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傳統的可充電電池面臨著倍率性能低,循環壽命差等諸多挑戰。為此,探索兼具高能量密度和良好循環穩定性的儲能設備是眾多科研工作者們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堿金屬混合電容器作為一種新興儲能技術將二次電池的高能量密度同超級電容器的高功率密度相結合,表現出十分巨大的應用潛力。
在這其中,鉀離子混合電容器的優勢尤其明顯。鉀元素除了具有接近鋰的氧化還原電勢以外,其在地殼中的儲量遠遠大于鋰,價格低廉且綠色環保。但是鉀離子的半徑較大(1.38 ?)并且反應動力學緩慢,因而在充放電過程中往往會造成電極材料特別是負極材料不可逆的體積膨脹從而導致容量衰減。
因此,探索具有良好電化學性能的鉀離子混合電容器負極材料是目前人們的研究熱點。
【工作介紹】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的Wang Guoxiu教授和孫兵博士后研究員與華東師范大學的袁清紅教授以及新南威爾士大學的Paul Munroe教授合作,利用化學氣相沉積技術制備出了一種具有優異電化學性能的多孔碳球材料。
通過進一步的磷氧共摻雜處理,所得到的碳球的比容量(在0.1 A g?1電流密度條件下比容量可達到401 mAh g?1)和循環壽命(10000圈循環以后容量保持率為89.8%)均處于非常高的水平。
通過原位拉曼光譜,異位x射線光電子能譜和密度泛函理論計算可知,經過元素摻雜而原位產生的P-C和P-O/P-OH鍵在提高多孔碳球材料結構穩定性的同時,還能夠促進電解液中KFSI鹽的分解并在電極材料表面生成含有更多無機成分的SEI膜,該文章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悉尼科技大學博士生趙碩卿和閆康為本文第一作者。悉尼科技大學Wang Guoxiu教授和孫兵博士后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
【內容表述】
以碳酸錳作為前驅體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技術在表面生長出一層厚度僅為5nm的碳,隨后通過酸洗刻蝕去掉模板后得到了具有多孔結構的納米碳球。這種碳球具有高度開放的三維孔道,有利于鉀離子的傳輸,同時增大了電極和電解液的接觸面積。
而后續的磷氧共摻雜處理在保持多孔碳球的三維結構的同時引入了大量的摻雜原子和缺陷活性位點,因而大幅度提升了以表面吸附為主的反應動力學。
電化學性能測試顯示,經過磷氧共摻雜處理后的碳球倍率性能和循環穩定性均得到提升。這主要得益于引入的雜質原子和氧缺陷活性位點,提高了反應動力學,增加了碳層之間的層間距。
原位拉曼光譜測試結果表面,經過磷氧共摻雜處理所引入的P/O電化學活性位點在充放電過程中可以吸附部分電極表面的鉀離子,進而避免了過多鉀離子嵌入所導致的碳結構的破壞,在起到了緩沖作用的同時增加了以表面吸附為主的電容型儲鉀反應過程。
異位x射線光電子能譜證明P/O摻雜原子能夠促進碳酸酯電解液中KFSI鹽的分解并在電極材料表面生成含有更多無機成分的SEI膜。相較于因碳酸酯溶劑分解所產生的有機物為主的SEI膜,無機成分含量較多的SEI膜有利于提高電極與電解液界面的穩定性和鉀離子的擴散速率。
密度泛函理論計算結果表明,引入P/O摻雜原子能夠提高碳材料對于鉀離子的吸附能,并降低鉀離子的擴散勢壘,有利于電化學反應動力學的提高。
根據上述特點,磷氧共摻雜多孔碳球進一步與商業用的活性炭組裝成鉀離子混合電容器,所組裝的器件表現出非常高的能量密度(158 Wh kg?1)并且在較大功率密度條件下(1.38 kW kg?1)仍然能保持令人滿意的能量密度(11 Wh kg?1)。
在5 A g-1的電流密度條件下,基于磷氧共摻雜多孔碳球的鉀離子混合電容器在30000圈后仍具有94.5%的容量保持率,并能夠成功點亮LED陣列,顯示出了極大的商業化應用潛力。
本文成功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法制備出了磷氧共摻雜多孔碳球并應用在鉀離子混合電容器負極上。除了具有較高的比容量外(401 mAh g?1),所制備的磷氧共摻雜多孔碳球在經過10000圈循環后依然具有較高的容量保持率(89.8%)。
原位拉曼光譜,異位x射線光電子能譜和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證明通過磷氧共摻雜而引入的P-C和P-O/P-OH鍵在提高多孔碳球材料結構穩定性的同時,還能夠促進電解液中KFSI鹽的分解并在電極材料表面生成含有更多無機成分的SEI膜。
最后由磷氧共摻雜多孔碳球和商業用活性炭所組裝的鉀離子混合電容器兼具較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展現出極大的商業應用前景。
Shuoqing Zhao, Kang Yan, Jiayu Liang, Qinghong Yuan, Jinqiang Zhang, Bing Sun*, Paul Munroe and Guoxiu Wang*, Phosphorus and Oxygen Dual-Doped Porous Carbon Spheres with Enhanced Reaction Kinetics as Anode Materials for High-Performance Potassium-Ion Hybrid Capacitor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1, DOI:10.1002/adfm.202102060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fm.202102060
通訊作者簡介:孫兵 博士,2008年加入悉尼科技大學汪國秀教授課題組,并于2012年獲得博士學位。目前在悉尼科技大學清潔能源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受到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優秀青年基金(ARC DECRA)項目資助。
主要研究方向為新能源材料研發及應用,包括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鋰空氣電池正極催化劑,金屬鋰/鈉負極復合材料設計。先后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Nano Letter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等學術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編輯:jq
-
電容器
+關注
關注
64文章
6253瀏覽量
100179 -
電化學
+關注
關注
1文章
327瀏覽量
20684 -
負極材料
+關注
關注
12文章
177瀏覽量
14279
原文標題:磷氧共摻雜多孔碳球作為超高性能的鉀離子混合電容器負極材料
文章出處:【微信號:Recycle-Li-Battery,微信公眾號:鋰電聯盟會長】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