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交換機和線卡需要更高的帶寬、端口密度和高達800千兆位以太網(GbE)的連接,用來處理5G、云服務和人工智能(AI)及機器學習(ML)應用帶來的不斷增加的數據中心流量。為提供更高的帶寬,這些設計需要克服行業過渡到112G(千兆位每秒)PAM4串行器/解串器(SerDes)連接所帶來的信號完整性挑戰,以支持最新的可插拔光學器件、系統背板和包處理器。為克服這些挑戰,Microchip Technology Inc.(美國微芯科技公司)宣布推出業界最緊湊的1.6T(太比特每秒)低功耗PHY(物理層)解決方案PM6200 META-DX2L。與其前身,業界首個太比特級PHY解決方案56G PAM4 META-DX1相比,新解決方案每個端口的功耗降低了35%。
The Linley Group網絡業務首席分析師Bob Wheeler表示:“業界正在向112G PAM4生態系統過渡,以適應高密度交換、包處理和光學需要。Microchip的META-DX2L經過優化,通過將線卡與交換結構和多速率光學器件進行橋接,實現100 GbE、400 GbE和800 GbE連接,從而滿足業界最新需求。”
Microchip的META-DX2L以太網PHY是一款工業溫度級器件,不僅具有高密度1.6T帶寬以及節省空間的尺寸,還采用112G PAM4 SerDes技術,支持1至800 GbE的以太網速率,具有連接的多功能性,可在各種應用中最大限度地重復使用設計。這些應用包括重定時器、變速箱或反向變速箱以及無中斷的2:1多路復用器(Mux)。高度可配置的交叉點和變速箱功能充分利用了開關設備的I/O帶寬,實現支持各種可插拔光學器件的多速率卡所需的靈活連接。這款PHY的低功耗PAM4 SerDes使其能夠支持云數據中心、AI/ML計算集群、5G和電信服務提供商基礎設施的下一代基礎設施接口速率,無論是通過長距離直接連接銅纜(DAC)、背板,還是連接到可插拔光學器件。
Microchip通信業務部副總裁Babak Samimi表示:“在56G這代,我們推出了業界首款太比特PHY,即META-DX1,現在我們又推出了同樣具有變革意義的112G解決方案,為系統開發人員提供了解決當今云數據中心、5G網絡和AI/ML計算擴展帶來的新挑戰所需的能力。通過在低功耗架構中提供高達1.6T的帶寬和最小的尺寸,META-DX2L PHY將市場現有解決方案的帶寬提高了一倍,同時建立了功效的新標桿。”
META-DX2L采用業界最小的封裝尺寸,即23 x 30毫米(mm),能夠節省必要的空間,以提供超大規模企業和系統開發人員所要求的線卡端口密度。產品特點包括:
- 雙800 GbE、四400 GbE和16x 100/50/25/10/1 GbE PHY
- 支持以太網、OTN和光纖通道數據速率
- 支持用于AI/ML應用的專有數據速率
- 集成的2:1無中斷多路復用器可實現高可用性/保護性架構
- 高度可配置的交叉點支持任何端口的多速率服務
- 恒定的延遲,在系統層面實現了IEEE 1588 C/D類PTP
- FEC終止、監測和各種接口速率之間的轉換
- 32個具有長距離(LR)能力的112G PAM4 SerDes,可編程以優化功耗與性能
- 支持數模轉換器(DAC)電纜,包括自動協商和鏈接訓練
- 支持工業溫度范圍,可在戶外環境中進行部署
- 完整的軟件開發工具包(SDK),具有無中斷升級和熱重啟功能,并與經過現場驗證的META-DX1 SDK兼容。
Microchip提供一整套設計輔助工具、參考設計和評估板,以支持客戶使用META-DX2L器件構建系統。除以太網PHY技術外,Microchip還為系統供應商提供整體系統解決方案,包括PolarFire FPGA、ZL30632高性能PLL、振蕩器、穩壓器和其他組件。相關組件已與META-DX2L進行了系統預驗證,有助于更快地將設計推向生產。
原文標題:Microchip推出業界最緊湊的1.6T以太網PHY 可為云數據中心、5G和AI提供高達800 GbE的連接性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Microchip微芯】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pj
-
以太網
+關注
關注
40文章
5460瀏覽量
172435 -
microchip
+關注
關注
52文章
1518瀏覽量
117683 -
數據中心
+關注
關注
16文章
4855瀏覽量
72329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42瀏覽量
239786
原文標題:Microchip推出業界最緊湊的1.6T以太網PHY 可為云數據中心、5G和AI提供高達800 GbE的連接性
文章出處:【微信號:MicrochipTechnology,微信公眾號:Microchip微芯】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