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話題是單接受機測試S參數相位,主講人是一位講段子水平已經到爐火純青地步的測試工程師。
看完全文后,小編不得不感嘆一句,“段子手”講測試,太形象了,秒懂。
一起來看下全能工程師的講解
魯迅先生一直說“不要輕易說相位”。
雙接收機VNA結構和原理
當然矢量網絡分析儀就是要測相位,傳統的VNA架構一般每個端口都是有2個接收機,一個叫參考接收機Reference Receiver(也稱a接收機,對應的輸入信號叫a),另一個叫測量接收機Measurement Receiver(也稱b接收機,對應的輸入信號叫b)。
我們要測這個DUT的S11,只要測試b1/a1就可以了。如果有2個接收機,很好理解,只要同時(后面會講,其實不同時也可以)測出b1和a1的幅度和相位(校準和補償本文先不討論),兩者做比值就可以了。
但是這里我們要求b接收機和a接收機的本振要相參,這樣測出的S參數才穩定(注意這里的源和接收機的本振并不要求相參,只要2個接收機的本振相參就可以了,而且通常接收機還是超外差接收機,接收機的本振和源的本振頻率都不一樣,當然不一樣的頻率也可以相參)。
常見誤區
注意,這里常見的一個理解誤區就是,a和b信號的相位時刻在變。
假設a和b接收機是一個示波器,并假設b1信號的頻率是1GHz,在時域看波形,那么每秒鐘,它的相位確實變化360*1E9度。
所以會有誤區,要比較a和b的相位,必須在同一時刻采集a和b信號。
但是網分的a和b接收機是調諧接收機(不是示波器),是有本振LO和混頻器的,所以a或b接收機測到的,實際上是接收機的LO相于對被測信號a或者b的相對相位差。
因此,你把網分打到“絕對量(absolute模式a1或者b1,有些網分也稱wave quantity a1或b1)”,為了簡單起見,設置成CW模式(有的網分是Span=0), 比如掃描101個點,這個時候橫軸是點數(即次數或者是不同的時間點)可以看到的a1或者b1的相位是一個常數,實際上是a或b信號和接收機本振LO的相對相位差,并不隨時間變化。
如上所述,即使不是在同一時刻,用調諧接收機接收a和b信號,也是可以測試S參數的相位的。
單接收機VNA
只要解決了上面這個誤區,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得出結論----單接收機也可以測試相位!如下圖,可以使用開關在a和b接收機之間切換,并且傳統的校準方法仍然適用。
如果這個系統的源和接收機能共用本振這樣效果更好,這樣即使較長時間之后,兩者的相對相位關系仍然可以保持穩定不變。
例如NI-5841VST,矢量信號源和分析儀二合一儀表,采用零中頻架構,信號源和分析儀可以共用一個本振,再結合定制的外部定向耦合器(port mudule)和軟件,就可以支持全2端口S參數測試,當然包含相位。
引申討論
如果源和接收機的本振是兩個獨立的PLL鎖相環,能否測試相位呢?
假設SRC和LO是兩個獨立的鎖相環,并且兩者是傳統的PLL(不是DDS或者帶相位記憶的鎖相環),每次起震,其初始相位φSRC和φLO是隨機的,經過傳輸路徑Δ之后,分別被接收機測量,其各自測得相位φa、φb。但是φa-φb兩者一減,得到其相位差,即S11的相位的時候,源和本振的隨機相位效應可以抵消,仍然可以測試相位。
獨立的PLL,即便是共用參考(例如10或100MHz晶振),隨著時間和溫度的變化,其相位偏移比較大,遠不如共本振的效果好。
當然如果采用雙接收機模式,只要保證2個接收機共本振,效果也很好,所以雙接收機是目前專用網分的常用架構。
結論
本文主要探討了單接受機測試S參數相位的可行性,糾正了大家對射頻調諧接收機測到的相位的理解的一個常見誤區。
正如蘇東坡說的,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從時域角度看,相位隨時在變,從射頻調諧接收機角度看,實際上測到的是被測信號和接收機本振的相位差。
編輯:jq
-
混頻器
+關注
關注
10文章
684瀏覽量
45783 -
LO
+關注
關注
0文章
27瀏覽量
39105 -
SRC
+關注
關注
0文章
61瀏覽量
18029 -
VNA
+關注
關注
0文章
33瀏覽量
16476
原文標題:不要輕易說相位----單接收機網分測相位
文章出處:【微信號:恩艾NI知道,微信公眾號:恩艾NI知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