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無論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行業,都需要用數據來驅動業務。要不要上云已經不再是一個問題,而是所有企業的必由之路。
中國信通院的研究顯示,目前國內云原生等產業的年均增速已超過30%,全面云化的時代正在來臨。
不可否認的是,“全面云化”的趨勢也誕生了許多新需求與挑戰,在實踐應用中還有不少困惑有待解決。其中之一,就是讓人、物、數據和應用等在各個云服務場景下互聯互通、全面連接起來。
在6月10日的華為信息流合作伙伴大會上,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華為云CEO、華為消費者云服務總裁呼吁“云云協同創新,共推媒體融合發展”。其實在6月初的“第九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張平安就提出了“云云協同”策略。
具體來說,“云云協同”,指的是把基礎設施底座華為云和移動應用生態華為終端云進行深度協同,為開發者和合作伙伴提供統一的服務與體驗,包括統一帳號、支付等開放能力,以及統一開發平臺、統一應用分發及運營服務。
為什么要將基礎云平臺與終端云平臺拉通?二者協同能給產業和用戶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助益?全國第二市場份額的華為云與7.3億用戶的華為終端云深度協同,會給全球云市場格局帶來哪些變化?
如果你對“云云協同”的價值還不甚了解,我們不妨用“CP組隊”的方式,思考一下,華為云與華為終端云的結合到底甜在何處?
搭建橋梁:一次萬眾期待的雙向奔赴
作為企業生產力的關鍵要素,業務場景全面云化之后,企業和開發者真正渴望的是將精力放在效率提升和商業創新上,而不是還要費心思研究應用如何上架、終端數據如何觸達、開發部署分別承載在哪些地方。
舉個例子,在基礎云和終端云各自獨立的情況下,云游戲廠商只能在基礎云上完成游戲產品的制作、渲染等工作,然后在本地打包重新上傳到終端云上分發到各個渠道,要消耗不小的時間成本和人力物力。
對于終端應用的開發者來說,他們也希望能夠獲得企業級的支撐與服務,來擴展產品的應用場景,通過功能革新來實現用戶增長。
針對上述需求,就需要一站式服務和業務全流程的數字化,來實現資源的集中調度、數據的無縫流轉。
因此,在張平安看來,基礎云平臺與終端云平臺的協同是全周期云服務的必然要求。把基礎設施底座華為云和移動應用生態華為終端云進行深度的協同,可以賦能行業應用,助力行業發展。
理論上說,“云云協同”之后,華為云與終端云的深度協同,會產生至少兩個化學反應:
一是傳統的SaaS、Iaas政企客戶可以將開發、部署環節與應用上線、分發、運營、消費等環節直接連通,直接且精準地觸達華為終端云用戶,為華為錢包、華為音樂、華為視頻等軟件的用戶提供服務;
二是終端云上的企業或個人開發者,可以集成華為云的服務能力與技術底座,包括云存儲、云服務器等,從而加速業務創新,獲取商業增量。
合體營業:兩強聯手如何刷新上云之路?
目前,華為已經在視聽、金融、工業互聯、醫療教育等領域,進行了“云云協同”的創新服務探索。實踐出真知,作為“全面云化”趨勢下的產物,我們先從產業實踐中,檢閱一下華為云和終端云強強聯手后的成果。
這兩年,全球疫情促使人們對新聞資訊內容消費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期待,更高效多元的優質內容生產、新聞即時多元化觸達用戶、VR/AR/MR交互方式崛起等現實要求,使得傳媒行業在采集、生產、編審、發布等全鏈條上,無不渴望著數字化能力的加持。
張平安在《云云協同創新,共推媒體融合發展》的主題演講中提到:“以用戶為中心的快速傳播,推動傳媒行業進入全面云化階段,全程數字化的采集、生產、編審、發布,需要端到端的創新服務解決方案?!?/p>
基于“云云協同”所打造的媒體融合云解決方案華為信息流引擎(HNC),就由華為云提供基礎云服務,與媒體機構共建全球媒體SaaS一張網,通過端到端的上云能力,人民網、新華社、央視、第一視頻、PP體育、喜馬拉雅等合作伙伴可以借助云上的計算、存儲能力,加速內容生產。
而“云云協同”帶來的一點接入,可以在終端云平臺上完成內容的快捷上傳、加工和全渠道分發,把新聞資訊傳遞給全球數億用戶。此外,華為云與終端云的帳號打通,則讓傳媒機構可以獲得帳號、支付、運營后臺、數據分析等服務支撐。
在本次大會上,人民網、環球網、上海報業、新浪新聞、一點資訊等多家伙伴也與華為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媒體機構為信息流平臺提供行業資訊和版權內容;華為在內容創作、加工、分發環節通過AI、大數據等技術上提供助力,并在云化智慧化方面提供豐富的云原生能力,雙方共同提升媒體行業的生產、傳播及商業化能力。
和傳媒行業同屬于內容產業的視聽領域,同樣是“全面云化”和“全程數字化”的弄潮兒。
調用云端能力生產制作的視聽內容,經過基礎設施云平臺抵達終端云的應用上;在用戶使用時,內容再通過統一帳號在多場景、多設備間智慧無縫流轉,也是“云云協同”的典型消費場景。這方面,華為也與視聽行業的合作伙伴進行了非常多的探索。
比如華為視頻聯合影視制造企業,通過云端協同的形式,直接在華為云的視頻云與端側智慧屏里面AiMax影院在云端進行協同,大大提升了影視作品制作完成后上線分發的效率,做到分鐘上傳,目前已經實現了每周更新。
在張平安看來,華為的努力方向,正是如何讓內容創作者真正聚焦在內容創作上,而不是將精力耗費在“工具”上。
另一個發生變革的就是游戲行業。
想必不少網友都和我一樣期待云游戲的品質化、規模化早日到來,以實現普通終端設備也能暢玩3A大作的夢想。云游戲產業同樣需要打通存儲、開發、推廣、運營、拉新的全流程協作,提升效率。
所以前不久,華為也和中手游、游族網絡等達成游戲業務戰略合作。張平安表示,希望通過“云云協同”的方式,把伙伴的精品游戲帶給全球超過7.3億的華為終端月活用戶,并助力伙伴針對各地用戶的喜好探索創新應用場景,增強用戶體驗,提升游戲運營質量。
在不遠的將來,隨著合作的進一步深化,華為自身終端平臺、華為移動服務全場景生態能力、5G和公有云等業務優勢,將持續助力游戲行業全面提升全球化研發與發行能力。
可以預見,游戲開發者將基礎云平臺上開發的游戲,一步到位分發到終端云所承載的終端用戶設備上,獲得全球前三的華為應用生態流量支持,打開新的商業空間。而全球各地終端用戶也可以更快、更多選擇地觸達云游戲、VR/AR游戲等更豐富的游戲體驗。
數字金融服務的“云云協同”,同樣可以惠及全社會,抵達更便捷美好的數字生活。
在華為智慧金融峰會2021上,面向金融領域云云協同,借助終端云的多設備協同、終端泛在特點,為金融機構的業務創新提供更多可能性。比如將數字支付與華為智能手表終端的云上打通,可以讓消費者抬手就能完成無感支付,讓習慣于傳統云計算架構和工具的金融機構也能快速掌握移動部署、直面終端的競爭力。
華為云和終端云的打通,幫助金融機構更快實現服務的全場景應用。
不僅上述已經落地的幾個行業直呼“真香”,醫療行業可以借助“云云協同”的力量,將健康診療等服務與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相結合,實現更直接的用戶觸達。還有教育、工業等等行業,都可以通過“云云協同”來挖掘新的業務價值,打造前所未有的優勢。
探索終端應用的進化邏輯
同樣的,要理解華為的選擇,沒有什么會比一個個終端用戶、軟件開發者的實際體驗更有說服力。每一個用戶能夠切身感受到的“云云協同”變革有哪些,至關重要。
目前,越來越多的創新應用在華為“云云協同”基礎上孵化出來。
除了前面提到的視聽領域AiMax影院等,華為終端用戶還可以借助HUAWEI WATCH 3,獲得航旅縱橫、掌上高鐵、滴滴出行、掌上公交、百度地圖等出行應用的能力,服務信息會被實時推動到手表端,抬腕便可知曉,擺脫出行時頻繁拿出手機查看的麻煩。
借助“云云協同”,移動支付也可以落地到智能手表這樣的硬件上。完成綁定后HUAWEI WATCH 3可以搭載華為錢包、支付寶等應用,無需掏出手機,就能享受便捷的刷卡、支付體驗。
為了讓“云云協同”更充分地釋放潛力,在5月19日的全場景智慧生活新品發布會上,華為也推出了基于華為統一帳號的跨場景交互體驗。只需要登錄一個帳號,就可以完成華為云上的開發部署、終端云上的上架分發推廣運營等等全流程操作,實現應用、數據、內容的跨設備、雙云平臺流轉。
同樣的,讀懂為什么華為帳號統一,有著格外深遠的意義。
正如大腦不能接受內在和外在不一致的情況,同理,“云云協同”如果遭遇“身份認知偏差”,在云與云、云與端進行數據流通時,時不時因帳號不同而打斷、退出、重連,那就不是創新,而是用戶的心靈創傷。打通華為云和終端云的統一帳號,就是非?;A且必要的了。
對于終端用戶來說,通過華為帳號一次登錄,就可以在多設備之間實現應用同步,意味著前所未有的絲滑體驗。比如使用同一華為帳號登錄華為云空間,可以實現文件夾同步、數據庫同步等功能,用戶在一端對文件進行新增、編輯、刪除等動作均會實時同步至云端,同一華為云空間帳號下的所有設備上完成更新。
剛發布的HUAWEI MateBook 16搭載華為云空間PC端,只需登錄同一華為帳號,用戶可隨時在PC、手機、平板多設備間查看云端的文件、圖片、聯系人等數據。對文件數據進行新增、編輯和刪除,所有操作均會實時同步至多設備。
從這個角度看,“云云協同”的本質,是背靠華為“云、網、邊、端”的產品布局和協同優勢,探尋一場全新的交互革命,讓云與云如同不同功能的腦區一樣連接成整體來發揮效用,進而兌現全場景智慧無縫流動的未來藍圖。
“云云協同”,是云產業和數字經濟如火如荼的必然產物,也說明了人類這種生物,永遠不會停下升級生產力工具的腳步,這是文明的起點,也是發展的根本動力。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53瀏覽量
137690 -
云服務
+關注
關注
0文章
834瀏覽量
38975 -
云平臺
+關注
關注
1文章
1325瀏覽量
3905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