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GGII預測,至2025年,中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將達到58GWh,市場規模超過550億元。其中,作為主要應用領域的電力儲能鋰電池“十四五”累計出貨量將超過60GWh。
2021年4月21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對新型儲能產業的發展提出了全局性的思路。
對于發展目標,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市場環境和商業模式基本成熟,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新型儲能在推動能源領域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發揮顯著作用。
在“雙碳”目標下,加大力度推廣新能源已成為大趨勢,由于新能源發電存在供應隨機性,發電功率不穩定,并網困難等問題,導致我國棄風棄水棄光現象依然突出。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三棄”電量達到519.6億千瓦時。在我國日益加大發展新能源產業的背景下,發展新能源儲存技術愈發顯得重要。
GGII認為,鋰電儲能將在新型儲能產品中占據主導地位。按照征求意見稿中的裝機規模以2小時配置(實際隨著儲能的大范圍應用,配置時間將遠超2小時)推算,GGII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電力儲能鋰電池出貨量將超過60GWh,儲能鋰電池市場正式進入加速發展期。
回顧我國儲能鋰電池發展歷程,2018-2020年國內儲能市場處于示范應用期,此階段電力儲能商業模式仍在探索中,受到中國“新基建”的推動,以及海外需求市場的刺激,儲能鋰電行業進入起步期,示范應用項目加快建設。
2020年以來,隨著國內電力市場市場化改革往深水區推進,疊加中國“雙碳”目標的的提出,電力市場交易機制日益明晰、儲能商業模式也逐漸清晰。與此同時,受益于國家政策支持、中國“新基建”投資推動、海外市場需求刺激,以及鋰電池自身成本下降及等多重利好因素拉動,我國儲能鋰電池市場已迎來爆發節點。
當前我國儲能鋰電池市場規模仍在快速增長,但由于國家儲能技術標準還未能制定,導致行業在過于追求快速發展及投資收益的過程中,忽視了項目的質量和安全。近期北京發生的“4.16”儲能電站安全事故,已引起行業對安全性問題的重視。
GGII預計相關安全標準將會在今年陸續出臺,儲能項目全環節執行技術標準會逐步清晰,比如將儲能電池等核心部件的到貨抽檢、系統并網檢測以及運行考核檢測等關鍵約束手段納入事中事后技術監督檢驗流程。產品安全標準、項目執行技術標準等的清晰,無疑會促進新型儲能項目的健康發展。
隨著政策對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平價進程不斷推進,新能源裝機容量正在不斷提高,但新能源發電具有間歇性和不穩定性的特點,使得儲能系統在電力中的應用價值得到廣泛認可。建設儲能電站,不僅可用于削峰填谷,還可以提高供電可靠性,因此各方對儲能的前景都持積極態度。
GGII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儲能市場規模達到175億元,同比增長35%。儲能鋰電池出貨量達到16.2GWh,同比增長70.53%。隨著政策對新型儲能支持力度加大、電力市場商業化機制建立、儲能商業模式清晰、鋰電池成本的持續下降。
GGII預測,至2025年,中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將達到58GWh,市場規模超過550億元。其中,作為主要應用領域的電力儲能鋰電池“十四五”累計出貨量將超過60GWh。
從目前全球儲能鋰電池的參與者來看,參與企業主要集中在東亞,如日韓的松下、三星SDI、LGC等,中國的比亞迪(弗迪電池)、CATL、派能科技、南都電源、昆宇新能源(原哈光宇)等。歐美也有特斯拉、Northvolt等參與全球儲能鋰電池業務。
隨著全球儲能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大,未來全球儲能鋰電池市場也將形成一批全球性大企業,這批企業將在市場渠道、產品品質、系統集成能力、資金實力、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均具備全球競爭力,如電力儲能領域的比亞迪、寧德時代、LGC、松下等均有機會從中突圍。
為全面了解儲能鋰電池市場,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通過實地走訪、電話調研、參考公開資料等,推出《2021年儲能用鋰電池市場調研分析報告》。報告共分六章,從儲能細分領域(通信、電網和其他領域)、儲能用鋰電池需求規模、競爭格局、產品與技術、重點企業、風險與建議等方面,為想要了解儲能用鋰電池的從業者提供全面的行業數據和分析報告。
責任編輯:lq
-
鋰電池
+關注
關注
260文章
8176瀏覽量
171223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6文章
5595瀏覽量
107804 -
新基建
+關注
關注
4文章
811瀏覽量
23397
原文標題:【浩能科技?儲能專欄】GGII:未來5年電力儲能鋰電池累積出貨超60GWh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