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芯片sleep電流20uA以上,懷疑是漏電,但做emmi卻沒發現熱點,而且做完emmi之后電流高達220uA,這是為什么?
A
可能分析過程導致樣品二次損壞了,這么小的漏電可以通過obirch仔細找找漏 電點,然后再進一步分析和判斷失效原因。
Q
為什么BHAST采用差分輸入輸出的接法,原因是啥?并且都不用外接偏壓了?這種接法都不加偏壓了,是不是沒有電的加速了?為啥這種接法可以起到防止阻抗不匹配的問題?
A
防止差分信號之間因為BHAST 過程中電化學加速腐蝕速度的差異導致impedance mismatch,從而在芯片FT readout的時候出現fail。差分輸入輸出的接法,僅限于差分信號。你的芯片上應該不至于全部都是差分信號吧,電源管腳和部分GPIO管腳是要加偏壓的。
導致阻抗不匹配的原因:差分信號的兩端狀態一致,腐蝕程度也一致。當然,也可以不用這種推薦接法,和產品的designer 另外研究一種接法,能實現目的即可。
Q
目前發現很多已經上板的芯片測試不良,而且已經量測到不良端口,為什么到廠商那邊大部分分析為NTF,有哪幾種可能性?比如做過交叉實驗,有些IC的時鐘信號,我們板端怎么都量測不到12M和24M信號,廠商那邊測試12M和24M都沒問題,這就很奇怪。
A
建議先讓廠商復現問題,這是最關鍵的。這個需要你們彼此了解測試的條件細節。有時模組廠為了省成本,改變BOM,也會導致質量問題?;蛘咦屑殞Ρ刃酒總€管腳設置,有時不確定的floating會引起區別。芯片公司內部,系統級測試還分 Scoket Board測試、SLT測試、Reference Board測試,有時候,這3者之間結果有時候也會不同。其實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我們只要能理解,判斷pass的標準應該是在使用環境的功能正常,因此,最接近使用環境的測試是Reference Board測試pass才能說是pass。這一點系統廠商和芯片廠商可以達成一致。
可以從下面3個方面,嘗試解決測試的差異問題:1、電源, 提高和降低電源,看看是否工作。2、管腳配置,比如Boot Strapping, Config管腳,看看是否和ATE一致,這點可以請廠商幫忙對比。3. 寄存器配置,如果需要配置的話,請廠商對比你們的寄存器和原廠的寄存器配置差異。若是你們的板子和他們自己的板子都復現了,基本就是芯片問題。
Q
有一顆芯片采用LFBGA封裝,對ddr與usb差分信號提出了如下要求,結果封裝廠反饋說要求過于嚴格要求放松,否則板廠可能不接單。請問大家我們的要求合理嗎?封裝廠的說法合理嗎?不知道對于DDR封裝阻抗一般是怎么要求的?對于差分信號線,是否卡控差分阻抗就可以了,不需要卡控單端阻抗?
A
每個芯片不一樣啊,單端、差分數量不一樣,在一定層數下,有時候板廠無法同時滿足??梢韵茸鲆幌?a target="_blank">仿真,當阻抗出現偏差,然后看DDR的工作情況。+/-10%阻抗是比較容易控制的等長比較容易。對于差分信號線,卡控差分阻抗就可以了。
Q
做solder bump時,UBM層設計為:Ti : 1k? ,Cu:3k?,Cu:8um ,生產為:Ti : 1k? ,Cu:3k?,Cu:5um,Ni:3um;電性與可靠性方面存在哪些差異?
A
Ni layer 是做為barrier layer,主要目的是防止cu 擴散偏移,但是不加Ni 會導致IMC形成。
IMC的形成與發展,與焊料合金、基底金屬類型、焊接的溫度與時間以及焊料的流動狀態有關。一般而言,在焊料熔點以下溫度,IMC的形成以擴散方式進行,速度很慢,其厚度與時間開方成正比;在焊料熔點以上溫度,IMC的形成以反應方式進行,溫度越高、時間越長,其厚度越厚。普遍認為,很厚的IMC是一種缺陷。因為IMC比較脆,與基材(封裝時的電極、零部件或基板)之間的熱膨脹系數差別很大,如果IMC長得很厚,就容易產生龜裂。
對于封裝基板上的Ni/Au鍍層,Ni層表面的鍍金厚度應該小于0.08um, 太厚會阻礙IMC形成, Ni層的厚度本身不會影響IMC形成。一般來說IMC層在2--4左右吧,根據不同情況而定。
Q
HAST試驗后,有漏電流超標,然后烘烤后,漏電流達到正常值,是否可以判定產品PASS?
A
不可以,hast之后有時間要求的,這個時間內必須做ATE。另外,HAST實驗考量芯片的封裝可靠性,HAST實驗后,漏電超標,說明封裝是有問題的。烘烤后,再去做ATE,這個實驗數據就沒有意義。為了避免HAST的結果受環境影響,一般實驗后,會做密封處理(不加干燥劑),盡量在48H內做完ATE測試。詳細關于讀點的注意事項見下圖:
Q
QFN封裝IC,SMT焊接好壞的檢驗標準,參考那個標準?
A
IC參考標準:SOLDERABILITY JESD22-B102E。SMT參考標準:IPC一610F。
Q
哪位有JESD671D-2018?
A
可以在JEDEC官網上檢索,都是免費下載的。詳細網址:https://www.jedec.org/
Q
有沒有老化壽命和測試條件之間的關系的資料?
A
可以參考標準:JESD74, JESD85,JESED47。
Q
光器件接收側的APD電壓只有2.8V正常是45V,量APD對地阻抗是正常的,但是上電后電壓就不正常遠低于45V,已經排除輸入電壓的原因。準備繼續查光器件內部的APD雪崩二極管,問題是為什么阻抗正常,電壓不正常?從哪里入手查呢?
A
先做測良品和不良品的BV-curve,看看漏電從哪起來的。看看曲線是線性還是指數,大概的解決思路就出來了。
Q
老化試驗的早期失效率和等效使用時間計算中的Stress Temperature是對應芯片結溫嗎?Normal Operating Temperature對應規格書上的Operating Temperature上限嗎?
A
個人理解其實應該是結溫,不過對于大部分不發熱的芯片或者加電功率很小的產品,環境溫度近似等于結溫。應該是自生溫加上環境溫度。對于Si 產品沒有太大差異,但是對于功率器件,可就完全不一樣了哦。
溫度的定義可以參考標準:JEDEC74 ,或者參考下圖。
Q
對于功率器件,HTOL試驗的環境溫度只要滿足結溫的要求就可以了嗎?
A
結溫一般由熱阻或者紅外測試出來,然后加上環境溫度也就是溫箱的環境溫度,就差不多是標準里要求的150℃了。
個人理解:規格書工作溫度應該就是可靠性考核的溫度。要限定不同環境溫度下的工作電流極限,防止結溫超過這個溫度。下圖規格書中HTGB HTRB的可靠性溫度也是150℃。
Q
u/b hast,precon等可靠度報告中為什么不能放如器件sn#, date code, 前后比對的數據呢?有哪個規范中有明確么?
A
一般的報告是不放的,如果客戶有強烈的需求,那就跟人家說清楚,客戶需求是重點。如果客戶非要要求,不得不放。若是ort 批次抽檢,需要寫明lot id。
編輯:jq
-
封裝
+關注
關注
127文章
7975瀏覽量
143239 -
smt
+關注
關注
40文章
2925瀏覽量
69545 -
IMC
+關注
關注
0文章
25瀏覽量
4623
原文標題:季豐電子IC運營工程技術知乎 – 21W29
文章出處:【微信號:zzz9970814,微信公眾號:上海季豐電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