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年前,元旦已經過,新春長假即將到來。2021年的業績收獲如何,都已經有了定論。剛一開春,電子發燒友網記者就開始走進產業,采訪一些供應鏈上的朋友。聽到了不少消息,梳理一下,大吃一驚。
行業狀態:2021年,貿易商的狂歡年,代理商則次之。
前幾年還在談中國貿易商何去何從的問題,元器件貿易商們就迎來了整體爆發的一年。筆者應一位行業朋友的邀請,跟幾位分銷商(代理商和貿易商)朋友喝茶座談。不打聽還好,一打聽嚇一跳。
一個僅成立三年,團隊二十人左右的貿易商,去年業績過了2億。一個是40人不到的貿易商,業績過了8個億。還有一個100人左右的貿易商,據說是業績達到了30億。并且,不像以前量級越大,利潤越不咋滴,去年的純利都高得驚人。業內新添豪車犒勞自己的老板很多,還有賣游艇的推銷員找上了這個群體。朋友圈也看到有某些元器件代理商的團隊大秀游艇團建。大概消息已經傳到了那些銷售那里吧。
作為分銷鏈上業績最大的,當然也聽到頭部廠商業績更為出色。一是拿到了頭部國際芯片原廠代理的幾家,業績更為強勢增長,腰部廠商也是代理為主業績流水大增,翻倍只是小目標。而在為客戶提供元器件的代理供貨的過程中,將貿易業務也做進去,把毛利做得高一些。
這種正規服務的代理商,多家已經做好了上市的準備。2021年的業績大漲,對上市無疑會是個好消息。當然也有因為缺貨錢沒賺多少的,正規代理商都是常規打法,要找原廠下單,交期加長在最缺貨的時候,錢沒賺到。11月不太缺貨了部分產品價格下調,出貨了利潤不太美。或者是有貨也是原廠指定走一下貨,價格不能漲。否則取消代理權或是后面要失去終端客戶。
混合性分銷的代理商,則是在去年如魚得水。一方面業績流水漲了,另一方面公司內部本來就有貿易業務,靈活得很。有終端大廠的配合,加上貿易業務靈活的打法,要風得風,要水得水。年底尾牙都是盡量低調,不想對外泄露發了大財的消息。
以上三種代理商,以貿易商業績和利潤增長最快。沒有規則、之前深耕產業廣積人脈的貿易商們,可以到處找貨、自由加價、終端客戶和中間商客戶訂單隨便接。在特別的時期,很多原本屬于終端對接原廠或代理的訂單,都神奇地轉到了貿易商。讓貿易商們來操盤,鏈條上人人開心,個個得利。
補充說一下,分銷鏈上過去一年也是從業者人員流動最快的一年。一是貿易商銷售人才出走創業,二是頭部好幾家代理商涉及炒貨被開除者眾,三是2021年年銷售待遇這么好,新的一年還能拿得到這么多么?四是銷售線外的人員待遇調整的問題。企業老板和銷售都發了大財,那么支撐團隊的待遇怎么調?財聚人散,財散人聚,隊伍不好帶了。
原廠:歡樂很多,未來壓力不小
國際原廠的缺貨,尤其是車規級芯片的缺貨,讓這幾家大廠原本要賣掉的業務,突然變成了特別的香餑餑。過車規的晶圓產線就那幾家,過了車規的IDM更是少之又少。全中國都在造車,芯片排單到了2024年的大把。沒辦法,需求倍增,資金都轉入汽車行業。大家能怎么辦?即使是不缺貨,也會因為某些高人操盤,變成極度缺貨而漲價。
我想根源還是在資本。造車資本大水注入,能人就可以搞混原來清澈的一池春水,然后在混水中,分上一杯羹。
分銷可以重資本快進快出,賭得是人脈和膽識。但芯片設計公司品牌,甚至是IDM就不能這樣了。市場疊加放大的因素,讓原廠并沒有太大的膽量來加產能。產能也不可能一夜之間變大。所以低端貨缺貨,高端貨漲價。但總的來說,由于都不去生產低端,所以過去一年中,低端的漲價幅度更大。
所以,那些業績大漲的原廠,要不順利上市,靠資金繼續擴張。也聽到有些客戶被搶走,業績沒怎么做好的原廠,重要產品線的團隊被同行撬走,新的一年的挑戰更大。如果團隊被挖,那么后面的合并也陸續有來。現在科創版芯片公司上市進入下半場,未能拿到入場券的芯片公司,如果不能找到好的現金注入源頭,那么很快會被并購或失敗。
古人說的塞翁失馬,或者是樂極生悲,都會在2022年的芯片行業中出現。至于會在哪幾個產品線中出現,就要看車規以外的芯片缺貨還有多久。
還有就是,國產芯片已經吃夠了消費級的市場蛋糕,這一塊的大蛋糕,國際原廠基本都已經退出,剩下國產廠商在做。而這類芯片企業,MOS、容感晶振連接器企業,基本上已經上市或即將上市,國內市場飽和就容不下新玩家,進入國際市場跟國際原廠競爭,就看那幾個大的ESM和OEM工廠的采購下單量了,畢竟國際消費類電器的工廠不多,品牌集中,并且日系、韓系、臺系供應商關系深厚,想打入甚至在市場翻盤,很難。
再加上國內芯片廠商,為了在利潤率和投資報表上表現更好,已經加大馬力沖擊工業級、車規級的芯片,找高利潤的藍海市場要業績。去年美信與ADI的合并,給了大家一絲機會,看ADI固執的代理商嚴格的以貨品的把控,以及TI過去一年中業績大漲,牢牢守住自己的防線,ST、瑞薩、英飛凌也是一樣,放棄可以放棄的市場,守住不能丟的工業、醫療和汽車市場,局面的轉變沒有一絲動搖,并且很多代理商還是看清楚了,走流水不漲利潤的業務,對于將來還不想上市的代理商來說,與其多搶一些類似于雞肋的國產芯片慢慢一起長大,不如更努力地抱好這幾個大腿。丟掉大腿吃雞肋的事情,不是國字號背景的,應該都不會那么固執。
國產芯片必須繼續抓住百年一遇的機會,小步快跑,挖到每一個角落的人才,做出新產品,進入到新客戶供應商名單中。這也是芯片設計人才工資漲到金融人才的待遇的原因之一。美光關閉上海設計公司,讓人感覺市場突然有大把人才流入市場,估計現在知道消息的廠家,已經收不到他們的簡歷了。
幾個小市場變化點:
一、毛利低的市場換波人來玩。國產MOS界有句話很有名,“最好永遠不要做中山古鎮的單,否則就是接不完的單,收不完賬。" 發了財的供應商,能做別的利潤高的,就不會再做玩具和燈具客戶了。這些都是家族企業抱團式的工廠,沒有不透明的降價,沒有做不到的低價。缺貨風一過,砍價的家族企業都抱團了。
在華強商貿易商看來,原本屬于商業機密的采購價格,在中山屬于透明信息。降一厘錢的消息,一夜之間可以傳到每個工廠的老板和采購耳朵里。一開始降價就等于全面降價。
并且,家族工廠還會抱團下單。每個工廠1KK的單,到了中山五個工廠合起來就是5KK的定單。你還不降,10KK的單壓過來,你降不降?
所以只要能不跟他們做生意,即使業績降下來,賺到的利潤不少就可以了。小魚(利潤薄的)釣久了,能搞到大魚(厚利潤的)就不會回頭去釣小魚。
拋棄消費類,走進工控、光伏、儲能、醫療、汽車市場。這是新的一年原廠和代理共同的內心小愿望。
二、DCDC市場要大漲,ACDC要萎縮。
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器設備,都變成電池供電的無線產品,DCDC的需求會變得無處不在。反過來,ACDC的需求會變少。國產幾家IDM都在把產品線從高壓ACDC轉向低壓DCDC。
三、MCU市場要大變。這個不多說。
補充一下,MCU廠商模塊化出貨、COMBO出貨和方案出貨都會有。但還會有方案公司出單片機。一個(MCU原廠)是要將業績做大,一個是要將成本做低(方案公司的MUC 朝ASIC化來做巨量單品市場)。誰的故事更有說服力,終端廠商有話語權。
四、信創板市場。現在已經政策不讓提信創市場了。但信創已經快速傳遞到終端了。終端的供應鏈玩家已經在推。由于硬性的換機指標,業績和蛋糕就放在那里。起步的利潤率低到驚人,又找不到炒貨的玩法。現在是狗咬豪豬,無從下嘴。這塊肉是既定玩家的市場,怎么做活才是正路。否則生態搞不起來,國際廠商組團殺回來事小,被人再笑話一次事大。
五、國際芯片廠商的供應鏈生態還會保持更好的優化。
頭部幾個代理商跟國際原廠的配合,靠的是游戲規則。即使是內外勾結炒貨,傷害了一些客戶,也因此砍掉了眾多PM和高管,但跨國分銷商完善的體系,與原廠之間的游戲規則保障,讓價值鏈上的分配做到更加公平。都是上市公司的話,財務回報是公開的。大家都會理性辦事。
后話
好了,這篇文章先整理到這。由于涉事各方話題敏感,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所有信息來源和提到的相關企業,都未有實名。如有雷同,純屬您在行業太資深。
供應鏈行業采訪請郵件:mikezhang@elecfans.com。
-
元器件
+關注
關注
112文章
4726瀏覽量
92485 -
供應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677瀏覽量
38944 -
貿易商
+關注
關注
0文章
9瀏覽量
681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