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刷屏發布了限電限產的影響公告,更有企業直接放假到國慶之后,如西大門宣布停產至9月30日,江蘇澄星江陰工廠從9月23日開始停產,預計在10月12日恢復生產,此外還有晨化股份、天原股份等上市企業都發布了受拉閘限電影響的公告。
此次限電停產波及多個能源大省,如浙江、廣東、江蘇,此前有消息稱浙江省高能耗企業將在9月21日至9月30日關停,主要涉及印染廠、污水處理廠、化工廠、化纖廠等高耗能行業,而這一措施已有媒體向浙江省發改委人士取得證實。
同時,有媒體曝出,東莞一家制造業老板收到廣東電網東莞供電局厚街供電分局的短信通知,“由于目前我省電力供應緊張,為保障電力有序供應,按照‘保民生、保公用、保重點’原則,根據市發改局《關于對高耗能等企業實施錯峰用電的通知》要求,請貴戶于2021年9月22-26日,每天全時段停止工業生產負荷用電。”
廣東汕頭、揭陽、佛山部分地區的工業用戶也面臨著限電。如佛山大瀝的工業用戶受到了來自當地供電部門的限電通知,該地工業用戶從9月16日起執行每周“做二停五”的五級有序用電方案。汕頭地區同樣如此,并且限電計劃從9月17日開始執行,而揭陽地區的限電更為嚴格,工業用戶面臨“做一停六”的限電模式。
近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預測報告稱,局部地區電力缺口增大、供需矛盾更為緊張,今冬明春全國最大電力缺口達3000-4000萬千瓦。
煤炭價格大漲 致使電廠越產越虧
本次對工業用電的限制可以認為是近幾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除了少數幾個西北省份以外,大部分地區都出臺了拉閘限電的政策,對轄區內的制造企業進行能耗管控。
早在去年底,湖南、江蘇、內蒙古等地區便已經采用了限制用電的措施,不過當時國家發改委給出了三個限電的理由,分別是工業生產快速恢復拉動用電增長、極寒天氣導致用電負荷增加、外受電能力有限和機組故障增加了電動保供困難。
當時的限電主要是為了保障民生用電,同時正處于冬季,許多地區取暖以電力為主,造成用電量上升。另一方面,2020年是“十三五”最后一年,每個省份都有節能減排的指標,這段時期對于節能減排管理更為嚴格。
但此次拉閘限電,情況顯然有所不同。以廣東地區為例,據相關知情人士透露,此次用電緊張,主要與電源短缺有關。比如某地擁有兩臺裝機容量分別為50萬千瓦的火電廠,至今未曾滿負荷運行,其中一臺停運,而另一臺的運行機組負荷也僅有平時的一半。
從整體數據來看,火力發電占據總電力市場的七成左右。2021年上半年,我國全社會發展電量為38717億千瓦時,其中火力發電28262億千瓦時,占上半年發電量的73%。盡管近些年在風電和光伏等清潔能源上加速發展,水電與核電也在大力建設,但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用電量也在明顯增加,短時間內火電很難被取代。
而電力短缺的根源在于煤炭價格的上漲,今年以來,國內煤炭供需持續偏緊,動力煤價格更是一路上揚,截至9月23日收盤動力煤價格大漲11%,至1237.8元/噸,從8月中旬至今,動力煤價格已經暴漲了60%,而這只是期貨煤的價格,并未算上倉儲運輸費用。據某電廠數據顯示,入爐含稅標煤的單價已經接近1500元/噸,要知道去年同期價格才600元/噸。
煤炭價格的大幅上漲,讓其所占電力成本的比例也在快速飆升,通常而言,燃煤成本占火電總成本70%左右,但據某電廠數據顯示,燃煤成本已經占到總成本的95%以上,發電邊際利潤從150元/MWH降至了0元以下,這意味著發電越多,虧損越大。
限電為后續碳中和考慮 有望減少落后產能
顯然,此次限電的主要原因就是電力供應不足,而電力供應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煤炭價格大漲,導致電廠生產越多虧損越大。據測算,電廠如今每發一度電,虧損就達到0.1元,這意味著如果發1億度電,虧損將達到1千萬元。
可能有人會疑問,為何不能上調電價?不同于煤炭的完全市場化,火力發電上網電價采用的是計劃加市場的模式。而我國火電裝機容量已經略微過剩,這導致電廠為了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爭相壓低電價,導致利潤空間被極大壓縮。當然對于工廠而言,電價的低廉也讓他們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而低廉的電價也成為當地招商引資的一大決定性因素,比如韓國近些年不斷吸引海外企業投資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便宜又優質的電力供應。有日本企業反饋稱韓國的工業用電電費大約為日本的一半,并且供給穩定、質量優良。而中國的電力供應,相比韓國要更勝一籌。
并且,電廠不同于其他企業,即便處于虧損,也不能停止發電,而目前的拉閘限電,顯然是各地區考慮到電廠的虧損情況,想要緩解一下電廠的壓力。
既然無法提高大幅提高電價,那么是否能提升煤炭的供應量。我國是煤炭進口大國,過去主要從澳大利亞進口煤炭,但今年,截至7月底總共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煤炭總量僅為78萬噸,與2020年同期的5680萬噸相比大幅下降98.6%。
另一方面,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了實行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簡稱能耗雙控。鼓勵地方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費,超出最低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的消納量不納入該地區年度和五年規劃當期能源消費總量考核。
這意味著,企業如果想要超額用能,最佳的選擇是使用再生能源,可以自建或者外購,再生能源主要包含水電、光伏、風電等,這也是為了今后國內能夠碳中和而做的準備。
不過有業內人士分析,此次拉閘限電一方面也是為了減少低端產能。國內市場龐大,但許多廠商都聚集在低端市場,通過壓低價格來進行競爭,導致許多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很難獲利。比如許多企業出口只是為了退稅,造成拿國內財政補貼國外用戶的奇觀。
通過限電減少落后產能,讓企業主動提升技術標準來進行市場競爭,既能抬高出口商品價格,也能避免出現大規模的債務風險。
限電或導致芯片供應時間進一步拉長
此次拉閘限電主要針對制造業,而半導體行業是制造業的重要一環,并且半導體工廠也是其中的耗能大戶。
以臺積電為例,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廠,其在2019年全球的廠區耗電總量達到143.3億度,而臺灣省全年發電量為2400億度,僅臺積電一家就用去了臺灣總電量的6%,甚至臺積電的用電量已經達到了深圳一年居民的耗電量。
耗電量為何這么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這些半導體工廠有超凈間,需要進行制冷和恒溫控制,將溫度常年穩定在22℃左右;第二是光刻機能耗過高,尤其是EUV光刻機,每小時耗電量超過1000度,一年就需要近1000萬度電,這只是一臺的用量,而芯片代工廠通常有數十臺機器;三是熱處理設備和例子設備,芯片生產時可能需要上千度的高溫,這也需要大量的耗能。
同時,在制造業中,不少生產線的停止和啟動都可能要花費高昂的成本,更別提半導體制造業了,對于電力的持續性供應依賴度極高,電力中斷后發生的損失極大。不要說停電幾天,哪怕僅僅是電壓瞬時過低,都能造成巨大的損失。
比如2010年東芝位于四日市的工廠遭遇到了瞬間電壓低下的供電事故,據日本電力公司稱,該地區發生了持續時間為0.07秒的電壓瞬間低下事故。但就是這0.07秒,造成了東芝工廠多臺設備停止運行,直到2天后設備才得以重啟,此事件對于東芝的NAND產能造成能嚴重沖擊,2011年1月份產能下降將近20%,直接經濟損失達200億日元(約合11.8億人民幣)。
對于半導體工廠而言,由于存在超凈間,不僅需要恒溫,還需要保證無塵環境,一旦出現電力供應問題,那么環境中的灰塵將迅速污染線上產品。并且半導體制造工藝中非常關鍵的氣相沉積和磁控濺射工藝也具有一旦開始就必須持續進行,直到鍍膜工藝徹底完成的特點。這是因為一旦中斷,持續生長的薄膜就將出現斷層,這對產品性能的影響無疑是災難性的。
當然,就目前所公布的消息來看,限電主要是針對一些污染較大的耗能企業,但是在持續的拉閘限電下,可能導致半導體上游原材料價格進一步上漲,讓企業成本升高。
不過有電網調度人士透露,目前限電執行與企業性質并沒有太大關系,這意味著半導體相關企業也將可能遇到限電問題。當然,對于一些高技術工廠,可能會有一定的支持,比如某市下達的通知為規下企業做一停六,規上企業做二停五,市優保企業做四停三。
一旦受到限電的影響,長期來看,芯片市場的供需失衡將可能持續更長的時間。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8月份,繼續芯片的公司等待訂單交付的時間已經拉長至21周,相比7月份延長了6天。顯然,限電對于目前的芯片供應而言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聲明:本文由電子發燒友原創,轉載請注明以上來源。如需入群交流,請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訪需求,請發郵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編輯:jq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690瀏覽量
221649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53瀏覽量
53688 -
能源
+關注
關注
3文章
1741瀏覽量
43596
原文標題:大量上市企業發布限電停產公告,或將波及半導體行業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fans,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