -
數字經濟
+關注
關注
2文章
1060瀏覽量
18329
原文標題:數字經濟下一步該如何發展?
文章出處:【微信號:txshj123,微信公眾號:通信世界】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