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云計算從誕生至今,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目前仍然在高速演進中。
01 公有云
公有云是云計算最早期的形態,也是截至目前眾多云廠商期望實現的終極形態,它是從彈性計算共享資源租用服務開始的。那么,到底什么是公有云?
通常,公有云就是用戶或客戶通過Internet連接到第三方提供公共計算、存儲、網絡、安全、數據、應用共享服務的平臺,享受共享資源服務的一種云計算模式。圖1-7給出了阿里云上典型的公有云使用場景。
▲圖1-7 典型的云上架構
公有云的出現,一方面大幅降低了中小企業和個人用戶使用計算、存儲、網絡等基礎資源的難度和成本,另一方面大幅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靈活性和時效性。同時,對于中大型企業而言,云計算改變了企業以往重資產持有專有數據中心、服務器、網絡、存儲等設備的信息化建設模式,可以進一步優化升級人員結構,把精力集中到自身業務發展上。
當然,公有云并不局限于基礎設施對外提供服務,還把平臺、軟件、數據作為公有云的新模式對外提供服務,分別稱為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臺即服務)、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件即服務)、DaaS(Data as a Service,數據即服務)等。
這樣,云計算就像水、電、燃氣等生活資源,用戶就像房屋租戶,可以按需申請所需資源,支付相關費用。公有云的快速到來讓傳統IT市場出現了質的變化。一方面作為企業和普通用戶,過去需要自建數據中心、購買軟硬件設備作為資產、 培養大量的技術人員完成基礎設施的運營和維護工作,隨著公有云的到來,很多技術人員開始轉型去做懂業務的技術架構師,企業也開始轉變思想,把數據和應用遷移到公有云上;另一方面,隨著公有云上的PaaS、SaaS、DaaS服務的流行,企業也不僅限于租用基礎設施共享資源,而是直接租用公有云上的容器平臺、中間件、大數據平臺等搭建企業所需的各種應用,甚至直接租用第三方云平臺做好的軟件。其中,最知名的就是Salesforce的SaaS服務,很多數據類公共服務也越來越流行。
02 私有云
相比于公有云,人們對私有云的嘗試更早,但是那時候不叫私有云,而是采用另外一種形式——虛擬化。早期的企業IT架構里,為了更好地節省資源,避免硬件資源獨占帶來的浪費,出現了把硬件資源虛擬化,從而實現資源隔離、可擴展、安全屬性比較高的虛擬化技術。
雖然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云,但也是一次可喜的嘗試。即使到今天,還有很多企業在使用這種傳統的虛擬化技術。VMware、Hyper-V、Citrix、PowerVM等虛擬化技術出現后,大幅度改善了以往那種獨占獨享的粗獷資源使用模式。
但是,虛擬化技術并沒有從本質上改變傳統IT的使用方式,大家還是需要提前幾個月做規劃、進行軟硬件采購,安裝部署也需要幾個月,能虛擬化的設備規模也比較小。隨著公有云的出現,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在公有云出現的第5年,以OpenStack為代表的私有云開始出現。
阿里云在2014年也開始研發與自身公有云技術架構相同、產品代碼相同的私有云平臺,稱之為專有云(專屬公有云)。這與OpenStack的技術路線不同,選擇了公有云/私有云統一架構。
在全球頭部的幾家云廠商都把公有云作為終極目標并全力推廣公有云的關鍵時間點上,為什么私有云市場需求會大量出現呢?
因為最初的云出現在幾家互聯網企業,無論是谷歌、亞馬遜還是阿里巴巴,都是典型的互聯網公司,其業務場景也是基于互聯網開展的,所以最初的客戶也是以互聯網類型的客戶為主。隨著云計算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嘗試云計算。
雖然嘗試的企業越來越多,但是大家對數據安全、資源的高度控制等方面有很大的顧慮,而且認為私有的一定更安全,所以在公有云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出現大量私有化部署云的需求。
當前,市場上有多種私有云的架構模式,阿里云采取了與公有云同架構、同代碼的方式,可實現高達10 000臺以上機器規模的私有云部署;AWS采取了基礎架構和運營模式本地化的模式,類似一個本地化外延節點,叫作Outpost,可以與VMware本地化部署環境拉通,也可以獨立部署AWS軟硬件一體化設備。其他云計算廠商也有不同的嘗試。
圖1-8~圖1-10是阿里云的三種私有云產品形態,分別是企業版、敏捷版、一體機版,我們根據這三個圖分析當下私有云的產品方向。
企業版
私有云企業版擁有與公有云幾乎相同的產品能力,只是規模不同。擁有相同的云操作系統,豐富的IaaS、PaaS產品,對外以OpenAPI和SDK的方式提供服務,針對私有云配置了容災、運維管理、安全管理等管理功能,并以統一的管理門戶進行管理,這種產品形態適用于企業或機構想建設一個完整的屬于自己的云的需求。如圖1-8所示。
▲圖1-8 私有云企業版
敏捷版
與企業版不同,敏捷版聚焦于具體產品使用場景或行業場景,例如聚焦于人工智能領域的專有云版本、聚焦互聯網架構的專有云版本。敏捷版重點解決專有云最小部署規模的問題,比企業版規模要小一個數量級。敏捷版支持升級到企業版。如圖1-9所示。
▲圖1-9 私有云敏捷版
一體機版
一體機版聚焦于某一特定場景和產品,例如聚焦于數據庫產品,實現開箱即用,不需要購買任何軟件許可證。如圖1-10所示。
▲圖1-10 私有云一體機版
綜上所述,云計算廠商在私有云領域都在嘗試基于一個統一架構和平臺,提供適合不同場景和行業的私有云解決方案。隨著企業客戶的需求更加明確,這一趨勢還會進一步演化。
03 混合云
先有公有云,后來又出現了私有云,但這并不是終點,越來越多的企業并不滿足于單一的公有云或單一的私有云形態,很多期望使用私有云的大型企業客戶也期望互聯網場景的應用能更靈活、成本更低。
比如,對于電商類、CRM等平臺,一方面有些應用有很強的階段性波峰/波谷特點,另一方面這類應用都是面向互聯網上的客戶,所以建立在私有云上并不是最好的選擇,在公有云上則可以擁有更靈活的彈性伸縮能力、更加豐富的產品和更加低廉的使用成本,于是出現了公有云+私有云統一產品使用規范、產品版本及標準的混合云需求。
當前,主要的云計算廠商都在朝混合云方向發力,這是當前最主流的云計算形態?;旌显葡啾葐我还性苹騿我凰接性?,為企業和機構提供了很多新的優勢。
完善性:一方面消除了企業和機構對數據安全的擔心,因為企業和機構可以將其認為重要的數據安全類應用及數據放在私有云上;另一方面,企業可以把對彈性伸縮等有強烈需求的應用放到公有云上。
成本優勢:企業和機構可以根據實際應用需求選擇公有云或私有云,實現按需使用,特別是在公有云上,業務低峰的時候釋放資源,業務高峰的時候擴展資源,不需要一直保持業務峰值所需最大資源數,從而大幅降低了成本。
擴展性:私有云具有天然的資源限制,無論是數據中心還是硬件資源,跟傳統的IT基礎架構沒有太大區別,都需要提前采購硬件,且采購周期很長。所以,私有云在擴展性上相比傳統IT基礎架構雖然有了很大提升,但是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公有云可以從本質上解決這個問題,理論上是可以無限擴容的。目前主要的云計算廠商的公有云機器規模都是數百萬臺量級的,所以采用混合云就可以利用公有云的可擴展性,幫助企業和機構解決可擴展性問題。
可連接性:公有云幾乎可以觸達世界上任何有Internet的地方,從而為企業和機構提供了很好的連接性,這也是混合云具有的優勢。
04 行業云
前面所說的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都是從云技術形態本身來講的,但是眾多的企業或機構同樣存在著非常強的有行業屬性的云計算需求。比如,為了打造數字化的政務治理能力,政府機構需要具有基于AI和大數據的、具有行業屬性的云,這里會細分出非常多的種類,包括阿里云的“交通大腦”“公安大腦”“農業大腦”等行業化的云解決方案。
不同于以往通過多款基礎產品拼湊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會切實結合行業業務細節,利用大數據能力和AI能力,是能夠切實解決行業問題的行業云解決方案產品。
在這方面,云計算廠商的選擇跟過去IaaS、PaaS領域是很不一樣的。國外的云計算廠商涇渭分明,要么聚焦于IaaS、PaaS產品,要么聚焦于SaaS、DaaS產品,國內的云計算廠商則結合了自身商業集團的各種技術和商業能力,在行業化方面更進一步,例如阿里巴巴的零售云、物流云、金融云等,騰訊云則借助騰訊集團的整體商業和技術能力提供了類似的行業化云服務能力。這是頭部云計算廠商在發展路徑上的一個重大分水嶺。
審核編輯 :李倩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55瀏覽量
137741 -
阿里云
+關注
關注
3文章
971瀏覽量
43198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08瀏覽量
137694
原文標題:云計算發展的 4 個階段,終于有人講明白了
文章出處:【微信號:IndustryIOT,微信公眾號:工業互聯網前線】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