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周凱揚)伴隨著云時代的到來,半導體產業已經通過各種服務器硬件在云端掀起了革命,而如今云技術也開始反哺半導體的設計產業,在諸多第三方IP興起等因素的驅動下,EDA上云成了一個大趨勢。
EDA上云給出了一個宏大的愿景,降低設計成本、提高設計效率,IC設計公司可以借助EDA上云對成本和效益做出更好決策。根據ReportLinker統計,全球云EDA市場將在2026年達到91億美元的規模,而中國將占到14億美元的市場。
EDA上云是不是偽需求
然而目前看來,除了一些大廠之外,EDA上云這個概念依然很少被提及,在普及率上似乎并沒有向傳統EDA看齊,這讓人不禁遐想,EDA上云究竟是否存在市場需求?
電子發燒友網采訪了國微思尓芯的總裁兼CEO林俊雄,他給出了自己的答案:EDA上云未來需求會很大,也是行業一個長期的發展趨勢,全球疫情下EDA云平臺的價值更是凸顯。但是企業對EDA上云這一新模式也在評估,是否采用、何時采用、如何使用等問題,使得考慮時間會比較久。如何保障數據安全、眾多點工具的遷移上云、并能讓工程師快速上手,都是云平臺面臨的挑戰。
原型驗證云方案 / 國微思尓芯
國微思爾芯是第一代提供云服務的EDA廠商,一直致力于推進EDA上云的發展。近年來已推出相關產品,并被多家客戶使用。其中一個是基于云服務的千核級別私有云仿真驗證系統,正服務于國內頭部企業,已經穩定運營兩年。除了安全級別比較高的私有云,還和學校以及政府機構合作公有云項目。林俊雄指出國微思尓芯很樂意為各類企業提供云服務,甚至用我們的云管理軟件和技術幫客戶建立自己的私有云。
EDA上云之于國內產業
從近年來各大EDA廠商的動向中,我們可以看到新思、Cadence等一眾EDA巨頭已經開啟自己的EDA上云之路,也開始在國內外收獲了一定的市場份額,那么對于國內的EDA廠商來說,這樣的商業模式是否也能造就成功?
林俊雄表示EDA上云同樣適合國內產業,這取決于EDA上云的兩大優勢為IC設計公司帶來的吸引力:第一,EDA上云節省了成本。云端解決方案讓使用者們可以在根據不同階段的算力需求來訂購服務,而無需按照最大使用量來購買。
第二,EDA上云使得IC設計公司的工作更高效。與在本地數據中心運行 EDA 解決方案相比,云端可以開放更多的計算資源,可以加快設計和驗證過程。
第三,這對各類IC設計公司應該都具有吸引力。中、小型企業可以通過云服務解決方案降低成本,而不需大量投資;大型公司也需要,因為設計密集階段也有算力需求,近乎無限的云計算資源意味著工程師們可以進行大規模的任務。
在這三大優勢之下,即便是目前市占比不算高的國產EDA廠商也能從中受益,甚至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
EDA上云面臨的三大挑戰
說了這么多的優勢,但縱觀國內外IC設計公司的開發流程,我們可以發現,云端開發還沒有那么普及。尤其是對于那些初創公司來看,EDA上云似乎是一個存在一定風險的選擇,一旦上云導致IP泄露,那無疑是天大的損失。這一點其實不只是針對芯片設計公司本身,針對一些IP公司、代工廠也是,要求將他們的IP或者PDK放上云端才是一大挑戰。
林俊雄也對EDA上云面臨的阻礙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目前首大阻礙是安全性。半導體是一個追求數據安全性的產業,對芯片開發者來說最重要的點是,必須確保芯片的設計和IP是在安全的工作的環境中,目前大家對上云的安全性還沒有完全信任。
其次是各類點工具的開放與協同。每家EDA公司都有自己的算法和技術核心,是否愿意開放并協同上云,本身就是一個大工程。目前還是沒有實現不同點工具間的無縫對接;最后是具體實施的挑戰。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設計方法和流程,如何將所有流程搬到云上,以及如何實現云上各個流程的無縫對接,實施過程會遇到許多挑戰。
正因為這些挑戰,目前EDA上云雖然趨勢明顯,但進展有限,前兩大阻礙隨著時間的推移,無疑會得到緩解,而全流程上云還是得整個EDA產業共同推進才有可能實現。
EDA、云與AI
在普及云端設計與開發的過程中,AI/ML工程師們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生態,他們運用不同的實例來完成訓練和推理工作,而無需擔心本地的算力問題。如今在EDA也開始走向AI/ML驅動,云技術將彌足彈性計算資源的需求。
林俊雄表示,EDA應用AI/ML是必然趨勢,AI/ML主要通過大量數據的深度學習和訓練,讓算法更優化,從而達到更高的PPA值。同時云技術也讓AI/ML擁有日益指數級增長的數據量和資源去學習,從而也提升了EDA工具的性能,例如在布局布線,OPC等。
結語
從以上討論可以看出,EDA上云已經是大勢所趨,這種趨勢不僅開始在EDA巨頭、國內的EDA大廠上顯現,就連EDA初創公司也是如此,他們一開始就會面向云端開發,甚至是構建云原生的EDA工具,這也是EDA未來十年必將經歷的創新。
EDA上云給出了一個宏大的愿景,降低設計成本、提高設計效率,IC設計公司可以借助EDA上云對成本和效益做出更好決策。根據ReportLinker統計,全球云EDA市場將在2026年達到91億美元的規模,而中國將占到14億美元的市場。
EDA上云是不是偽需求
然而目前看來,除了一些大廠之外,EDA上云這個概念依然很少被提及,在普及率上似乎并沒有向傳統EDA看齊,這讓人不禁遐想,EDA上云究竟是否存在市場需求?
電子發燒友網采訪了國微思尓芯的總裁兼CEO林俊雄,他給出了自己的答案:EDA上云未來需求會很大,也是行業一個長期的發展趨勢,全球疫情下EDA云平臺的價值更是凸顯。但是企業對EDA上云這一新模式也在評估,是否采用、何時采用、如何使用等問題,使得考慮時間會比較久。如何保障數據安全、眾多點工具的遷移上云、并能讓工程師快速上手,都是云平臺面臨的挑戰。
原型驗證云方案 / 國微思尓芯
國微思爾芯是第一代提供云服務的EDA廠商,一直致力于推進EDA上云的發展。近年來已推出相關產品,并被多家客戶使用。其中一個是基于云服務的千核級別私有云仿真驗證系統,正服務于國內頭部企業,已經穩定運營兩年。除了安全級別比較高的私有云,還和學校以及政府機構合作公有云項目。林俊雄指出國微思尓芯很樂意為各類企業提供云服務,甚至用我們的云管理軟件和技術幫客戶建立自己的私有云。
EDA上云之于國內產業
從近年來各大EDA廠商的動向中,我們可以看到新思、Cadence等一眾EDA巨頭已經開啟自己的EDA上云之路,也開始在國內外收獲了一定的市場份額,那么對于國內的EDA廠商來說,這樣的商業模式是否也能造就成功?
林俊雄表示EDA上云同樣適合國內產業,這取決于EDA上云的兩大優勢為IC設計公司帶來的吸引力:第一,EDA上云節省了成本。云端解決方案讓使用者們可以在根據不同階段的算力需求來訂購服務,而無需按照最大使用量來購買。
第二,EDA上云使得IC設計公司的工作更高效。與在本地數據中心運行 EDA 解決方案相比,云端可以開放更多的計算資源,可以加快設計和驗證過程。
第三,這對各類IC設計公司應該都具有吸引力。中、小型企業可以通過云服務解決方案降低成本,而不需大量投資;大型公司也需要,因為設計密集階段也有算力需求,近乎無限的云計算資源意味著工程師們可以進行大規模的任務。
在這三大優勢之下,即便是目前市占比不算高的國產EDA廠商也能從中受益,甚至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
EDA上云面臨的三大挑戰
說了這么多的優勢,但縱觀國內外IC設計公司的開發流程,我們可以發現,云端開發還沒有那么普及。尤其是對于那些初創公司來看,EDA上云似乎是一個存在一定風險的選擇,一旦上云導致IP泄露,那無疑是天大的損失。這一點其實不只是針對芯片設計公司本身,針對一些IP公司、代工廠也是,要求將他們的IP或者PDK放上云端才是一大挑戰。
國微思尓芯CEO兼總裁 林俊雄
林俊雄也對EDA上云面臨的阻礙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目前首大阻礙是安全性。半導體是一個追求數據安全性的產業,對芯片開發者來說最重要的點是,必須確保芯片的設計和IP是在安全的工作的環境中,目前大家對上云的安全性還沒有完全信任。
其次是各類點工具的開放與協同。每家EDA公司都有自己的算法和技術核心,是否愿意開放并協同上云,本身就是一個大工程。目前還是沒有實現不同點工具間的無縫對接;最后是具體實施的挑戰。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設計方法和流程,如何將所有流程搬到云上,以及如何實現云上各個流程的無縫對接,實施過程會遇到許多挑戰。
正因為這些挑戰,目前EDA上云雖然趨勢明顯,但進展有限,前兩大阻礙隨著時間的推移,無疑會得到緩解,而全流程上云還是得整個EDA產業共同推進才有可能實現。
EDA、云與AI
在普及云端設計與開發的過程中,AI/ML工程師們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生態,他們運用不同的實例來完成訓練和推理工作,而無需擔心本地的算力問題。如今在EDA也開始走向AI/ML驅動,云技術將彌足彈性計算資源的需求。
林俊雄表示,EDA應用AI/ML是必然趨勢,AI/ML主要通過大量數據的深度學習和訓練,讓算法更優化,從而達到更高的PPA值。同時云技術也讓AI/ML擁有日益指數級增長的數據量和資源去學習,從而也提升了EDA工具的性能,例如在布局布線,OPC等。
結語
從以上討論可以看出,EDA上云已經是大勢所趨,這種趨勢不僅開始在EDA巨頭、國內的EDA大廠上顯現,就連EDA初創公司也是如此,他們一開始就會面向云端開發,甚至是構建云原生的EDA工具,這也是EDA未來十年必將經歷的創新。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eda
+關注
關注
71文章
2785瀏覽量
173620 -
國微思爾芯
+關注
關注
1文章
19瀏覽量
547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AI、Chiplet EDA需求強勁!國產EDA跑步進入,突破3%市場份額有大招
EDA的市場份額是1%,到了2023年國產EDA市場占有率達到3%。而華大九天是國內唯一躋身全球前十的EDA公司,擁有特定領域全流程,在局部領域技術領先。”8月16日,在2024中國(深圳)集成電路峰會
芯華章持續助力EDA精英挑戰賽
日前,2024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EDA精英挑戰賽(以下簡稱EDA競賽)決賽在南京江北新區舉辦。今年EDA競賽首次升級為國賽,在全國超過500個參賽隊伍中,來自華南理工大學的"
雙十一聚焦企業上云用云需求,華為云 Flexus X 實例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受益于云計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普及,以及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數據存儲和管理需求的增加,全球云服務行業的增長勢頭強勁。數據顯示,全球云服務市場規模從 2018 年的 13769 億元迅速增長到
如何提升EDA設計效率
EDA設計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選擇合適的EDA工具 根據需求選擇工具 :不同的EDA工具適用于不同的硬件設計任務,如數字電路設計、模擬電路設計、電路板設計等。在選擇
AI助力國產EDA,挑戰與機遇并存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電子設計自動化)是指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來完成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的功能設計、綜合、驗證、物理設計等流程的設計方式。EDA?技術
AI如何助力EDA應對挑戰
探究當今產業背景和科技潮流中半導體產業所面臨的挑戰與變革時,不難發現,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已經發生——人工智能(AI)的崛起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對電子設計自動化(EDA)乃至整個半導體產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
聚焦中小企業上云用云需求,華為云 Flexus X 實例帶來雙倍性能、躍級體驗
構建自己的網站、Web 應用以及電商平臺、內部應用等,是中小企業用云上云,實現將本增效、業務拓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在中小企業上云用
激發云服務效能,華為云 Flexus X 實例助力破除中小企上云痛點
薄弱、經驗不足、人才短缺,而業務場景又多樣復雜。許多中小企選擇“上云”,以云服務作為企業應對各類挑戰的“多面手”。 然而市場上存在的云服務產
思爾芯賽題正式發布,邀你共戰EDA精英挑戰賽!
賽題發布COMPETITIONRELEASE2024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EDA精英挑戰賽(原“集成電路EDA設計精英挑戰賽”)現已正式拉開帷幕。作為核心出題企業之一思爾芯(S2C),已
行芯、EDA2與華為云攜手共創EDA評測新篇章
近日,上海見證了一場科技界的強強聯合——行芯、EDA2與華為云共同宣布簽署了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此次合作標志著三方在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評測領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旨在通過優勢互補,實現互利共贏的新局面。
行芯、EDA2、華為云三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EDA2的秘書處代表鄭云升先生介紹了簽約背景。EDA2于去年12月在無錫發布“碧玄巖”評測中心。EDA2、行芯、華為云三方各有自身優勢,此次
中小企業上云如何選?華為云這款幫你一鍵完成性能飛躍提升
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企業對云服務器的需求日益增長,追求的是更高性能、更強靈活性和更高的成本效益。然而,市場上的云服務器產品往往難以滿足這些需求,規格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