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譯者序1 ringbuf 相比 perfbuf 的改進 1.1 降低內存開銷(memory overhead) 1.2 保證事件順序(event ordering) 1.3 減少數據復制(wasted data copy)2 ringbuf 使用場景和性能 2.1 常規場景 2.2 高吞吐場景 2.3 不可掩碼中斷(non-maskable interrupt)場景 2.4 小結3 示例程序(show me the code) 3.1 perfbuf 示例 內核 BPF 程序 用戶空間程序 3.2 ringbuf 示例 內核 BPF 程序 用戶空間程序 3.3 ringbuf reserve/commit API 示例 原理 限制 內核 BPF 程序 用戶空間程序4 ringbuf 事件通知控制 4.1 事件通知開銷 4.2 perbuf 解決方式 4.3 ringbuf 解決方式5 總結其他相關資料(譯注)
以下是譯文。
很多場景下,BPF 程序都需要將數據發送到用戶空間(userspace), BPF perf buffer(perfbuf)是目前這一過程的事實標準,但它存在一些問題,例如 浪費內存(因為其 per-CPU 設計)、事件順序無法保證等。
作為改進,內核 5.8 引入另一個新的 BPF 數據結構:BPF ring buffer(環形緩沖區,ringbuf),
-
相比 perf buffer,它內存效率更高、保證事件順序,性能也不輸前者;
-
在使用上,既提供了與 perf buffer 類似的 API ,以方便用戶遷移;又提供了一套新的reserve/commit API(先預留再提交),以實現更高性能。
此外,實驗與真實環境的壓測結果都表明,從 BPF 程序發送數據給用戶空間時, 應該首選 BPF ring buffer。
1.ringbuf 相比perfbuf的改進
perfbuf 是 per-CPU 環形緩沖區(circular buffers),能實現高效的 “內核-用戶空間”數據交互,在實際中也非常有用,但 per-CPU 的設計 導致兩個嚴重缺陷:
-
內存使用效率低下(inefficient use of memory)
-
事件順序無法保證(event re-ordering)
因此內核 5.8 引入了 ringbuf 來解決這個問題。ringbuf 是一個“多生產者、單消費者”(multi-producer, single-consumer,MPSC) 隊列,可安全地在多個 CPU 之間共享和操作。perfbuf 支持的一些功能它都支持,包括,
-
可變長數據(variable-length data records);
-
通過 memory-mapped region 來高效地從 userspace 讀數據,避免內存復制或系統調用;
-
支持 epoll notifications 和 busy-loop 兩種獲取數據方式。
此外,它還解決了 perfbuf 的下列問題:
-
可變長數據(variable-length data records);
-
通過 memory-mapped region 來高效地從 userspace 讀數據,避免內存復制或系統調用;
-
支持 epoll notifications 和 busy-loop 兩種獲取數據方式。
下面具體來看。
1.1 降低內存開銷(memory overhead)
perfbuf 為每個 CPU 分配一個獨立的緩沖區,這意味著開發者通常需要 在內存效率和數據丟失之間做出折中:
-
越大的 per-CPU buffer 越能避免丟數據,但也意味著大部分時間里,大部分內存都是浪費的;
-
盡量小的 per-CPU buffer 能提高內存使用效率,但在數據量陡增(毛刺)時將導致丟數據。
對于那些大部分時間都比較空閑、周期性來一大波數據的場景, 這個問題尤其突出,很難在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很好的平衡。
ringbuf 的解決方式是分配一個所有 CPU 共享的大緩沖區,
-
“大緩沖區”意味著能更好地容忍數據量毛刺
-
“共享”則意味著內存使用效率更高
另外,ringbuf 內存效率的擴展性也更好,比如 CPU 數量從 16 增加到 32 時,
-
perfbuf 的總 buffer 會跟著翻倍,因為它是 per-CPU buffer;
-
ringbuf 的總 buffer 不一定需要翻倍,就足以處理擴容之后的數據量。
1.2 保證事件順序(event ordering)
如果 BPF 應用要跟蹤一系列關聯事件(correlated events),例如進程的啟動和終止、 網絡連接的生命周期事件等,那保持事件的順序就非常關鍵。perfbuf 在這種場景下有一些問題:如果這些事件發生的間隔非常短(幾毫秒)并且分散 在不同 CPU 上,那事件的發送順序可能就會亂掉 ——這同樣是 perbuf 的 per-CPU 特性決定的。
舉個真實例子,幾年前我寫的一個應用需要跟蹤進程 fork/exec/exit 事件,收集進程級別(per-process)的資源使用量。BPF 程序將這些事件 寫入 perfbuf,但它們到達的順序經常亂掉。這是因為內核調度器在不同 CPU 上調度進程時, 對于那些存活時間很短的進程,fork(), exec(), and exit() 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在不同 CPU 上執行。這里的問題很清楚,但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在應用邏輯中加入大量的判斷和處理, 只有親自做過才知道有多復雜。
但對于 ringbuf 來說,這根本不是問題,因為它是共享的同一個緩沖區。ringbuf 保證 如果事件 A 發生在事件 B 之前,那 A 一定會先于 B 被提交,也會在 B 之前被消費。這個特性顯著簡化了應用處理邏輯。
1.3 減少數據復制(wasted data copy)
BPF 程序使用 perfbuf 時,必須先初始化一份事件數據,然后將它復制到 perfbuf, 然后才能發送到用戶空間。這意味著數據會被復制兩次:
-
第一次:復制到一個局部變量(a local variable)或 per-CPU array (BPF 的棧空間很小,因此較大的變量無法放到棧上,后面有例子)中;
-
第二次:復制到perfbuf中。
更糟糕的是,如果 perfbuf 已經沒有足夠空間放數據了,那第一步的復制完全是浪費的。
BPF ringbuf 提供了一個可選的 reservation/submit API 來避免這種問題。
-
首先申請為數據預留空間(reserve the space),
-
預留成功后,
-
應用就可以直接將準備發送的數據放到 ringbuf 了,從而節省了 perfbuf 中的第一次復制,
-
將數據提交到用戶空間將是一件極其高效、不會失敗的操作,也不涉及任何額外的內存復制。
-
-
如果因為 buffer 沒有空間而預留失敗了,那 BPF 程序馬上就能知道,從而也不用再 執行 perfbuf 中的第一步復制。
后面會有具體例子。
2 ringbuf 使用場景和性能
2.1 常規場景
對于所有實際場景(尤其是那些基于bcc/libbpf 的默認配置在使用 perfbuf 的場景), ringbuf 的性能都優于 perfbuf 性能。各種不同場景的仿真壓測(synthetic benchmarking) 結果見內核 patch。
2.2 高吞吐場景
Per-CPU buffer 特性的 perfbuf 在理論上能支持更高的數據吞吐, 但這只有在每秒百萬級事件(millions of events per second)的場景下才會顯現。
在編寫了一個真實場景的高吞吐應用之后,我們證實了 ringbuf 在作為與 perfbuf 類似的 per-CPU buffer 使用時,仍然可以作為 perfbuf 的一個高性能替代品,尤其是用到手動管理事件通知(manual data availability notification)機制時。
-
BPF side
-
user-space side
2.3 不可掩碼中斷(non-maskable interrupt)場景
唯一需要注意、最好先試驗一下的場景:BPF 程序必須在 NMI (non-maskable interrupt) context 中執行時,例如處理 cpu-cycles 等 perf events 時。
ringbuf 內部使用了一個非常輕量級的 spin-lock,這意味著如果 NMI context 中有競爭,data reservation 可能會失敗。因此,在 NMI context 中,如果 CPU 競爭非常嚴重,可能會 導致丟數據,雖然此時 ringbuf 仍然有可用空間。
2.4 小結
除了 NMI context 之外,在其他所有場景中優先選擇 ringbuf 而不是 perfbuf 都是非常明智的。
3 示例程序(show me the code)
完整代碼見 bpf-ringbuf-examples project。
BPF 程序的功能是 trace 所有進程的 exec() 操作,也就是創建新進程事件。
每次 exec() 事件:收集進程 ID (pid)、進程名字 (comm)、可執行文件路徑 (filename),然后發送給用戶空間程序;用戶空間簡單通過 printf() 打印輸出。用三種不同方式實現,輸出都類似:
$ sudo ./ringbuf-reserve-commit # or ./ringbuf-output, or ./perfbuf-output
TIME EVENT PID COMM FILENAME
1939 EXEC 3232062 sh /bin/sh
1939 EXEC 3232062 timeout /usr/bin/timeout
1939 EXEC 3232063 ipmitool /usr/bin/ipmitool
1939 EXEC 3232065 env /usr/bin/env
1939 EXEC 3232066 env /usr/bin/env
1939 EXEC 3232065 timeout /bin/timeout
1939 EXEC 3232066 timeout /bin/timeout
1939 EXEC 3232067 sh /bin/sh
1939 EXEC 3232068 sh /bin/sh
^C
事件的結構體定義:
#define TASK_COMM_LEN 16
#define MAX_FILENAME_LEN 512
// BPF 程序發送給 userspace 的事件
struct event {
int pid;
char comm[TASK_COMM_LEN];
char filename[MAX_FILENAME_LEN];
};
這里有意讓這個結構體的大小超過 512 字節,這樣 event 變量就無法 放到 BPF 棧空間(max 512Byte)上,后面會看到 perfbuf 和 ringbuf 程序分別怎么處理。
3.1 perfbuf 示例
內核 BPF 程序
// 聲明一個 perfbuf map。幾點注意:
// 1. 不用特意設置 max_entries,libbpf 會自動將其設置為 CPU 數量;
// 2. 這個 map 的 per-CPU buffer 大小是 userspace 設置的,后面會看到
struct {
__uint(type, BPF_MAP_TYPE_PERF_EVENT_ARRAY); // perf buffer (array)
__uint(key_size, sizeof(int));
__uint(value_size, sizeof(int));
} pb SEC(".maps");
// 一個 struct event 變量的大小超過了 512 字節,無法放到 BPF 棧上,
// 因此聲明一個 size=1 的 per-CPU array 來存放 event 變量
struct {
__uint(type, BPF_MAP_TYPE_PERCPU_ARRAY); // per-cpu array
__uint(max_entries, 1);
__type(key, int);
__type(value, struct event);
} heap SEC(".maps");
SEC("tp/sched/sched_process_exec")
int handle_exec(struct trace_event_raw_sched_process_exec *ctx)
{
unsigned fname_off = ctx->__data_loc_filename & 0xFFFF;
struct event *e;
int zero = 0;
e = bpf_map_lookup_elem(&heap, &zero);
if (!e) /* can't happen */
return 0;
e->pid = bpf_get_current_pid_tgid() >> 32;
bpf_get_current_comm(&e->comm, sizeof(e->comm));
bpf_probe_read_str(&e->filename, sizeof(e->filename), (void *)ctx + fname_off);
// 發送事件,參數列表
bpf_perf_event_output(ctx, &pb, BPF_F_CURRENT_CPU, e, sizeof(*e));
return 0;
}
用戶空間程序
完整代碼 the user-space side, 基于 BPF skeleton(更多信息見 這里)。
看一個關鍵點:使用 libbpf user-space perfbuffer_new() API 來創建一個 perf buffer consumer:
struct perf_buffer *pb = NULL;
struct perf_buffer_opts pb_opts = {};
struct perfbuf_output_bpf *skel;
/* Set up ring buffer polling */
pb_opts.sample_cb = handle_event;
pb = perf_buffer__new(bpf_map__fd(skel->maps.pb), 8 /* 32KB per CPU */, &pb_opts);
這里設置 per-CPU buffer 為 32KB, 注意其中的 8 表示的是 number of memory pages,每個 page 是 4KB,因此總大小:8 pages x 4096 byte/page = 32KB。
3.2 ringbuf 示例
完整代碼:
-
BPF-side code
-
user-space code
內核 BPF 程序
bpf_ringbuf_output()
在設計上遵循了bpf_perf_event_output()
的語義, 以使應用從 perfbuf 遷移到 ringbuf 時更容易。為了看出二者有多相似,這里展示下 兩個示例代碼的 diff。
--- src/perfbuf-output.bpf.c 2020-10-25 1822.247019800 -0700
+++ src/ringbuf-output.bpf.c 2020-10-25 1814.510630322 -0700
@@ -6,12 +6,11 @@
char LICENSE[] SEC("license") = "Dual BSD/GPL";
-/* BPF perfbuf map */
+/* BPF ringbuf map */
struct {
- __uint(type, BPF_MAP_TYPE_PERF_EVENT_ARRAY);
- __uint(key_size, sizeof(int));
- __uint(value_size, sizeof(int));
-} pb SEC(".maps");
+ __uint(type, BPF_MAP_TYPE_RINGBUF);
+ __uint(max_entries, 256 * 1024 /* 256 KB */);
+} rb SEC(".maps");
struct {
__uint(type, BPF_MAP_TYPE_PERCPU_ARRAY);
@@ -35,7 +34,7 @@
bpf_get_current_comm(&e->comm, sizeof(e->comm));
bpf_probe_read_str(&e->filename, sizeof(e->filename), (void *)ctx + fname_off);
- bpf_perf_event_output(ctx, &pb, BPF_F_CURRENT_CPU, e, sizeof(*e));
+ bpf_ringbuf_output(&rb, e, sizeof(*e), 0);
return 0;
}
只有兩個小改動:
-
ringbuf map 的大小(max_entries)可以在 BPF 側指定了,注意這是所有 CPU 共享的大小。
-
在 userspace 側來設置(或 override) max_entries 也是可以的,API 是 bpf_map__set_max_entries();
-
max_entries的單位是字節,必須是內核頁大小( 幾乎永遠是 4096)的倍數,也必須是 2 的冪次。
-
bpf_perf_event_output()替換成了類似的bpf_ringbuf_output(),后者更簡單,不需要 BPF context 參數。
用戶空間程序
事件 handler 簽名有點變化:
-
會返回錯誤信息(進而終止 consumer 循環)
-
參數里面去掉了產生這個事件的 CPU Index
-void handleevent(void *ctx, int cpu, void *data, unsigned int datasz)
+int handleevent(void *ctx, void *data, sizet data_sz)
{
const struct event *e = data;
struct tm *tm;
如果 CPU index 對你很重要,那你需要自己在 BPF 代碼中記錄它。
另外,ringbuffer API 不提供丟失數據(lost samples)的回調函數,而 perfbuffer 是支持的。如果需要這個功能,必須自己在 BPF 代碼中處理。這樣的設計對于一個(所有 CPU)共享的 ring buffer 能最小化鎖競爭, 同時也避免了為不需要的功能買單:在實際中,這功能除了能用戶在 userspace 打印出有數據丟失之外,其他基本也做不了什么, 而類似的目的在 BPF 中可以更顯式和高效地完成。
第二個不同是 ringbuffer_new() API 更加簡潔:
/* Set up ring buffer polling */
- pb_opts.sample_cb = handle_event;
- pb = perf_buffer__new(bpf_map__fd(skel->maps.pb), 8 /* 32KB per CPU */, &pb_opts);
- if (libbpf_get_error(pb)) {
+ rb = ring_buffer__new(bpf_map__fd(skel->maps.rb), handle_event, NULL, NULL);
+ if (!rb) {
err = -1;
- fprintf(stderr, "Failed to create perf buffer ");
+ fprintf(stderr, "Failed to create ring buffer ");
goto cleanup;
}
接下來基本上就是文本替換一下的事情了:perf_buffer__poll()
-ring_buffer__poll()
printf("%-8s %-5s %-7s %-16s %s ",
"TIME", "EVENT", "PID", "COMM", "FILENAME");
while (!exiting) {
- err = perf_buffer__poll(pb, 100 /* timeout, ms */);
+ err = ring_buffer__poll(rb, 100 /* timeout, ms */);
/* Ctrl-C will cause -EINTR */
if (err == -EINTR) {
err = 0;
break;
}
if (err < 0) {
- printf("Error polling perf buffer: %d ", err);
+ printf("Error polling ring buffer: %d ", err);
break;
}
}
3.3 ringbuf reserve/commit API 示例
bpf_ringbuf_output()
API 的目的是確保從 perfbuf 到 ringbuf 遷移時無需對 BPF 代 碼做重大改動,但這也意味著它繼承了 perfbuf API 的一些缺點:
-
額外的內存復制(extra memory copy)
這意味著需要額外的空間來構建 event 變量,然后將其復制到 buffer。不僅低效, 而且經常需要引入只有一個元素的 per-CPU array,增加了不必要的處理復雜性。
-
非常晚的 buffer 空間申請(data reservation)
如果這一步失敗了(例如由于用戶空間消費不及時導致 buffer 滿了,或者有大量 突發事件導致 buffer 溢出了),那上一步的工作將變得完全無效,浪費內存空間和計算資源。
原理
如果能提前知道事件將在第二步被丟棄,就無需做第一步了, 節省一些內存和計算資源,消費端反而因此而消費地更快一些。但 xxx_output()風格的API 是無法實現這個目的的。這就是為什么引入了新的bpfringbufreserve()/bpfringbufcommit() API。
-
提前預留空間,或者能立即發現沒有可以空間了(返回
NULL
); -
預留成功后,一旦數據寫好了,將它發送到 userspace 是一個不會失敗的操作。
也就是說只要
bpf_ringbuf_reserve()
返回非空,那隨后的bpf_ringbuf_commit()
就永遠會成功,因此它沒有返回值。
另外,ring buffer 中預留的空間在被提交之前,用戶空間是看不到的, 因此 BPF 程序可以從容地組織自己的 event 數據,不管它有多復雜、需要多少步驟。這種方式也避免了額外的內存復制和臨時存儲空間(extra memory copying and temporary storage spaces)。
限制
唯一的限制是:BPF 校驗器在校驗時(at verification time), 必須知道預留數據的大小 (size of the reservation),因此不支持動態大小的事件數據。
-
對于動態大小的數據,用戶只能退回到用
bpf_ringbuf_output()
方式來提交,忍受額外的數據復制開銷; -
其他所有情況下,reserve/commit API 都應該是首選。
內核 BPF 程序
-
BPF
-
user-space
--- src/ringbuf-output.bpf.c 2020-10-25 1814.510630322 -0700
+++ src/ringbuf-reserve-submit.bpf.c 2020-10-25 1853.409470270 -0700
@@ -12,29 +12,21 @@
__uint(max_entries, 256 * 1024 /* 256 KB */);
} rb SEC(".maps");
-struct {
- __uint(type, BPF_MAP_TYPE_PERCPU_ARRAY);
- __uint(max_entries, 1);
- __type(key, int);
- __type(value, struct event);
-} heap SEC(".maps");
-
SEC("tp/sched/sched_process_exec")
int handle_exec(struct trace_event_raw_sched_process_exec *ctx)
{
unsigned fname_off = ctx->__data_loc_filename & 0xFFFF;
struct event *e;
- int zero = 0;
- e = bpf_map_lookup_elem(&heap, &zero);
- if (!e) /* can't happen */
+ e = bpf_ringbuf_reserve(&rb, sizeof(*e), 0);
+ if (!e)
return 0;
e->pid = bpf_get_current_pid_tgid() >> 32;
bpf_get_current_comm(&e->comm, sizeof(e->comm));
bpf_probe_read_str(&e->filename, sizeof(e->filename), (void *)ctx + fname_off);
- bpf_ringbuf_output(&rb, e, sizeof(*e), 0);
+ bpf_ringbuf_submit(e, 0);
return 0;
}
用戶空間程序
用戶空間代碼與之前的 ringbuf output API 完全一樣,因為這個 API 涉及到的只是提交方(生產方), 消費方還是一樣的方式來消費。
4 ringbuf 事件通知控制
4.1 事件通知開銷
在高吞吐場景中,最大的性能損失經常來自提交數據時,內核的信號通知開銷(in-kernel signalling of data availability) ,也就是內核的 poll/epoll 通知阻塞在讀數據上的 userspace handler 接收數據。
這一點對 perfbuf 和 ringbuf 都是一樣的。
4.2 perbuf 解決方式
perfbuf 處理這種場景的方式是提供了一個采樣通知(sampled notification)機制:每 N 個事件才會發送一次通知。用戶空間創建 perfbuf 時可以指定這個參數。
這種機制能否解決問題,因具體場景而異。
4.3 ringbuf 解決方式
ringbuf 選了一條不同的路:bpfringbufoutput() 和 bpfringbufcommit() 都支持一個額外的 flags 參數,
-
BPF_RB_NO_WAKEUP
:不觸發通知 -
BPF_RB_FORCE_WAKEUP
:會觸發通知
基于這個 flags,用戶能實現更加精確的通知控制。例子見 BPF ringbuf benchmark。
默認情況下,如果沒指定任何 flag,ringbuf 會采用自適應通知 (adaptive notification)機制,根據 userspace 消費者是否有滯后(lagging)來動態 調整通知間隔,盡量確保 userspace 消費者既不用承擔額外開銷,又不丟失任何數據。這種默認配置在大部分場景下都是有效和安全的,但如果想獲得極致性能,那 顯式控制數據通知就是有必要的,需要結合具體應用場景和處理邏輯來設計。
5 總結
本文介紹了 BPF ring buffer 解決的問題及其背后的設計。
文中給出的示例代碼和內核代碼鏈接,展示了 ringbuf API 的基礎和高級用法。希望閱讀本文之后,讀者能對 ringbuf 有一個很好的理解和把握,能根據自己的具體應用 選擇合適的 API 來使用。
-
API
+關注
關注
2文章
1510瀏覽量
62314 -
程序
+關注
關注
117文章
3795瀏覽量
81314 -
BPF
+關注
關注
0文章
25瀏覽量
4035
原文標題:[譯] BPF ring buffer:使用場景、核心設計及程序示例
文章出處:【微信號:LinuxDev,微信公眾號:Linux閱碼場】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